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 id="ydtpl"><meter id="ydtpl"><bdo id="ydtpl"></bdo></meter></label>
    <label id="ydtpl"><meter id="ydtpl"></meter></label><span id="ydtpl"><optgroup id="ydtpl"><xmp id="ydtpl"></xmp></optgroup></span>

      1. <li id="ydtpl"><mark id="ydtpl"><strong id="ydtpl"></strong></mark></li>

        <thead id="ydtpl"><optgroup id="ydtpl"></optgroup></thead>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人物 > 各界楷模
        投稿

        “3點半爺爺”自辦“校外輔導站” 守護留守兒童12年

        2021-04-28 05:58:34 來源:新華網 作者:萬象 攝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

         

         

            繆延相(左四)和放學的孩子們一起前往校外輔導站(4月20日攝)。  

          繆延相,80歲,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經濟開發區璜溪管理處石埠小學附近,小學的孩子們放學都會從老人的門前經過。  “村里的留守兒童放學沒地方去,就會在路上玩,路上車子多,跑來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學就往網吧跑,沉迷網絡游戲,看到這些我心里很難過。”繆延相告訴記者。  從2009年開始,繆延相把自家的客廳騰出來,改造成了一個小課堂,買了黑板、粉筆、圖書、桌椅等,還專門開了間圖書室,在家辦起了免費“課外輔導站”。“一開始,我就是給孩子們輔導作業,教他們寫寫字,時間長了孩子會有些厭煩。”為了讓孩子們的課后生活更豐富,繆延相就開始研究教學形式的“新花樣”,還自費添置了彩電和DVD。  看電影、學唱歌、做數學游戲、講革命小故事,表現好的孩子還有文具和零食作為獎勵,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上了這里,3點半放學后都會自覺跑來上課,他們也親切地把繆延相叫作“3點半爺爺”。  繆延相的愛心善舉也得到社會關注,許多青年志愿者來到輔導站給留守兒童上輔導課、辦活動,愛心企業也專程送來學習用品。  12年來,在這間小小的課外輔導站學習和生活過的學生超過1000人。“我現在80歲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動,我就會把輔導站繼續辦下去,希望我的孩子們都能健康成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繆延相說。  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

         

            繆延相來到附近的小學迎接下課的孩子們(4月20日攝)。  

          繆延相,80歲,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經濟開發區璜溪管理處石埠小學附近,小學的孩子們放學都會從老人的門前經過。  “村里的留守兒童放學沒地方去,就會在路上玩,路上車子多,跑來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學就往網吧跑,沉迷網絡游戲,看到這些我心里很難過。”繆延相告訴記者。  從2009年開始,繆延相把自家的客廳騰出來,改造成了一個小課堂,買了黑板、粉筆、圖書、桌椅等,還專門開了間圖書室,在家辦起了免費“課外輔導站”。“一開始,我就是給孩子們輔導作業,教他們寫寫字,時間長了孩子會有些厭煩。”為了讓孩子們的課后生活更豐富,繆延相就開始研究教學形式的“新花樣”,還自費添置了彩電和DVD。  看電影、學唱歌、做數學游戲、講革命小故事,表現好的孩子還有文具和零食作為獎勵,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上了這里,3點半放學后都會自覺跑來上課,他們也親切地把繆延相叫作“3點半爺爺”。  繆延相的愛心善舉也得到社會關注,許多青年志愿者來到輔導站給留守兒童上輔導課、辦活動,愛心企業也專程送來學習用品。  12年來,在這間小小的課外輔導站學習和生活過的學生超過1000人。“我現在80歲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動,我就會把輔導站繼續辦下去,希望我的孩子們都能健康成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繆延相說。  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

         

           繆延相在校外輔導站給孩子們上課(4月20日攝)。 

           繆延相,80歲,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經濟開發區璜溪管理處石埠小學附近,小學的孩子們放學都會從老人的門前經過。  “村里的留守兒童放學沒地方去,就會在路上玩,路上車子多,跑來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學就往網吧跑,沉迷網絡游戲,看到這些我心里很難過。”繆延相告訴記者。  從2009年開始,繆延相把自家的客廳騰出來,改造成了一個小課堂,買了黑板、粉筆、圖書、桌椅等,還專門開了間圖書室,在家辦起了免費“課外輔導站”。“一開始,我就是給孩子們輔導作業,教他們寫寫字,時間長了孩子會有些厭煩。”為了讓孩子們的課后生活更豐富,繆延相就開始研究教學形式的“新花樣”,還自費添置了彩電和DVD。  看電影、學唱歌、做數學游戲、講革命小故事,表現好的孩子還有文具和零食作為獎勵,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上了這里,3點半放學后都會自覺跑來上課,他們也親切地把繆延相叫作“3點半爺爺”。  繆延相的愛心善舉也得到社會關注,許多青年志愿者來到輔導站給留守兒童上輔導課、辦活動,愛心企業也專程送來學習用品。  12年來,在這間小小的課外輔導站學習和生活過的學生超過1000人。“我現在80歲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動,我就會把輔導站繼續辦下去,希望我的孩子們都能健康成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繆延相說。  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

         

          繆延相(右一)在校外輔導站給孩子們上課(4月20日攝)。  

          繆延相,80歲,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經濟開發區璜溪管理處石埠小學附近,小學的孩子們放學都會從老人的門前經過。  “村里的留守兒童放學沒地方去,就會在路上玩,路上車子多,跑來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學就往網吧跑,沉迷網絡游戲,看到這些我心里很難過。”繆延相告訴記者。  從2009年開始,繆延相把自家的客廳騰出來,改造成了一個小課堂,買了黑板、粉筆、圖書、桌椅等,還專門開了間圖書室,在家辦起了免費“課外輔導站”。“一開始,我就是給孩子們輔導作業,教他們寫寫字,時間長了孩子會有些厭煩。”為了讓孩子們的課后生活更豐富,繆延相就開始研究教學形式的“新花樣”,還自費添置了彩電和DVD。  看電影、學唱歌、做數學游戲、講革命小故事,表現好的孩子還有文具和零食作為獎勵,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上了這里,3點半放學后都會自覺跑來上課,他們也親切地把繆延相叫作“3點半爺爺”。  繆延相的愛心善舉也得到社會關注,許多青年志愿者來到輔導站給留守兒童上輔導課、辦活動,愛心企業也專程送來學習用品。  12年來,在這間小小的課外輔導站學習和生活過的學生超過1000人。“我現在80歲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動,我就會把輔導站繼續辦下去,希望我的孩子們都能健康成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繆延相說。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孩子們在校外輔導站聽課(4月20日攝)。  

          繆延相,80歲,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經濟開發區璜溪管理處石埠小學附近,小學的孩子們放學都會從老人的門前經過。  “村里的留守兒童放學沒地方去,就會在路上玩,路上車子多,跑來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學就往網吧跑,沉迷網絡游戲,看到這些我心里很難過。”繆延相告訴記者。  從2009年開始,繆延相把自家的客廳騰出來,改造成了一個小課堂,買了黑板、粉筆、圖書、桌椅等,還專門開了間圖書室,在家辦起了免費“課外輔導站”。“一開始,我就是給孩子們輔導作業,教他們寫寫字,時間長了孩子會有些厭煩。”為了讓孩子們的課后生活更豐富,繆延相就開始研究教學形式的“新花樣”,還自費添置了彩電和DVD。  看電影、學唱歌、做數學游戲、講革命小故事,表現好的孩子還有文具和零食作為獎勵,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上了這里,3點半放學后都會自覺跑來上課,他們也親切地把繆延相叫作“3點半爺爺”。  繆延相的愛心善舉也得到社會關注,許多青年志愿者來到輔導站給留守兒童上輔導課、辦活動,愛心企業也專程送來學習用品。  12年來,在這間小小的課外輔導站學習和生活過的學生超過1000人。“我現在80歲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動,我就會把輔導站繼續辦下去,希望我的孩子們都能健康成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繆延相說。  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

         

           一名學生舉手示意回答繆延相的問題(4月20日攝)。  

          繆延相,80歲,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經濟開發區璜溪管理處石埠小學附近,小學的孩子們放學都會從老人的門前經過。  “村里的留守兒童放學沒地方去,就會在路上玩,路上車子多,跑來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學就往網吧跑,沉迷網絡游戲,看到這些我心里很難過。”繆延相告訴記者。  從2009年開始,繆延相把自家的客廳騰出來,改造成了一個小課堂,買了黑板、粉筆、圖書、桌椅等,還專門開了間圖書室,在家辦起了免費“課外輔導站”。“一開始,我就是給孩子們輔導作業,教他們寫寫字,時間長了孩子會有些厭煩。”為了讓孩子們的課后生活更豐富,繆延相就開始研究教學形式的“新花樣”,還自費添置了彩電和DVD。  看電影、學唱歌、做數學游戲、講革命小故事,表現好的孩子還有文具和零食作為獎勵,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上了這里,3點半放學后都會自覺跑來上課,他們也親切地把繆延相叫作“3點半爺爺”。  繆延相的愛心善舉也得到社會關注,許多青年志愿者來到輔導站給留守兒童上輔導課、辦活動,愛心企業也專程送來學習用品。  12年來,在這間小小的課外輔導站學習和生活過的學生超過1000人。“我現在80歲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動,我就會把輔導站繼續辦下去,希望我的孩子們都能健康成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繆延相說。  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

         

            繆延相在校外輔導站指導一名學生糾正錯別字(4月20日攝)。  

          繆延相,80歲,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經濟開發區璜溪管理處石埠小學附近,小學的孩子們放學都會從老人的門前經過。  “村里的留守兒童放學沒地方去,就會在路上玩,路上車子多,跑來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學就往網吧跑,沉迷網絡游戲,看到這些我心里很難過。”繆延相告訴記者。  從2009年開始,繆延相把自家的客廳騰出來,改造成了一個小課堂,買了黑板、粉筆、圖書、桌椅等,還專門開了間圖書室,在家辦起了免費“課外輔導站”。“一開始,我就是給孩子們輔導作業,教他們寫寫字,時間長了孩子會有些厭煩。”為了讓孩子們的課后生活更豐富,繆延相就開始研究教學形式的“新花樣”,還自費添置了彩電和DVD。  看電影、學唱歌、做數學游戲、講革命小故事,表現好的孩子還有文具和零食作為獎勵,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上了這里,3點半放學后都會自覺跑來上課,他們也親切地把繆延相叫作“3點半爺爺”。  繆延相的愛心善舉也得到社會關注,許多青年志愿者來到輔導站給留守兒童上輔導課、辦活動,愛心企業也專程送來學習用品。  12年來,在這間小小的課外輔導站學習和生活過的學生超過1000人。“我現在80歲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動,我就會把輔導站繼續辦下去,希望我的孩子們都能健康成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繆延相說。  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

         

             繆延相在黑板上寫當天需要輔導的內容(4月20日攝)。  

           繆延相,80歲,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經濟開發區璜溪管理處石埠小學附近,小學的孩子們放學都會從老人的門前經過。  “村里的留守兒童放學沒地方去,就會在路上玩,路上車子多,跑來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學就往網吧跑,沉迷網絡游戲,看到這些我心里很難過。”繆延相告訴記者。  從2009年開始,繆延相把自家的客廳騰出來,改造成了一個小課堂,買了黑板、粉筆、圖書、桌椅等,還專門開了間圖書室,在家辦起了免費“課外輔導站”。“一開始,我就是給孩子們輔導作業,教他們寫寫字,時間長了孩子會有些厭煩。”為了讓孩子們的課后生活更豐富,繆延相就開始研究教學形式的“新花樣”,還自費添置了彩電和DVD。  看電影、學唱歌、做數學游戲、講革命小故事,表現好的孩子還有文具和零食作為獎勵,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上了這里,3點半放學后都會自覺跑來上課,他們也親切地把繆延相叫作“3點半爺爺”。  繆延相的愛心善舉也得到社會關注,許多青年志愿者來到輔導站給留守兒童上輔導課、辦活動,愛心企業也專程送來學習用品。  12年來,在這間小小的課外輔導站學習和生活過的學生超過1000人。“我現在80歲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動,我就會把輔導站繼續辦下去,希望我的孩子們都能健康成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繆延相說。  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

         

            繆延相(左一)給答對題的孩子發放文具小獎品(4月20日攝)。  

           繆延相,80歲,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經濟開發區璜溪管理處石埠小學附近,小學的孩子們放學都會從老人的門前經過。  “村里的留守兒童放學沒地方去,就會在路上玩,路上車子多,跑來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學就往網吧跑,沉迷網絡游戲,看到這些我心里很難過。”繆延相告訴記者。  從2009年開始,繆延相把自家的客廳騰出來,改造成了一個小課堂,買了黑板、粉筆、圖書、桌椅等,還專門開了間圖書室,在家辦起了免費“課外輔導站”。“一開始,我就是給孩子們輔導作業,教他們寫寫字,時間長了孩子會有些厭煩。”為了讓孩子們的課后生活更豐富,繆延相就開始研究教學形式的“新花樣”,還自費添置了彩電和DVD。  看電影、學唱歌、做數學游戲、講革命小故事,表現好的孩子還有文具和零食作為獎勵,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上了這里,3點半放學后都會自覺跑來上課,他們也親切地把繆延相叫作“3點半爺爺”。  繆延相的愛心善舉也得到社會關注,許多青年志愿者來到輔導站給留守兒童上輔導課、辦活動,愛心企業也專程送來學習用品。  12年來,在這間小小的課外輔導站學習和生活過的學生超過1000人。“我現在80歲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動,我就會把輔導站繼續辦下去,希望我的孩子們都能健康成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繆延相說。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繆延相在校外輔導站指導學生完成作業(4月20日攝)。  

           繆延相,80歲,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經濟開發區璜溪管理處石埠小學附近,小學的孩子們放學都會從老人的門前經過。  “村里的留守兒童放學沒地方去,就會在路上玩,路上車子多,跑來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學就往網吧跑,沉迷網絡游戲,看到這些我心里很難過。”繆延相告訴記者。  從2009年開始,繆延相把自家的客廳騰出來,改造成了一個小課堂,買了黑板、粉筆、圖書、桌椅等,還專門開了間圖書室,在家辦起了免費“課外輔導站”。“一開始,我就是給孩子們輔導作業,教他們寫寫字,時間長了孩子會有些厭煩。”為了讓孩子們的課后生活更豐富,繆延相就開始研究教學形式的“新花樣”,還自費添置了彩電和DVD。  看電影、學唱歌、做數學游戲、講革命小故事,表現好的孩子還有文具和零食作為獎勵,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上了這里,3點半放學后都會自覺跑來上課,他們也親切地把繆延相叫作“3點半爺爺”。  繆延相的愛心善舉也得到社會關注,許多青年志愿者來到輔導站給留守兒童上輔導課、辦活動,愛心企業也專程送來學習用品。  12年來,在這間小小的課外輔導站學習和生活過的學生超過1000人。“我現在80歲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動,我就會把輔導站繼續辦下去,希望我的孩子們都能健康成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繆延相說。  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

         

            繆延相在校外輔導站指導學生完成作業(4月20日攝)。 

         繆延相,80歲,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經濟開發區璜溪管理處石埠小學附近,小學的孩子們放學都會從老人的門前經過。  “村里的留守兒童放學沒地方去,就會在路上玩,路上車子多,跑來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學就往網吧跑,沉迷網絡游戲,看到這些我心里很難過。”繆延相告訴記者。  從2009年開始,繆延相把自家的客廳騰出來,改造成了一個小課堂,買了黑板、粉筆、圖書、桌椅等,還專門開了間圖書室,在家辦起了免費“課外輔導站”。“一開始,我就是給孩子們輔導作業,教他們寫寫字,時間長了孩子會有些厭煩。”為了讓孩子們的課后生活更豐富,繆延相就開始研究教學形式的“新花樣”,還自費添置了彩電和DVD。  看電影、學唱歌、做數學游戲、講革命小故事,表現好的孩子還有文具和零食作為獎勵,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上了這里,3點半放學后都會自覺跑來上課,他們也親切地把繆延相叫作“3點半爺爺”。  繆延相的愛心善舉也得到社會關注,許多青年志愿者來到輔導站給留守兒童上輔導課、辦活動,愛心企業也專程送來學習用品。  12年來,在這間小小的課外輔導站學習和生活過的學生超過1000人。“我現在80歲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動,我就會把輔導站繼續辦下去,希望我的孩子們都能健康成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繆延相說。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繆延相為孩子們擺放好凳子,為輔導課做準備(4月20日攝)。  

           繆延相,80歲,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經濟開發區璜溪管理處石埠小學附近,小學的孩子們放學都會從老人的門前經過。  “村里的留守兒童放學沒地方去,就會在路上玩,路上車子多,跑來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學就往網吧跑,沉迷網絡游戲,看到這些我心里很難過。”繆延相告訴記者。  從2009年開始,繆延相把自家的客廳騰出來,改造成了一個小課堂,買了黑板、粉筆、圖書、桌椅等,還專門開了間圖書室,在家辦起了免費“課外輔導站”。“一開始,我就是給孩子們輔導作業,教他們寫寫字,時間長了孩子會有些厭煩。”為了讓孩子們的課后生活更豐富,繆延相就開始研究教學形式的“新花樣”,還自費添置了彩電和DVD。  看電影、學唱歌、做數學游戲、講革命小故事,表現好的孩子還有文具和零食作為獎勵,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上了這里,3點半放學后都會自覺跑來上課,他們也親切地把繆延相叫作“3點半爺爺”。  繆延相的愛心善舉也得到社會關注,許多青年志愿者來到輔導站給留守兒童上輔導課、辦活動,愛心企業也專程送來學習用品。  12年來,在這間小小的課外輔導站學習和生活過的學生超過1000人。“我現在80歲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動,我就會把輔導站繼續辦下去,希望我的孩子們都能健康成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繆延相說。  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

         

            繆延相給孩子們準備了課間零食(4月20日攝)。  

           繆延相,80歲,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經濟開發區璜溪管理處石埠小學附近,小學的孩子們放學都會從老人的門前經過。  “村里的留守兒童放學沒地方去,就會在路上玩,路上車子多,跑來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學就往網吧跑,沉迷網絡游戲,看到這些我心里很難過。”繆延相告訴記者。  從2009年開始,繆延相把自家的客廳騰出來,改造成了一個小課堂,買了黑板、粉筆、圖書、桌椅等,還專門開了間圖書室,在家辦起了免費“課外輔導站”。“一開始,我就是給孩子們輔導作業,教他們寫寫字,時間長了孩子會有些厭煩。”為了讓孩子們的課后生活更豐富,繆延相就開始研究教學形式的“新花樣”,還自費添置了彩電和DVD。  看電影、學唱歌、做數學游戲、講革命小故事,表現好的孩子還有文具和零食作為獎勵,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上了這里,3點半放學后都會自覺跑來上課,他們也親切地把繆延相叫作“3點半爺爺”。  繆延相的愛心善舉也得到社會關注,許多青年志愿者來到輔導站給留守兒童上輔導課、辦活動,愛心企業也專程送來學習用品。  12年來,在這間小小的課外輔導站學習和生活過的學生超過1000人。“我現在80歲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動,我就會把輔導站繼續辦下去,希望我的孩子們都能健康成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繆延相說。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繆延相(左一)在校外輔導站的圖書室整理書籍(4月20日攝)。  

           繆延相,80歲,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經濟開發區璜溪管理處石埠小學附近,小學的孩子們放學都會從老人的門前經過。  “村里的留守兒童放學沒地方去,就會在路上玩,路上車子多,跑來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學就往網吧跑,沉迷網絡游戲,看到這些我心里很難過。”繆延相告訴記者。  從2009年開始,繆延相把自家的客廳騰出來,改造成了一個小課堂,買了黑板、粉筆、圖書、桌椅等,還專門開了間圖書室,在家辦起了免費“課外輔導站”。“一開始,我就是給孩子們輔導作業,教他們寫寫字,時間長了孩子會有些厭煩。”為了讓孩子們的課后生活更豐富,繆延相就開始研究教學形式的“新花樣”,還自費添置了彩電和DVD。  看電影、學唱歌、做數學游戲、講革命小故事,表現好的孩子還有文具和零食作為獎勵,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上了這里,3點半放學后都會自覺跑來上課,他們也親切地把繆延相叫作“3點半爺爺”。  繆延相的愛心善舉也得到社會關注,許多青年志愿者來到輔導站給留守兒童上輔導課、辦活動,愛心企業也專程送來學習用品。  12年來,在這間小小的課外輔導站學習和生活過的學生超過1000人。“我現在80歲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動,我就會把輔導站繼續辦下去,希望我的孩子們都能健康成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繆延相說。  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

         

            繆延相(左二)在校外輔導站的圖書室和孩子們一起看書(4月20日攝)。  

          繆延相,80歲,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經濟開發區璜溪管理處石埠小學附近,小學的孩子們放學都會從老人的門前經過。  “村里的留守兒童放學沒地方去,就會在路上玩,路上車子多,跑來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學就往網吧跑,沉迷網絡游戲,看到這些我心里很難過。”繆延相告訴記者。  從2009年開始,繆延相把自家的客廳騰出來,改造成了一個小課堂,買了黑板、粉筆、圖書、桌椅等,還專門開了間圖書室,在家辦起了免費“課外輔導站”。“一開始,我就是給孩子們輔導作業,教他們寫寫字,時間長了孩子會有些厭煩。”為了讓孩子們的課后生活更豐富,繆延相就開始研究教學形式的“新花樣”,還自費添置了彩電和DVD。  看電影、學唱歌、做數學游戲、講革命小故事,表現好的孩子還有文具和零食作為獎勵,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上了這里,3點半放學后都會自覺跑來上課,他們也親切地把繆延相叫作“3點半爺爺”。  繆延相的愛心善舉也得到社會關注,許多青年志愿者來到輔導站給留守兒童上輔導課、辦活動,愛心企業也專程送來學習用品。  12年來,在這間小小的課外輔導站學習和生活過的學生超過1000人。“我現在80歲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動,我就會把輔導站繼續辦下去,希望我的孩子們都能健康成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繆延相說。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的志愿者在校外輔導站給孩子們講紅色故事(4月20日)。 

         繆延相,80歲,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經濟開發區璜溪管理處石埠小學附近,小學的孩子們放學都會從老人的門前經過。  “村里的留守兒童放學沒地方去,就會在路上玩,路上車子多,跑來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學就往網吧跑,沉迷網絡游戲,看到這些我心里很難過。”繆延相告訴記者。  從2009年開始,繆延相把自家的客廳騰出來,改造成了一個小課堂,買了黑板、粉筆、圖書、桌椅等,還專門開了間圖書室,在家辦起了免費“課外輔導站”。“一開始,我就是給孩子們輔導作業,教他們寫寫字,時間長了孩子會有些厭煩。”為了讓孩子們的課后生活更豐富,繆延相就開始研究教學形式的“新花樣”,還自費添置了彩電和DVD。  看電影、學唱歌、做數學游戲、講革命小故事,表現好的孩子還有文具和零食作為獎勵,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上了這里,3點半放學后都會自覺跑來上課,他們也親切地把繆延相叫作“3點半爺爺”。  繆延相的愛心善舉也得到社會關注,許多青年志愿者來到輔導站給留守兒童上輔導課、辦活動,愛心企業也專程送來學習用品。  12年來,在這間小小的課外輔導站學習和生活過的學生超過1000人。“我現在80歲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動,我就會把輔導站繼續辦下去,希望我的孩子們都能健康成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繆延相說。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的志愿者教孩子們剪紙(4月20日)。  

           繆延相,80歲,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經濟開發區璜溪管理處石埠小學附近,小學的孩子們放學都會從老人的門前經過。  “村里的留守兒童放學沒地方去,就會在路上玩,路上車子多,跑來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學就往網吧跑,沉迷網絡游戲,看到這些我心里很難過。”繆延相告訴記者。  從2009年開始,繆延相把自家的客廳騰出來,改造成了一個小課堂,買了黑板、粉筆、圖書、桌椅等,還專門開了間圖書室,在家辦起了免費“課外輔導站”。“一開始,我就是給孩子們輔導作業,教他們寫寫字,時間長了孩子會有些厭煩。”為了讓孩子們的課后生活更豐富,繆延相就開始研究教學形式的“新花樣”,還自費添置了彩電和DVD。  看電影、學唱歌、做數學游戲、講革命小故事,表現好的孩子還有文具和零食作為獎勵,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上了這里,3點半放學后都會自覺跑來上課,他們也親切地把繆延相叫作“3點半爺爺”。  繆延相的愛心善舉也得到社會關注,許多青年志愿者來到輔導站給留守兒童上輔導課、辦活動,愛心企業也專程送來學習用品。  12年來,在這間小小的課外輔導站學習和生活過的學生超過1000人。“我現在80歲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動,我就會把輔導站繼續辦下去,希望我的孩子們都能健康成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繆延相說。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繆延相在校外輔導站批改孩子們的作業(4月20日攝)。  

          繆延相,80歲,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經濟開發區璜溪管理處石埠小學附近,小學的孩子們放學都會從老人的門前經過。  “村里的留守兒童放學沒地方去,就會在路上玩,路上車子多,跑來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學就往網吧跑,沉迷網絡游戲,看到這些我心里很難過。”繆延相告訴記者。  從2009年開始,繆延相把自家的客廳騰出來,改造成了一個小課堂,買了黑板、粉筆、圖書、桌椅等,還專門開了間圖書室,在家辦起了免費“課外輔導站”。“一開始,我就是給孩子們輔導作業,教他們寫寫字,時間長了孩子會有些厭煩。”為了讓孩子們的課后生活更豐富,繆延相就開始研究教學形式的“新花樣”,還自費添置了彩電和DVD。  看電影、學唱歌、做數學游戲、講革命小故事,表現好的孩子還有文具和零食作為獎勵,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上了這里,3點半放學后都會自覺跑來上課,他們也親切地把繆延相叫作“3點半爺爺”。  繆延相的愛心善舉也得到社會關注,許多青年志愿者來到輔導站給留守兒童上輔導課、辦活動,愛心企業也專程送來學習用品。  12年來,在這間小小的課外輔導站學習和生活過的學生超過1000人。“我現在80歲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動,我就會把輔導站繼續辦下去,希望我的孩子們都能健康成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繆延相說。  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

         

           繆延相在圖書室給孩子們批改作業(4月20日攝)。  

            繆延相,80歲,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經濟開發區璜溪管理處石埠小學附近,小學的孩子們放學都會從老人的門前經過。  “村里的留守兒童放學沒地方去,就會在路上玩,路上車子多,跑來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學就往網吧跑,沉迷網絡游戲,看到這些我心里很難過。”繆延相告訴記者。  從2009年開始,繆延相把自家的客廳騰出來,改造成了一個小課堂,買了黑板、粉筆、圖書、桌椅等,還專門開了間圖書室,在家辦起了免費“課外輔導站”。“一開始,我就是給孩子們輔導作業,教他們寫寫字,時間長了孩子會有些厭煩。”為了讓孩子們的課后生活更豐富,繆延相就開始研究教學形式的“新花樣”,還自費添置了彩電和DVD。  看電影、學唱歌、做數學游戲、講革命小故事,表現好的孩子還有文具和零食作為獎勵,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上了這里,3點半放學后都會自覺跑來上課,他們也親切地把繆延相叫作“3點半爺爺”。  繆延相的愛心善舉也得到社會關注,許多青年志愿者來到輔導站給留守兒童上輔導課、辦活動,愛心企業也專程送來學習用品。  12年來,在這間小小的課外輔導站學習和生活過的學生超過1000人。“我現在80歲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動,我就會把輔導站繼續辦下去,希望我的孩子們都能健康成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繆延相說。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責任編輯:王寧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今日報道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今日報道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不良信息舉報信箱 網上投稿
        關于本站 | 廣告服務 | 免責申明 | 招聘信息 | 聯系我們
        今日報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魯ICP備16043527號-1

        魯公網安備 37010402000660號

        欧美人与z0xxx另类| 黄色黄色一级片| 天天操天天摸天天舔| 亚洲人成精品久久久久| 精品久久国产视频| 国产人成精品香港三级古代| 500第一福利正品蓝导航| 国产麻豆精品精东影业av网站| 两个小姨子韩国| 成年黄网站色大免费全看| 么公的又大又深又硬想要小雪 | 国产精品www| chinese乱子伦xxxx国语对白| 情人伊人久久综合亚洲| 久久本网站受美利坚法律保护|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本天天堂在线观看|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免费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潮喷|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v精品欧美精品v日韩| 色妞视频资源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高清一级毛片| 麻豆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精品三级电影在线观看| 69精品人人人人|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97日日碰人人模人人澡| 国产黄三级高清在线观看播放 | 天天综合网网欲色| 丫头稚嫩紧窄小缝| 成人av鲁丝片一区二区免费| 一本加勒比HEZYO无码专区| 女人与禽交视频免费看| 一边摸一边叫床一边爽| 好吊妞视频免费视频| 一级特黄性色生活片| 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拍| av在线手机播放|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2021日本三级理论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