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思想,落地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飲水思源,不忘人本;增強文化自信,踐行使命擔當。深化省會濟南“1+6+N”中心城市經濟圈的龍頭帶動作用,探究“泉水文化融入國家戰略,生態產業賦能文化山東”的使命擔當,濟南泉水文化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組織專家學者赴東營和濱州舉辦省會經濟圈“1+6+N”泉水文化國際會客廳戰略啟動暨首屆黃河流域紅色文化產業發展論壇。

1月7日早上7點,省會經濟圈“1+6+N”泉水文化國際會客廳戰略啟動儀式在濟南英雄山北紅色文化廣場舉行。全國政協常委,省政協原副主席,黃河文化經濟促進會經濟發展委員會首席主任李德強 ;山東省委統戰部處長王余良;大眾報業品牌研究院院長劉民;濟南市民營經濟發展局統計評價處處長、投資論道面對面總策劃裴伶等20余人參加活動。

參加實地調研活動的專家學者有山東省社科聯科普部部長、省委選派“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隊高青縣總隊隊長、一級調研員魏來;山東女子學院外國語學院黨總支書記、副教授董玉新;濟南市民營經濟發展局統計評價處處長、投資論道面對面總策劃裴伶;山東省社會組織聯合會副秘書長、東營市政協常委、東營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副會長延智;濟南文旅傳媒集團副總經理張波;山東省革命老區建設促進會動員部部長,原濟南軍區后勤部九分部副部長宋春友;山東郵協學術委員、濟南郵協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齊魯集郵研究會榮譽會長、黃河集郵研究會會長展慶堂;中國廉政行為研究會中國國畫院院長、中國鄉土藝術協會書畫院院長、文旅部高級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曾慶賢;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中試成果轉化基地翟宏科長;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文化產業研究院副教授、濟南市泉水文化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劉強;濱州職業學院副教授楊超利;山東合祥文化傳媒公司總經理韓孝坤;省社會組織聯合會理事、中國退役士兵就業創業服務促進會山東辦事處、山東省退役軍人就業創業聯盟秘書長,濟南市泉水文化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理事長劉士奇13人全程參加。

“泉水文化融入國家戰略,生態產業賦能文化齊魯”。啟動儀式后聯盟一行13人來到黃河入?跂|營市。下午13:00點到黃河文化館(國家方志館黃河分館)參觀學習。國家方志館黃河分館是東營市第一家“國字號”場館、全國第二座國家方志館分館。 方志館館舍套內使用面積為2566平方米。 展館總建筑面積20351平方米;展陳區面積10928平方米,整體分為四層。一層是臨展、特展和藏書閣;二至四層是主展館,主題是“大河奔流”,分為“中華母親河”和“魅力黃河口”兩大板塊。展覽利用多種展陳手段,展現黃河風采,講述東營故事,達到“存史、資政、育人”的目的,旨在打造黃河文化標志、全國方志館樣板、東營市文化名片和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整個場館展陳緊扣黃河文化這一主題,采用現代化的聲光調控技術,再現了黃河流域的歷史人文特色,給人非常強烈的視覺感受。黃河分館既做“文物的殿堂”、“歷史的影院”,又做“文化的讀本”、“智慧的課堂”,集方志館、博物館、展覽館等諸多功能于一體,充分展現了方志性、東營性、國家性、黃河性的鮮明特色。
面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濟南明確了作為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和目標——努力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先行示范區、黃河流域國家中心城市產業集群龍頭;聯盟積極踐行省會經濟圈“1+6+N”的戰略規劃,落地實施泉水文化融入黃河國家戰略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增強了信心和力量源泉。
下午16:30,聯盟一行到“渤海革命老區紀念園“參觀革命老區紅色教育基地。渤海革命老區紀念園2009年3月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2009年6月被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批準為“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2年8月,被國家國防教育辦公室批準為“國家級國防教育基地”,2012年11月16日被中宣部批準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黃渤海革命老區紀念園是山東省占地面積最大、建筑面積最大的革命紀念園。地域面積5.4萬平方公里,渤海區的黨政軍領導機關曾長期駐扎在今濱州市的惠民縣境內,濱州市是當時渤海區的中心區域。在渤海區發現了目前國內最早的中文全譯本《共產黨宣言》,渤海區人史文彬于1921年7月在北京長辛店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最早的工人黨員代表之一,渤海革命老區養育了副軍、副省級以上領導干部260多位,是一片名副其實的紅色文化革命圣地;紀念園占地530畝,建筑面積250000平方米,分東、西兩區。東區為展覽區,主要有渤海革命老區紀念館、渤海革命紀念塔、人民英雄群雕、渤海區烈士英明錄長廊、紀念廣場、多功能廳等。西區為渤海園服務區。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大家集中參觀了展館內珍貴的文物、圖片等資料,對渤海區的革命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
1月8日上午8:00,聯盟一行到濱州市高級技工學校參觀考察,濱州市高級技工學校黨委書記、校長王樹林,黨委委員、副校長劉岳陪同。聯盟一行參觀了學校東方紅廣場,紅色記憶偉人展廳,習語近人展廳,紅色藏品展館等特色展廳,在學校濃厚的紅色育人氛圍,豐富的紅色文化展覽中接受熏陶和教育,畢業生“救火英雄”李夢迪、“反恐英雄”梁光德、“創造人才”孫昊、“見義勇為英雄”彭中山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隨后,聯盟劉士奇理事長與濱州市高級技工學校校長王樹林簽約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人才培養、項目申報、成果轉換、就業創業、產業發展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
上午9:30聯盟一行來到黃河岸邊的“周恩來紀念園“參加紀念周恩來總理逝世45周年紀念活動。聯盟理事長劉士奇和濟南市民營經濟發展局裴伶處長為周總理紀念碑敬獻花籃,深刻緬懷周總理功德,繼承總理遺志,弘揚總理精神,傳承紅色基因。以“飲水思源,不忘初心”為主題在園區會議室舉辦了首屆黃河流域紅色文化產業發展論壇,參加紀念活動的各位專家、學者等,就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紅色文化產業開發、征集保護紅色文物、拓展紅色旅游、繁榮紅色文藝、推介紅色產業項目各抒己見。紅色文化是在革命戰爭時期,由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群眾攜手創造的優秀文化。在祖國日新月異的今天,紅色文化有了新的歷史使命和內涵。本次論壇旨在進一步探討發展紅色文化產業的新路,與會專家建議,濱州要在大力發展紅色文化旅游產業上下工夫,在內涵上要充分圍繞“老渤海革命精神和周恩來紀念園”等紅色文化產業資源,做深做透做細,借助紅色文化資源拓展產品功能,大力開拓市場,廣泛進行宣傳,強化運營管理,即要成為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傳播正能量,又要為繁榮地方經濟發展做貢獻。聯盟劉士奇理事長與周恩來紀念園曹文濱同志簽約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紅色產業開發、愛國主義科普教育、文旅康養研學以及共同打造“濱州泉水文化國際會客廳“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
泉生濟南,水孕齊魯。論道泉水文化,賦能產業升級。濟南市泉水文化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堅定不移貫徹執行山東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新發展理念以及濟南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實施八大發展戰略,持續推進九大改革攻堅,構建泉水生態產業新發展格局,立足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國家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上合示范區等國家戰略交匯疊加的歷史機遇;立足“山水圣人” 中華文化樞軸戰略定位;立足“十強”千億產業產業集群;立足齊魯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資源稟賦以及大、小清河(黃河、古濟水)運河、徒駭河等水系資源,深入研究小清河復航以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面臨的歷史發展機遇,準確定位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思想內涵,以泉水生態產業為抓手和突破口,結合全國唯一的省級革命老區獨特資源、綜合競爭力、區域輻射力、流域帶動力、科技創新力等,推動泉水文化融入國家戰略,聚焦16地市城市發展新定位、新格局、新時代,以打造“泉水文化國際會客廳”為龍頭,加快實施“五個濟南”,深化實施省會經濟圈“1+6+N”戰略布局,進一步打響“泉水文化國際會客廳”城鄉一體化創新融合名片,增強文化自信,踐行使命擔當;搭建“政產研學金服用”泉水生態產業建設一體化創新平臺,落地實施“七個走在前列”“九個強省突破”的目標任務,科學擘畫我省“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全力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擴大濟南“泉水文化“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