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科技,還得看中科院。在2020年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高交會)上,中科院廣州分院組織40余家中科院系統單位,近400個項目參展,展示了一批讓人嘆為觀止的前沿科技。
干細胞技術應用于新冠肺炎治療
干細胞技術已經應用于新冠肺炎治療。記者了解到,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隸屬于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國家干細胞資源庫自主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干細胞藥物“CAStem細胞注射液(科舒達)”。

科舒達是世界首個用于治療新冠肺炎的干細胞藥物,獲批國家藥監局Ⅰ/Ⅱ期注冊臨床試驗,并入選國家“三藥三方案”。國家干細胞資源庫開展了CAStem細胞注射液救治新冠肺炎相關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和肺纖維化(PF)的臨床試驗,目前在武漢、北京、哈爾濱地區累計救治患者74名。
此外,國家干細胞資源庫擁有臨床級人胚干細胞平臺,目前已經開展了9個干細胞臨床研究項目,適應癥包括帕金森。≒D)、脊髓損傷(SCI)、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視網膜色素變性(RP)、角膜損傷、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半月板損傷、膝骨關節炎(KOA)、肌萎縮側索硬化(ALS)、硬皮病、銀屑病、原發性卵巢功能不全(POI)、中重度宮腔粘連(IUAs)等疾病。
一個半小時完成小鼠腦部全方位掃描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與香港科技大學共同牽頭建設的深港腦科學創新研究院則展示了一個目前已知成像速度最快的顯微鏡——多維同步飛掃熒光顯微成像系統。

這個顯微鏡有多神奇?它實現了對全腦范圍內的神經纖維追蹤,可以從丘腦完整追蹤到皮層的軸突末梢,進而不同層次來闡述動物丘腦神經元的投射規律。只需要一個半小時,就可以對小鼠腦切片的掃描和拍攝,而且能夠拍出最精細的結構,而目前世界上,同類的技術則至少需要一個星期的時間。
而如果對比小鼠腦大200多倍的獼猴腦進行拍攝,僅需要幾天時間,要實現同樣精度的成像,同類技術則至少需要幾年的時間。
更為重要的是,這一技術實現了無模糊的連續運動成像方法,避免了傳統成像方式反復切換視野的時間,極大提高了成像速度,可以對大批量的模型動物進行全腦三維成像分析,使得對獼猴腦乃至人腦的精細腦解析成為可能。
水下滑翔機——海洋探測的神器
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自主研發的依靠浮力驅動的新型水下機器人“海翼”系列水下滑翔機,已成功執行了多次海洋科考任務,累計海上觀測超過7400臺天、觀測距離16.7萬公里,獲得了5.2萬條剖面數據,創造了水下滑翔機最大下潛深度、最遠航程、最長作業時間等多項國際、國內紀錄,首次揭示了海洋中尺度渦旋、西太平洋黑潮水體、白令海陸坡流區、南海西邊界流等精細結構,顯著提升了我國海洋實時立體觀測能力。

這一海下神器還曾經入選了國家領導人2018年新年賀詞,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2017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深海熱液探測AUV系統”(簡稱“探索4500”)為我國首臺深?茖W研究型自主水下機器人,集成微地形地貌測量、近海底光學拍照、水體異常探測等功能,滿足深海熱液活動區和冷泉區精細探測的需求。
2017年7月南海綜合調查航次,“探索4500”在我國南海冷泉區開展大面積海底地形地貌精細探測和海底光學調查,獲取了近海底水體探測數據和高清光學照片。在“探索4500”AUV完成指定區域的調查任務后,自主航行至“科學”號科考船作業區域。在“科學”船和“發現”號ROV的精準協同配合下,讓科學家第一次看到了AUV在海底的工作狀態,在我國首次實現了兩種不同類型的水下機器人近距離交匯拍攝。
未來農業:自動化收獲及輸送
佛山中國科學院產業技術研究院孵化企業廣東視場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基于地空AI機器人的智慧農業解決方案,則展示了未來智慧農業的美好場景。
利用這一技術方案,將實現由無人機采集農作物地理數據,由載有機械手臂的無人車作為載體,在取得高精度農作物數據的同時,實現自動化收獲及輸送。可以應用到農作物的輔助培育,包括張勢判定、數據采集、間距計算、剪枝輔助等;無人機技術應用于安防領域重點人群追蹤、交通違規車輛追蹤、拍照、農作物的整體巡視;無人車技術應用于農業的農作物運輸、工業上產品運輸;機械手臂:可以應用于農業上果實的采摘,工業上東西的拿放、垃圾的分類等。
利用VR設備進行心理評估
戴上VR眼鏡,對自己來個心理健康的評估吧。目前,在心理健康領域,存在著傳統心理精神疾病專業醫生數量缺口大、主要依靠醫生的主觀經驗缺乏診斷標準、對重點人群心理健康缺乏有效的預警機制等問題,如今,新技術正在解決這些痛點。

佛山中科院產業技術研究院孵化企業廣東博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創提出了“虛擬現實VR觸發+柔性傳感數據采集+多模態融合AI模型”心理(精神)疾病人工智能解決方案,通過心理學、精神病學、材料學、計算機科學等多學科交叉,醫工結合,研發了抑郁癥及焦慮障礙等疾病智能測評設備,包括便攜式心盒、一體式心吧等。
據介紹,可穿戴式便攜測量設備使個體行為可測,依托心理健康大數據,基于跨域知識計算和精準演化的AI模型,建立人工智能精神評估的服務平臺,實現對心理精神疾病“快”而“準”的篩查評估?梢詮V泛應用于學校、軍隊、企事業單位、公共服務機構、社區、心理診所、康復機構、體檢機構等場景。
項目負責人介紹說,傳統的心理評估是通過醫生的主觀判斷以及通用的量表和問卷來進行,其中會出現主觀性的誤差,被評估者可能會出現心理上的規避,而通過這一技術,利用腦電數據的采集,可以最大程度的實現評估的客觀性和準確性,同時,通過數據量的不斷提升,未來可以替代量表。
據介紹,本屆深圳高交會上,中科院展團展示主題為“科技服務灣區,創新驅動發展”,展示內容分為先進制造、信息技術、生命健康、節能環保、合成生物學、腦科學、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先進電子材料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