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漣源市古塘鄉衛生院遠程診療室,鄉衛生院醫務人員與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院的專家連線,為前來就醫的申家村村民吳勝軒(前右)進行遠程會診,讓他不出鄉就能享受到三甲醫院的醫療服務。
在古塘鄉中心學校,南華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成員胡茜給學生做心肺復蘇操作演示,以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幫助他們掌握自救自護的基本技能。
4月26日,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援鄂醫療隊隊員吳小慧,應邀在線給古塘鄉中心學校學生上一堂特殊的網課,講述了自己親身經歷的抗疫故事,還介紹了防疫健康常識。
南華大學駐申家村幫扶工作隊隊長、村第一書記鄒海貴(中)和隊員伍衛國(左)一起來到村民吳以呈家里,檢查生活用水和飲用水使用情況。
4月22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形勢下,南華大學駐申家村幫扶工作隊又為村衛生室免費送來一批常用藥品和防疫常備物資。
在申家村巡診時,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專家唐義信博士(左),為村民吳選平(中)分析講解病情和康復注意事項。
在古塘鄉衛生院會議室,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專家在給古塘鄉各村衛生員進行專業知識培訓,以提升鄉村醫務工作者的診療水平和專業技能。
一名申家村村民來到古塘鄉衛生院檢查身體,鄉衛生院醫生吳啟明正在準備用南華大學附屬醫院捐贈的數字X光機為他拍攝胸片。
4月23日上午8點30分,65歲的湖南省漣源市古塘鄉申家村村民吳勝軒來到鄉衛生院。在衛生院醫生的引導下,吳勝軒先后做了X光檢查和彩超檢查。拿著檢查結果,吳勝軒在南華大學駐申家村幫扶工作隊隊長、村第一書記鄒海貴的攙扶下,來到位于衛生院3樓的遠程診療室。3天前,鄒海貴為吳勝軒預約了遠程會診。
當吳勝軒和鄒海貴走進遠程診療室時,大屏幕已投射出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院負責會診的專家畫面。“老人家,您哪些地方不舒服,慢慢和我們說。”遠在200多公里外的醫生緩慢而又大聲地對著屏幕說道。通過在線問診、查閱病歷和檢查結果,短短20分鐘后,醫生完成遠程診療并制訂出治療方案。
多年患有心臟病、高血壓、支氣管炎、腎結石等病的吳勝軒,在鄉衛生院享受到三甲醫院的醫療服務。走出遠程診療室,吳勝軒激動地握著鄒海貴的手說道:“鄒書記,謝謝你們!你們為古塘鄉作了大貢獻,是我們的大恩人啊!”
2019年7月,南華大學健康扶貧基地在古塘鄉掛牌。南華大學附屬醫院先后向古塘鄉衛生院捐贈了價值308萬元的醫療設備,包括衛生院急需的數字X光機、彩色B超機、生化分析儀器和遠程診療系統等,并不定期派遣高水平醫生坐診、義診及免費培訓衛生院醫生,提供遠程診療服務。“在南華大學的幫助下,我們衛生院的醫療服務水平明顯提高,門診人數、住院人數等都有了較大幅度的增加。”古塘鄉衛生院院長吳勇湖難掩興奮地介紹說。
2019年,南華大學還向古塘鄉申家村捐贈價值3.7萬元的10個垃圾箱,規范了村里的垃圾存放和處理;采取村集體和農戶自籌的方式,為每家每戶安裝了太陽能路燈;積極推進“廁所革命”,動員全村首批120戶參與。“現在,我們不但有地方倒垃圾,晚上還有路燈,上廁所也比原來方便多了。”村民吳選平一說起自家生活的新變化就樂得合不攏嘴。
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沒到正月十五,南華大學駐申家村幫扶工作隊隊員就返回幫扶工作崗位。在疫情防控期間,幫扶工作隊隊員和南華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成員一起,在指導村民科學防疫的同時,通過廣播、直播網課、走村串戶等形式倡導大家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宣傳健康生活理念,并分批送口罩、消毒水、酒精、體溫計等抗疫物資20箱。
由南華大學捐資80萬元為申家村建設的標準化村衛生室,將于今年6月落成。站在即將竣工的新衛生室門前,鄒海貴說:“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我們將堅持立足申家村、面向古塘鄉、輻射漣源市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學校醫療資源努力改善申家村、改善古塘鄉的醫療衛生健康水平,竭盡所能幫助村民防止因病致貧返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