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中醫藥大學孫思邈醫院的任何一個科室,只要提起孫魯英院長,大家都不由自主豎起大拇指;凡是找她看過病的患者,無不對她精益求精的醫德贊不絕口;凡是認識她的人,大家都統稱她“三高院長”,即學歷高、醫德高、醫術高。
“做一位講制度、有溫度的院長”
2018年11月,孫魯英被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選派到北京中醫藥大學孫思邈醫院(銅川市中醫醫院)擔任第二任院長,因該醫院屬銅川市人民政府與北京中醫藥大學合作共建單位,對外也稱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七臨床醫學院。
“提升銅川中醫醫療水平,讓老區人民享受國家級優質醫療資源。”孫魯英背負著銅川市人民政府與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的重任走馬上任。在她的就職儀式上,盡管市委書記楊長亞要求大家支持配合孫院長的工作,然而,臺下近800名醫院職工對這位鼻梁上架副眼鏡、身材弱小的女子,能否擔此大任內心充滿疑問。
孫魯英讀懂了大家的眼神,她暗自形成了“制度建院、溫度聚才”工作思路,做一名既講制度、又有溫度的院長。于是,她節假日和業余時間都深入科室,調研醫護人員所思所想;召開中層領導干部座談會、懇談會,針對大家集中反映的問題,通過院長辦公會建章立制,先后推行了績效工資改革、解決了專家待遇、清理整頓藥房和輔助用藥等,很快穩定了專家隊伍,讓醫院各項工作在制度規范下良性運轉。
“醫院的生存和發展靠的是人才,沒有名醫不能算名院”。孫魯英為醫院發展壯大謀篇布局,在銅川市政府和北京中醫藥大學的支持下,創造性的打造名院品牌,先后建立了“國醫大師”工作站、3個“名醫館”診室,開設重點特色門診19個,很短時間讓北京中醫藥大學孫思邈醫院的名聲大振。
“做一位講醫德、有醫術的醫生”
孫魯英是一名醫生,但是她不主張一有病就吃藥,反對給病人開大方。她堅持的理念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膳食,適度運動,才能擁有健康的身體。
患者至上是她永恒的信仰,不論節假日或是業余時間,只要有患者找到她,她從不拒絕,隨到隨診。今年3月,耀州區一位鎮黨委書記遇到她,孫魯英看他面色不對,主動把他叫到診室把脈問診,得知該鎮黨委書記在脫貧攻堅和疫情防控中任務重,長期失眠導致內分泌紊亂,她精心給患者開方,一個療程后解決了其失眠問題。
孫魯英常把“敬畏生命,挑戰自我”作人生信條。今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孫魯英擔任銅川市新冠肺炎治療專家組副組長、中醫專家組組長,截止2月8日,銅川市新冠肺炎確診的8例患者中,4人出院,治愈率達50%。孫院長說,能取得快速的良好效果,是我們打破常規實施治療,在參考國家指導治療方案的基礎上,和其他醫院專家一起,根據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結合癥狀的輕重,銅川當地氣候、環境條件、辨證施治,做出相應的藥物調整。每一位患者的方劑不是一成不變的,真正做到一人一方,精準施治。
“做一位講傳承、有愛心的女人”
孫魯英出生在山東孔孟之鄉,父親是一名軍人,母親是一位教師,在她的骨子里既有軍人的剛強,又遺傳了教師的蠟燭精神。
1994年夏季,孫魯英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山東醫科大學,被中國航空工業中心醫院破格招錄。上崗后,她感覺到自己知識的匱乏。打心眼里喜歡醫學、深愛醫學的她,毅然二次選擇了求學之路,攻讀北京大學醫學部碩士和博士學位。2004年作為人才引進來到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工作,在腎內科開展了首例腎穿刺活檢技術等多項新技術。為了傳承好中華5千年傳統醫學,她經過西學中培訓,并拜國醫大師呂仁和教授為師。先后從事過影像、心內、呼吸、腎病、內分泌等科室工作,多崗位的工作經歷,給她如何抓好醫院建設與發展,奠定了根基。
多年來,孫魯英在工作上養成了不服輸的性格,但是,在生活中非常有愛心。父親去世早,為了能讓退休的母親安度晚年,她把母親接到身邊,盡可能的利用業余時間陪陪母親。她說:“醫生的仁愛,首先是孝道。”她要求全院醫護人員,樹牢“把患者當親人”的理念,在2019年度全國醫院互聯網滿意度調查中,陜西省64家三級醫院參加排名,北京中醫藥大學孫思邈醫院門診患者滿意度和住院患者滿意度在全省排名分別是第7位和13位,這對于剛剛建成3年的新醫院實屬不易。(秦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