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鄒城市田黃鎮棲駕峪村立足自身優勢,以產業強、環境優、家園好為發展目標,以產業融合為支撐,以產權改革為契機,圍繞“兩富”抓發展,不斷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將該村打造成為美麗宜居村莊,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村里一名老黨員感慨道:“以前,村里沒有集體經濟,想在村活動室前安路燈、添置文體設備等事情都難。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分紅、服務等方式,去年村集體經濟有了近230萬元的收入,村里就可以為村民做很多事情了。”
黨建引領鄉村振興
基層黨組織是黨的工作基礎和戰斗堡壘,是農村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實現鄉村振興,離不開農村黨組織這個“火車頭”。該村通過抓班子帶隊伍,抓陣地建制度,全面加強村級黨建工作,始終把村黨支部“火車頭”擺在首要位置,每周開展一次集體學習,每月召開一次支部會議,研究村級工作重點和工作計劃,定期研究村級重點工作,強化階段重點工作的督查調度,查找分析存在的問題,全面抓好整改落實。實行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把53名黨員按照致富示范、村務監督、衛生監督、治安維穩、文明創建、村事顧問等6類崗位予以分配,實行星級化管理,使人人肩上有擔子,個個頭上有責任。棲駕峪村去年被民政部、司法部評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狠抓村級“三會一課”、村干部坐班、民事代辦、村級事務“六規范”制度和村級重大事項“四議兩公開”等制度,通過不斷加強黨的建設凝聚人心、鼓舞斗志、調動干勁,筑牢鄉村振興平臺。
延伸產業發展鏈條
產業興,百業興,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該村緊抓發展機遇,以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為抓手,突出實現“四個融合”。農農融合。通過農林結合、種養結合,形成了“糧經飼”三元結構。該村規劃建設了2000畝新品種蘋果基地,2000畝核桃種植基地,1000畝黃桃生產基地,700畝食用玫瑰基地,大力推廣高效種養模式,合理規劃了規模養殖區,招引了山東藍大農牧循環、山東康益健飼料等億元畜牧業項目,有效帶動了村民就業增收。農工融合。該村立足資源稟賦,積極招引福國菌業、宇程生物等一批農產品深加工項目落戶棲駕峪,不僅給老百姓帶來了收入,還帶動了農村產業融合的發展。農旅融合。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基礎,以片區打造升級為抓手,完善鄉村旅游道路等配套設施,大力發展旅游休閑農業。憑借龍頭企業帶動農戶的新業態模式運作,開發高效農業示范、生態觀光、鄉村體驗、戶外運動等項目,力爭建設成集文化體驗、休閑娛樂、生態旅游于一體的農業產業綜合體,催生美麗經濟。農商融合。大力推廣“互聯網+現代農業”的新模式,圍繞主要農產品和主導產業進行網上推介銷售。依托互聯網特色優勢,通過線上和線下銷售相結合,進一步擴大農產品效益,提高村集體收入。

建立利益聯結機制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深化農村改革的重要內容,讓農民真正享受到了產權制度改革帶來的紅利。“村民注意了,今天村里開始合作社分紅,抓緊時間來領你的分紅”,該村村干部在廣播里通知道。該村以鄒城市被確定為全國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為契機,完成了清產核資、成員認定、確權到戶三項基礎改革工作,賦予農民更多的財產權利。探索發展以農戶承包土地經營權入股的股份合作社、股份合作制企業利潤分配機制。將集體經營性資產折股量化到戶,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形式,讓農戶以股東身份分享加工、銷售環節收益。對符合條件的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引導優先承擔政府涉農項目,吸引爭取財政項目資金直接投向農民合作社。全村2218口人以股民的身份加入了村集體的股份經濟合作社,量化資產達到1800多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860元,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能達到2萬余元,集體收入有望突破300萬元。
由于工作成績突出,村黨支部書記馬傳勝先后被評為鄒城市“優秀共產黨員”、鄒城市“十佳黨支部書記”、鄒城市“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鄒城市第十五屆人大代表,濟寧市十五、十六屆人大代表、十七屆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