近日,重慶市合川區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官到安塘村查看灌溉設施整改情況。
夏至時節,重慶市合川區安塘村的千畝稻田綠意翻涌。在稻苗需水最切、長勢最猛的關鍵期,合川區檢察院檢察官再次踏上這片田埂。檢察官看到提灌站電閘推下瞬間,清澈的水流順著管網奔進田壟,每株稻苗都能“喝飽水”。眼前這片盎然生機,正是檢察公益訴訟破解灌溉難題的成果,也孕育著豐收的希望。
時間回到2022年,安塘村投入建設的1700畝高標準農田灌溉系統,配套8個蓄水池、1個提灌站及千米管網,本應緩解稻田干旱,卻在建成后陷入“沉睡”。
今年2月,合川區檢察院接到重慶市檢察院交辦的線索后,經過初步調查發現存在社會公共利益受損的情況,隨即立案調查。
檢察官們的身影活躍在田間地頭、水利站、農戶家中。通過深入走訪、實地勘驗和專業力量輔助測算,檢察官發現問題盤根錯節:變壓器容量雖符合常規承載標準,但提灌站電機啟動時產生的瞬時電流過大,導致線路頻繁跳閘;泵站設備缺乏維護,故障頻發;部分田坎坍塌,裂痕阻斷水流;管網斷頭處雜草叢生,整個系統陷入了“建而無用、有名無實”的窘境。
今年3月,檢察機關在全面準確調查情況基礎上,充分聽取了行政機關、建設單位等部門的意見建議,依法向負有監管職責的相關行政單位制發檢察建議。檢察建議書不僅指明了問題根源,更直指履職短板,明確要求其依法履行監管責任,迅速采取整改措施,確保灌溉系統有效運行,切實保障農業生產。
在檢察建議推動下,相關單位積極整改。今年3月底加裝過載保護器,保障提灌站穩定運行。田坎垮塌問題,也在5月6日組織施工隊修復完成。“現在閘門一開活水就到田頭,5月插秧一天沒耽誤,今年豐收有盼頭!”安塘村黨支部書記笑著說道。
問題的癥結不僅在“病”上,更在“管”上。合川區檢察院并未止步于眼前問題的解決。如何防止此類“建而無用”“用而不管”導致工程荒廢、資源浪費的現象重演?檢察機關將目光投向長效治理——
在檢察機關的積極推動下,一場由區農業農村委主導、相關部門協同的灌溉工程“回頭看”及專項整治行動迅速鋪開。針對全區的高標準農田,從灌溉設施、田間道路到溝渠管網,展開“拉網式”“地毯式”排查,累計發現并整改具體問題65項,確保各項設施“建得好”更要“用得上”。
再次走在安塘村的田埂上,變化的不僅是腳下貫通田壟的清澈水流,更有村民眉宇間舒展的笑容。老張指著嶄新的責任牌和巡查的管護員,感慨道:“以前提灌站修好就沒人管,成了擺設。現在天天有人巡,壞了立刻修,這才是為咱們老百姓辦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