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節、中秋節雙節巧遇,由于天氣的影響,卻落得個“冰火兩重天”:一邊是節節攀升的節日氛圍,一邊是“陡轉直下”的氣溫。
10月7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伊吾縣出現了降雪天氣。
對我國北方和中東部地區,尤其是西北和長江中游地區而言,這個長假頗為“涼颼颼”。
為什么今年國慶長假比以往都要冷?
這樣的“冷”還要持續多久?
#秋天的第一條秋褲#可以安排上了嗎?
為了解答這些疑問
記者專訪了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記者:中國氣象報記者葉奕宏 丁茜
專家顧問: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孫軍
今年國慶長假“格外”冷
今年國慶長假,我國多個景區早早“解鎖”了冬景模式,黑龍江雪鄉銀裝素裹,陜西太白山玉樹瓊枝,河南洛陽老君山、白云山等多個景點雪花飛舞,一場雪將四川九寨溝裝點得如夢似幻。
人們在穿秋褲與否中糾結:天氣怎么這么冷?好像突然之間氣溫陡降,是錯覺嗎?
還真不是。
此前的9月下旬,全國氣溫總體偏高,人們從溫暖中迎來10月。但10月以來中東部氣溫確實偏低 ,其中在10月3日至6日的冷空氣過程中,部分地區降溫超過12℃。
從10月1日至6日全國氣溫距平圖上可以看出,10月1日 我國大部地區氣溫距平普遍偏高,只有新疆東部、甘肅北部、內蒙古中西部和東北南部處于偏低狀態;但從2日開始 ,降溫范圍開始擴大;3日 ,氣溫出現明顯轉折,從內蒙古中西部至長江中游地區一條呈“人”字形的強降溫帶逐漸成型,河南南部、湖北中部和湖南北部地區氣溫驟降;5日開始 , 降溫范圍明顯擴大,除了華南南部以外,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平均氣溫距平偏低4℃以上,部分地區偏低6℃;6-7日 ,南方大部地區氣溫偏低情況持續且強度加強。
當然,人們對冷的體驗還來自于 ,在本輪降溫過程中,最低氣溫偏低幅度遠高于最高氣溫。強降溫帶的大部地區平均最低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4℃,部分地區偏低6℃乃至8℃。
“冷中秋”、“雨國慶”不負其名
今年“十一”長假這樣大幅度的降溫情況實屬罕見。究其原因,是持續冷空氣與持續陰雨天氣疊加的后果。
從10月3日起,一股強冷空氣開始影響我國北方地區;4日開始冷空氣南下,從內蒙古中西部經長江中游貫穿我國南方地區;6日,冷空氣影響基本結束。
而早在10月1日,我國中部地區開始陸續出現降雨;2日,降雨開始加強,河南、湖北等地開始出現中到大雨,部分地區暴雨;3日,降雨區開始向長江下游方向移動;至7日陰雨天氣才開始減弱。
從武漢和長沙最低氣溫變化曲線可以發現,9月20日至10月1日兩地平均最低氣溫均維持在17℃和18℃,且在10月1日14時至2日14時,兩地最低氣溫一度攀升至9月20日以來最高值。在2日14時至3日14時這一時段氣溫開始大幅“跳水”,此時冷空氣正好南下至該區域。
正是在持續陰雨與南下冷空氣雙重影響下,中東部地區氣溫以較大幅度持續走低。
回顧歷史同期,今年國慶長假低溫也榜上有名。 以華中區域為例,平均最低氣溫11.6℃,為1951年以來歷史同期首位;1日至6日多日平均氣溫為16.5℃,為1951年以來第七低。
未來北方氣溫回升明顯,南方維持同期偏低
目前,冷空氣的影響已基本結束,其后幾天,北方地區尤其是華北、東北地區將迎來明顯升溫。
南方地區氣溫有所回升,但回升緩慢, 與歷史同期相比還是維持偏低狀態;陰雨天氣有所緩和,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區,江淮、江南一帶以多云到陰天為主。
不過,10月9日至12日,新一輪冷空氣將自西向東先后影響 新疆北部,西北地區東部、華北、東北、黃淮等地,到時還將帶來大風和降溫天氣。
專家建議您
適當根據天氣增添衣物
注意保暖,防止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