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1年7月25日,中國美發美容協會成立美牙專業委員會,到8月25日,該協會發布《關于撤銷美牙專委會的通知》,剛好一個月。
如今,中國美發美容協會官網上,本該屬于“美牙專業委員會”的跳轉鏈接里,正是這條通知。
“成立之初,我會組織專家開會研討并查閱相關文件,但由于并未查閱到相關美牙界定歸屬文件,故成立了該專委會,也是希望依附在美業多年的美牙工作者能夠合法合規,健康發展。現根據最新查閱到的(原)衛生部頒發的《醫療美容項目管理目錄》等相關文件規定,經8月25日中美協會長辦公會研究決定,從即日起撤銷美牙專業委員會。”
一個剛成立了一個月的組織,就此停止所有工作,終止一切還未來得及開展的活動。
但是,這場圍繞人體最堅硬器官的戰爭,已經打了不止一個月。
“這是個巨大的勝利,但還不是終點”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二級教授、主任醫師周彥恒將這個通知頁面截了圖,發在了社交平臺上。
“經過中華口腔醫學會的努力,和全體中國口腔人的不懈奮斗,美發美容協會終于撤銷了美牙專委會,這是個巨大的勝利,但還不是終點。”這位從業近30年的醫生感慨。
今年7月,美牙專業委員會成立的消息發布在中國美發美容協會微信公眾號上。成立大會上提出,“美業的精細化細分會為美牙行業帶來更多的發展可能”。
這個消息,讓網上的牙醫群體幾乎炸了鍋。“不要讓Tony老師(理發師)們有非法執業的機會”“太魔幻了吧”。
作為行業內知名專家,周彥恒在網上接連收到好幾位同行的信息。他回應:“把牙齒和美發放在一起,簡直就是對口腔醫生智商和口腔醫學專業極大的侮辱!”
北京啟典口腔門診部創始人蘇建宏則感慨,這是“整個牙科行業最恥辱的一天”。他所在的牙醫同行交流群里,大家幾乎都在討論這件事,整個周末,不斷有新的消息被轉發到群里。
蘇建宏是中華口腔醫學會成員,有同行告訴他,學會內部已經在研究這件事,“不用擔心,等消息”。
幾天后,中華口腔醫學會發表了《關于堅決抵制口腔醫療商業化亂象的聲明》。
“對牙齒的處置屬于口腔醫療行為,不存在所謂‘非醫療美牙’的概念……國內出現大量打著美容旗號,低門檻甚至無門檻進入到所謂‘口腔美容’‘美牙’行業中的人員,嚴重攪亂了口腔醫療行業的規范發展。”
兩個行業協會,正面杠上了。
“這就像蓋房子。”蘇建宏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解釋,“你從沒蓋過房子,現在看了兩三天別人蓋就自己蓋,和人家學了設計、測量、繪圖各道工序,各種質量監測,監理蓋的房子,哪個敢住?”
在他看來,所謂的“美牙師”就是一群非法行醫的騙子,進行的都是“侵入性”的口腔醫療行為。比如美牙廣告里常見的“牙齒貼面”,其實是一種牙齒美白修復技術,需要在變色或缺損的牙齒表面貼一層近似正常牙色的材料,起到美白或修復的作用,通常使用樹脂貼片或瓷貼片兩種材料。
他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解釋,給牙齒貼片,實際上改變了口腔內的性狀。美牙師通常不會考慮貼片的牙齒咬合問題,也不會顧及貼片對牙周的軟組織的磨損,貼片和牙齦之間的縫隙還易滋生細菌,導致牙齦炎和牙周炎。
“哪怕是拿了證的牙醫,也不一定能完全做好這個,更何況是根本就沒有醫師資格的美牙師?”蘇建宏說。
他和許多同行,都遇到過在美容院“美牙”之后,得了各種牙齦、牙周疾病,不得不到正規醫院將那些貼片拆除的患者。有的患者因為貼片后咬合出了問題,甚至張口受限,得了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
周彥恒也遇見過來拆貼片的患者。“牙齦都是紅的,手一碰就出血,吸口涼氣也出血,很嚴重了,有的就很疼,我覺得他們蠻可憐的。”
這位正畸醫生聽說過一大堆稀奇古怪的“美牙”術語,比如3D、6D納米浮雕樹脂貼面等。他苦笑著說:“我都不知道這是哪兒編出來的詞,老百姓怎么能信?”
正畸醫生不屑一顧的美牙行業,還擁有諸如冰瓷牙、超瓷貼面等花樣百出的名目。
然而,根據中華口腔醫學會的解釋,牙齒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人為對牙齒進行任何形式的處置”,都會對牙、牙周組織、口腔頜面部、顳下頜關節甚至全身各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造成關聯影響。從業者“必須經過不少于五年系統、正規的口腔醫學專業教育”,取得執業醫師資格證書。
“我們都已經在討論,如果真的拿它沒有辦法,如果不撤銷的話,我們牙醫已經想要眾籌起訴了,”蘇建宏說,“一個人幾千元,我掏得起的。”
更讓醫生們擔憂的,是美牙師造成的過度醫療
這不是美牙專業委員會第一次出現,也不是它第一次被撤銷。
2019年,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美容化妝品業商會就成立過美牙專業委員會。2020年6月,中華口腔醫學會發布了一份抵制聲明。兩個月后,這個美牙專委會被撤銷。
中華口腔醫學會一位工作人員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去年6月中旬,該會接到了“美牙專業委員會面向社會,違規開展非醫療‘美牙師’培訓,并違法認證”的舉報,隨后請示了國家衛生健康委綜合監督局醫療監督處,與全國工商聯溝通,最終促成了美牙專委會的第一次撤銷。
時隔一年,美牙專委會卷土重來,只不過,換了一個掛靠機構。
蘇建宏留意過,發現兩次牽頭成立這個美牙專委會的人,都是同一個人,也就是相關新聞里出現的慈銘·韓博仕醫療集團聯合創始人郭瀟麟。他看到了一些指責郭瀟麟的帖子,稱她真名為“郭艷麗”。
根據工商登記信息,北京一家“韓博仕美容診所”,實際控制人為郭艷麗。這家診所曾因“任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醫療衛生技術工作”,受到北京市西城區衛生健康委員會的行政處罰。
蘇建宏在網上收集了一些關于美牙師培訓的宣傳視頻和文案。一個名為“完美大使”的美牙項目,文案里寫著,購買價值2萬元的美牙材料,就可以成為代理;拉到3個代理,就可以晉升經理;培養3個直推經理,就能晉升總監。美牙師的技術培訓費,則是每3天599元,“利潤豐厚”,
“傳銷一樣的東西,”蘇建宏評價說,“光是賺培訓費就夠了。培訓出來的美牙師,回去投個幾千元,賣點樹脂,賣點工具。做一個患者,收個兩三千元。正常規范的機構可能五六百元做一顆牙,美牙師至少翻幾倍。”
更讓正畸醫生們擔憂的,是美牙師造成的過度醫療。
蘇建宏向記者解釋,造成牙齒不美觀的原因很多,治療的方式多種多樣,很多都是可以通過洗牙、牽引矯正就可以解決的,根本不應該使用給牙齒貼片的方式,“都是為了賺錢”。
在蘇建宏的印象里,從他20年前剛開始接觸牙齒這個行業的時候,行業就“一直這么亂”。
2001年他在北京大學讀口腔醫學研究生,看到一家連鎖的醫美口腔機構廣告,寫著“7天快速成人矯正”。
“說是快速成長,實際上就是把你不齊的牙,都給你打磨成小錐子一樣,再用烤瓷材料做成烤瓷牙,而不是真正的矯正。”據他解釋,正規醫院進行的正畸矯正,需要一年到三年時間,才能把牙齒排齊。
他記得那時候,這類“烤瓷牙”的廣告充斥著消費類雜志。他甚至聽說,這個行業專門搞了一個“牙齒美容醫師證”。
耗費他最大精力去抵制的一個美牙項目,名為“美容冠”,大約在10年前開始流行。
在蘇建宏看來,美容冠其實就是給烤瓷冠另外起了個能夠吸引消費者的名字,便于營銷。最惡劣的是,很多美牙師在推銷的時候,根本不會告知具體操作方式和可能的并發癥。
周彥恒給一位出現了并發癥的患者拆除過這種烤瓷冠,取下患者牙上的“冠”之后,看到了被美牙師磨成一根小細棍的牙齒。
“看著簡直覺得……心臟都不跳了。”他說。
這些形形色色的美牙項目,對患者造成的損傷基本上“恢復不了”,大部分人做完以后,都得了口腔疾病,最后牙齒早早脫落,生活質量因此下降。
2014年,在多位牙齒正畸醫生的呼吁和科普之后,百度百科取消了“美容冠”詞條。蘇建宏為此寫了一篇文章《一場艱難的救贖》。最后一句話是,“下一個目標已經向我們走來”。
7年后,他眼中“全行業同仇敵愾”的情形再次出現了。
這場關于牙齒的戰爭,一直在牙醫和美牙師之間進行
周彥恒一直在嘗試給公眾科普,寫文章,做短視頻,琢磨著大家喜歡看什么。“發出正確的聲音,才能讓更多人看到,才能讓更多的老百姓避免去做這種傷害性的治療”。
“還有許多沒專業口腔背景的人士,在美發室、美容院,從事所謂美牙工作,還在殘害我們廣大人民群眾的牙齒,損害大家的口腔健康!我們還需要攜手共進,確保中國口腔醫學事業健康發展!廣大民眾也要睜大雙眼,看牙,需要找我們專業的口腔醫生。”他在網上說。
周彥恒呼吁,能否把處罰力度加大一點。如果發現一家非法行醫的美容機構,能罰款100萬元甚至200萬元,“我就不信他能做得起來”。
這場關于牙齒的戰爭,一直在牙醫和美牙師之間進行著。
蘇建宏的一位牙醫朋友向他講述,竟然“有所謂的美牙師來門診找我談合作”,對方想要借用診所的椅位,帶流量做廣告,“二八分成”,這位牙醫差點兒把那些美牙師轟出門。
最終這位牙醫感慨,“不知道可以去哪兒舉報這些人”。
還有一位牙醫,接診了一個年輕人。患者從小牙不好,又特別怕疼,不敢去看牙,去年才下定決心,在某個醫美診所,進行了全口牙齒的綜合治療,最終,遺留了滿嘴的“小問題”,去了正規的牙科醫院。
醫生從他嘴里看到的是“亂七八糟的連冠,囊括了超填欠填的根管治療,未提前規劃管理的牙齒位置和缺牙間隙”,一瞬間整個人心情都不好了,甚至“想罵人”了。
2021年6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藥監局等部門,印發《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方案》,提到“必須依法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才能開展執業活動”,以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具備法定條件,不得開展醫療美容服務”。
在美容院里提供未取得相應資質的醫療美容服務,是重點監管內容。
“但是說白了,除非是有患者舉報,或者我們醫生去舉報。”蘇建宏說。
他告訴記者,那些美牙師,往往都在各個美容院里。如果沒打廣告,不可能一家一家去店里找。“執法成本就很高。”他感慨。
但蘇建宏堅信,無論“這幫子人再怎么忽悠”,都只是在牙醫們不擅長的拉客戶這個領域做文章,用低價種植牙、團購美容冠之類的營銷概念,“誘騙”客戶進店,說到底解決不了患者需求。
但他也覺得,“美牙專委會”發起人肯定不會輕易放棄,還會用其他的方式再次出現。他呼吁在牙齒問題上,實現多部門聯合執法,公布專門的舉報電話,由政府牽頭對行業進行監管。
“這就不是我們這些普通牙醫能夠解決的了。”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