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推進濟南市“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建設,進一步提升區域和各校教育信息化水平與育人質量,2021年12月24日,濟南市信息化教學實驗區示范校課堂教學研討活動在濟南三中順利召開。本次活動聚焦教育教學主陣地“課堂”,以變革教與學模式為引導,將信息化應用與教學改革深度融合,共同探討智慧課堂應用技術帶來的“減負提質”。

近年來,濟南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教育資源、教育管理兩個平臺的建設、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等工作均有明顯進展。2020年教育部發布通知,確定了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名單,濟南市榜上有名。隨后濟南市立即啟動“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縣)、示范校遴選工作中,共有83所學校參與申報,經過專家嚴格的程序審核,最終選取了30所示范校為重點培育單位。作為推進信息技術、智能技術支撐下的教與學模式創新實踐的示范典型,這一探索引領了教育信息化的科學發展。

活動現場,信息化教學示范校代表,濟南三中黨委書記、校長宋金波介紹了學校在信息化教學上的探索歷程。學校經過4年的不斷探索打造出了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并不斷將這種模式下沉到學生身邊,今年學校在高一年級全面鋪開智慧課堂,全體高一教師使用智慧系統授課18455次,在線完成作業布置批改5395次,在線推送資源23628次,兩校區教研組開展云教研16次,參與示范校云教研3次,參與全國網上直播1次。截至目前,全校三個學部的42個智慧課堂教學班已成功服務于130多名教師與2000多名學生。智慧課堂教學方式已“常態化”,這為濟南市智慧教育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模式,好經驗、好做法。
一節節“數字化”加持的展示課聽下來,現場不少教師表示收獲頗豐。山東省中小學師訓干訓中心師訓部主任王凱在接受采訪中感慨道,“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老師們要積極主動擁抱先進教學技術,濟南三中的老師們在信息化教學方面提供了很好的示范。”青島大學附屬中學副校長王忠厚表示,“學校的發展最重要的是發展理念,智慧課堂教學是推進學校信息化建設的捷徑,真正的課堂革命就發生在信息技術融合中的新型教與學上。”
據悉,2021年10月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秘書處公布了首批“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人工智能創新教育國際合作項目”學校名單,濟南三中作為濟南市唯一入選學校成功“登榜”。濟南三中致力于推動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讓學校成為一所能服務于學生個性化發展、具有先進教育理念和現代化治理體系的新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