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 id="ydtpl"><meter id="ydtpl"><bdo id="ydtpl"></bdo></meter></label>
    <label id="ydtpl"><meter id="ydtpl"></meter></label><span id="ydtpl"><optgroup id="ydtpl"><xmp id="ydtpl"></xmp></optgroup></span>

      1. <li id="ydtpl"><mark id="ydtpl"><strong id="ydtpl"></strong></mark></li>

        <thead id="ydtpl"><optgroup id="ydtpl"></optgroup></thead>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社會 > 社會萬象
        投稿

        出院后,我成了小區“公敵”

        2020-04-01 21:26:21 來源:南方人物周刊 作者:蘇黎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

           武漢音樂廣播電臺主播郝丹經歷了兩場治愈,一場是新冠肺炎,1月26日入住醫院后,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照顧下,他與病毒打了場生死戰;另一場是心理創傷,病愈回到家他受到了鄰居的歧視,靠著小紅書網友和心理專家的支持,他走出了抑郁的低谷。在郝丹看來,這兩種“疾病”頗為相似,都沒有疫苗,也沒有特效藥,需要依靠身體抵抗力和內心的強大來戰勝。

          隨著新冠肺炎康復者和隔離者回歸社會,歧視和隨之引起的心理創傷也越來越普遍。郝丹決定站出來,和心理專家一起在小紅書平臺和更多渠道進行科普和心理指導,“理解和溝通是化解歧視的唯一路徑。”
         



        2020年2月28日,央視焦點訪談播出了關于郝丹的一期節目《治愈回家的日子》。(受訪者供圖)



        以下是郝丹的自述:

        痊愈隔離了19天后,我成了小區的“公敵”。

        2月28日晚上7點40,央視焦點訪談播出了關于我的一期節目,講述我新冠肺炎治愈后在小紅書開直播傳遞正能量的故事。

        晚上8點10分,節目結束。8點半,和我同住一棟樓的朋友發信息給我說,“咱們小區的群‘炸’了!”我過了好一會才反應過來,炸群是因為我。因為信息同步不暢,小區居民們此前沒得到我確診、治愈和隔離的公示信息,因此質疑我“瞞報”,給大家帶來了恐慌。

        疫情下的武漢,一些人對病毒的恐懼和敏感就像蓄滿水分的積雨云,社區通報的“無心之失”,將我卷入了一場偏見和歧視的“暴風雨”。原本被朋友和聽眾視為開導者的我,也因此陷入長時間的負面情緒。

        上周日(3月22日)晚,在小紅書平臺組織的與心理專家直播連線中,我把胸中的塊壘說給了心理專家。他告訴我,那些心懷恐懼和歧視的人,其實是需要我來幫助的人。

        成為“幸運”的普通人

        在感染新冠肺炎之前,我是個普通人;在感染新冠肺炎之后,我成了一個“幸運”的普通人。

        我是大年初二(1月25日)夜里10點半因發高燒去湖北省榮軍醫院檢查的,熬到夜里,選了一家二甲醫院,就是希望避開人流,果然這家醫院只有幾十個人排隊。當晚拍CT,排除其他可能,醫生告訴我這是一種未知病毒肺炎。并且說第二天可能有床位,但我不一定能住進去。

        第二天,我自己開車過去,一個人坐在車上,從中午等到下午。車子里很安靜,我在等手機響起來,但是一直都不響。下午四點,醫生告訴我有床位了,他帶我去病房的時候,我哭了。當時就覺得,在海里漂著,有人遞給你一根木頭,你可以抓著它了。

        我的住院經歷聽起來非常簡單,但在當時的武漢,這幾乎是“奇跡”般的運氣了。我后來的病情很重,如果是遲入院或者晚入院,可能也就沒有機會來講自己的故事了。



        郝丹(受訪者供圖)



        湖北省榮軍醫院是一家二甲醫院,生病前我都是去三甲大醫院看病,不會來二甲醫院。但住院時,看到這里的醫生護士非常鎮定自若,特別心安,感覺把自己的性命托付給他們,一定沒錯。

        治療過程,我印象最深的是,醫生說這個病要靠你們自己的免疫力,沒有特效藥。他說“病毒跟你們打生死擂臺,醫院和醫生給你們各種支持,但打贏還是要靠自己的拳頭。”

        我當時就心中萌發了一個想法:我要傳播一些正面的情緒,把士氣提起來,戰斗力才能跟上。我把一個病房的室友拉了一個群叫“必勝小分隊”,我說我們都這么年輕,未來要出來重聚。大家就逐漸被我感染了,病房的氣氛也活躍起來。

        1月30日下午兩點,我退燒了。那一刻我覺得整個人從滾燙的沼澤泥漿中浮出來,可以透氣了。盡管依然胸痛,呼吸困難,說話費力,就像火災一樣,一些地方依舊煙火繚繞,但原來的地方已經火勢漸小,大火過后,灰燼之中,總還會再發新芽吧。

        2月3日,醫院通知我們確診了新冠肺炎。對我們武漢人,確診是一件特別幸運的事,從此我們是有身份的人了,是在數據上的人了;即便死了,我們也能夠擁有自己的名字。那時在武漢,很多人沒能和我們一樣幸運。

        住院期間的很多事情,在外人看來不算多么特殊,但對我們這些生死未卜的新冠肺炎患者,別人的一點善意就會放得很大。我剛入院那天沒有訂飯,護士們把自己的飯讓給我們這些新來的病人,她們去吃泡面,我當時眼淚就要掉下來了。當時口罩很少,醫護人員每天很勉強能勻給患者每人一個,沒想到有大學同學得知我生病,寄來300個口罩,我那時就覺得“雪中送炭”這四個字太滾燙了。

        2月10日,醫生告訴我,可以出院了。我第一個想法是,我要趕快出去把位置騰出來,很多人等著這個床位。出院時,看到醫療費,14200元,都減免了,非常感動。

        臨別時我反復向醫護人員道謝,主任說護士們很多單身的,因為我是主持人,我就說我來幫忙做專場的相親會。我當時迫切想做一些事情,哪怕很小的事,來回報醫護人員,回報關心過我的人,回報社會。

        “心懷感恩,傳遞希望”,我默念著這兩句話出了院。



        郝丹在小紅書的分享:疫情過后,你最想做的事情!(來源:小紅書)



        社區送菜小哥悄悄叮囑我,最近別出門

        出院后,我萌生一個念頭,我要把自己的康復經歷網上,傳播正面的內容,幫助那些被感染的病人,消除恐懼,和那些跟我一樣治愈出院的人一起康復心理。

        剛好我看到小紅書上的“武漢加油”活動,就咨詢了一下,對方主動邀請我來做直播。于是出院第二天,我在小紅書上做了一次直播,分享自己的康復過程。不少網友說,他們很受鼓舞,也有人說,本來心里很害怕,但看了我的直播,不焦慮了。還有一位連線的網友,了解到榮軍醫院物資緊缺,捐贈了3800個N95口罩和300套防護服。



        郝丹在小紅書上的分享。(來源:小紅書)



        我當時在家隔離,還在康復期,說話都有些喘,但我覺得做的這些事幫到了別人,就特別有干勁,心里也高興。醫院收到物資后,說解了他們燃眉之急,沒有我們的幫助,他們都沒辦法了。我復查時聽到醫生的這些話,腦子里蹦出了一句話:“世界真美好。”

        因為這次直播,在我隔離期滿的當天,央視來采訪我。我是媒體人,從來沒想過自己能上焦點訪談這樣的知名欄目。我就是單純覺得,除了感恩,如果別人看到了會覺得有用,或者受到一些鼓舞,那我愿意出來說。在采訪中,我用了魯迅的那句話,有一份熱發一份光。

        但2月28日焦點訪談播出之后,卻引發了意想不到的麻煩。我從生病到住院到確診再到出院隔離,每個環節都把消息告知了社區。社區會向居民公布確診人員信息,但因為我不是通過社區渠道安排的住院,社區根據流程沒有公布我的信息。

        節目播出后不到半小時,視頻和截圖就出現在社區幾個三四百人的大群里,我朋友告訴我,小區的群“炸了”。我所在的一個群里有300多人,平時說話的人不多,但當晚幾十個人在發言,情緒都很激動。大家質問我為什么社區沒有公示過我的信息,是不是瞞報了。

        鄰居們情緒激動,社區工作人員也心理壓力巨大,為了緩和大家的情緒,也幫社區緩解壓力,我主動在群里回應,患病后自己沒通過社區,自行聯系醫院住院,病愈出院,在家隔離滿14天才出門,請大家不要驚慌。

        本以為我的解釋會得到理解,直到第二天早上,業主群討論越來越激烈,質問、指責乃至謾罵刷了一屏又一屏。我們樓里的一個鄰居幫我說了句話,被人罵得退群了。那天我下樓拿快遞時,別棟的一個鄰居認出我,說了一句話,“你怎么還住在我們小區啊?” 我那時候已經出院19天了,也去醫院復查過,完全沒有問題,怎么就沒有資格住在自己的家里呢?

        我很難受,當天就錄了一段視頻發在小紅書上,我說,“病毒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恐懼、誤解和謠言。”我并不是指責誰,而是講一下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但有的鄰居居然追到小紅書上,在視頻下留言,說我坑小區、坑鄰居。



        郝丹在小紅書上的分享。(來源:小紅書)



        有個鄰居說,我居家隔離給小區帶來很大的風險,如果早知道我居家隔離,她就不會出門。但我出院時,居家隔離是武漢市的政策,我隔離快結束才出集中隔離的政策。而且,居家隔離期間我也嚴守規定,并不出門。

        而社區此時也沒有特別為我解釋,只是在群里發公告說我的確診病例“未經本社區上報”。這個說法模糊不清,反倒像是坐實了我“瞞報”,很快隔壁小區的朋友都聽說我“瞞報”了。社區送菜的小哥悄悄叮囑我說,小區居民情緒很大,最近幾天別出門。

        我,在病愈隔離19天后,變成了小區的“公敵”。

        我沒有料到,歧視猛于病毒

        那幾天,裹挾我的最主要的情緒不是生氣,不是痛心,也不是委屈,而是不解。我沒有傷害到任何人的利益,鄰居們為何如此敵意?

        有些人還曲解我的一些做法。社區通報的病例都是通過社區渠道就醫的,我也不是不想通過社區去住院,但當時實在安排不上,剛好自己掛號住進了醫院,說我運氣爆棚也可以。但卻有人說我“本事大”,可以住進醫院。

        聽了挺讓人難受的,我也是在發熱門診排了5個小時隊,才做的檢查。等待入院通知時,我在車里默默地盯著手機一個下午,并不知道它是否會響起。

        連我接受焦點訪談,在小紅書發一些正能量的內容,也被說成出風頭,為博眼球黑小區。看到這些話,我都不知該怎么解釋了。大部分新冠肺炎痊愈病人都不愿意暴露自己的隱私,怕被人歧視,我直面鏡頭,就是希望把正向的情緒傳遞給更多人,讓患者和恐懼的人都多一份鼓勵。

        那幾天,心里的壓力非常大,諸多情緒摻雜在一起,再加上對家人的擔心,我陷入了焦慮和抑郁的情緒,晚上睡不著覺,各種想法糾纏在一起,理不出頭緒。白天人很憔悴,也很易怒。

        我偶然看了下PTSD(創傷后應激障礙)的診斷標準,基本上各條我都占了!我突然覺得有點荒謬,我經歷了新冠肺炎重癥,在死亡線上走了一圈,出院后我沒有任何心理創傷,反而更覺得世界美好。但在這短短的幾天,我卻陷入了抑郁情緒的深坑,比住院時還難受,覺得整個世界都灰暗了。

        我沒有料到,歧視猛于病毒。

        我的朋友們陸續得知了我的遭遇,一位朋友頗為義憤,他說,只要把我和社區全部溝通的聊天記錄扔在群里,就足以證明我全程按規定上報信息,責任都在社區。還有朋友建議我把那些無端謾罵的對話截圖掛在網上,讓網友們評評理。這時,央視又來找我做直播連線,有朋友勸我不要參與這些對自己沒什么好處的事情,別再去小紅書發筆記,也別看朋友圈,把自己封閉起來,不看不想不惹麻煩。




        央視新聞微博頁面。(受訪者供圖)



        雖然這些建議聽起來對我自己更有利,但我不想這么做。我一直都在做,也希望繼續做溫暖更多人的事情。如果我因為這些挫折退縮了,那些我曾經幫助的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他們看到我這樣銷聲匿跡,他們會對我,會對我做過的事產生懷疑吧!

        我想了很久,人生不是說進就進,說退就退。這次退縮了,下次遇到類似情況我還會退縮,我永遠都可以退,也許我的人生從此就改變了,也許我就變成了另外一個人。本來這個病得了之后,我重生了一次。結果后來發現我重生后變成了一個不再感恩,一心利己的人,那和行尸走肉有什么區別?

        盡管當時我覺得自己的處境很差,但如果因此變成一個冷漠自私的人,才是最壞的結果吧。

        他們恐懼的不是痊愈者,而是病毒

        3月9號下午四點半,小區群里終于發了通告,澄清我從從發病、到就診,從住院到出院到復查,每個環節均上報社區,并向我致歉。通告發出的那一刻,我覺得小區的鄰居應該會理解我了。但曾經攻擊我、詆毀我的人,沒有一個再回應此事。

        這一連串由社區的失誤引發的歧視,算是告一段落。我的故事雖然有了定論,但更多和我有類似遭遇的人,仍處于困惑和無助之中。

        因為經常在小紅書分享我的經歷和想法,有不少在疫情中受到歧視的人私信我求助,有些是和我一樣的新冠肺炎痊愈者,害怕鄰居的歧視;有很多甚至是醫護人員,有個護士和我說,她只不過下樓扔了垃圾,就被鄰居舉報,要求她離開小區居住。小紅書上一個網友是武漢同濟醫院的醫生,叫“牛牛媽媽”,她在筆記里講過一件事,一位路人得知她是醫生時嫌惡地說,“你為什么從醫院出來,身上都是病毒!”

        還有很多在外地的湖北人,也非常苦惱,哪怕春節沒有回老家,因為湖北的身份證號,走到哪里都被人躲著或是敵視。一位到海南度假的湖北人,隔離14天出家門,發現停在路邊的車被灑上了垃圾,只因為車牌是鄂A,一時間他不知道該去找鄰居和物業溝通還是默默忍受。大家共同的困惑是,“心里很難過,壓力也很大,卻不知道該怎么做。”

        于是,當小紅書發起心理援助的公益直播時,我第一時間就報名參加了。

        3月24日,周日的晚上,我和中科院心理所心理教練首席專家史占彪教授連線,我向史教授提了個問題,很多新冠肺炎的治愈者,疑似者,現在陸續出院或者解除隔離,他們該如何面對周圍人的恐懼和歧視,更順利地融入社會?



        郝丹在小紅書上與史占彪教授的直播連線。(來源:小紅書)



        史教授說,首先要理解周圍人的恐懼,他們恐懼的不是痊愈者和回歸者,而是病毒。除了個別極端情緒的人,對于大多數持恐懼和歧視態度的人,還要嘗試多交流,在理解的基礎上幫助對方更好地解開心結。

        直播過程中,許多人留言寫了很長一段話,給我打氣。比起由購入房產而組成的現實社區,由志趣相投組成的虛擬社區,給我提供了更多精神支持。這場直播,讓我和史教授還有小紅書的網友們聊的很順暢,隨著最初拘謹的消失,我放松了心態,講了許多真實的感受。

        臨近結束,史教授提醒我和直播間的觀眾們,雖然他給了非常明確的解決方案,大家在線上也很一致表達了對歧視的不妥協,然而在現實中,被歧視者與歧視方的溝通并不容易,很多人會心懷顧慮。只有當從內心深處強大起來,坦誠、自然地去表達,就會帶動更多良性互動。

        直播結束后,我在窗前站了很久,因為疫情封閉管理,對面樓里幾乎家家戶戶都亮著燈。我在這里生活了七年,小區業主多是年輕夫婦,孩子多,跟著過來照顧的老人也多,特別有生活氣息。大家見到老人都會搭把手,關系好的鄰居還會相互幫忙送孩子上輔導班。

        我對自己說,既然留戀這里的人間煙火氣,就再多一些理解,再多一些溝通吧。

        (專題)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 孫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今日報道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今日報道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不良信息舉報信箱 網上投稿
        關于本站 | 廣告服務 | 免責申明 | 招聘信息 | 聯系我們
        今日報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魯ICP備16043527號-1

        魯公網安備 37010402000660號

        91久久另类重口变态| 2022韩国最新三级伦理在线观看| 日韩一卡2卡3卡4卡| 亚洲一级生活片| 欧美xx性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电影|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 动漫人物美女被吸乳羞羞动漫| 美女翘臀白浆直流视频| 国产午夜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韩国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大片b站免费观看直播| 鲁啊鲁视频在线精品|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视| 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娇妻之欲海泛舟白丽交换| 丰满多毛的大隂户毛茸茸| 放荡的女老板bd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 日韩a在线观看| 久久午夜福利电影| 性欧美vr高清极品| 一个人看的hd免费视频| 国产超碰人人模人人爽人人添| av网站免费线看| 天天天欲色欲色WWW免费| 99精品在线看| 国产精品jlzz视频| 黄色免费在线网址|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丝袜高跟鞋|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费精品| 天天成人综合网|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播放| 国产麻豆精品免费密入口| 99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国产超碰人人爽人人做人人添| 99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香港三日本8A三级少妇三级99| 成人a在线观看| 一本一道av无码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