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alash網
文 | 新京智庫特約撰稿 陳城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提出,到2035年,民用運輸機場規模為400個左右,有力支撐“全國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區1小時通勤、城市群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和“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
未來新增機場將主要布局于中小城市
由于中國民航局尚未發布《2020年民航機場生產統計公報》,綜合《2019年民航機場生產統計公報》及第三方機構2020年數據,當前我國境內運輸機場(不含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下同)共有238個,這一數據不包括通用航空機場和直升機場。這意味著,按照《綱要》要求,我國需在未來15年間,開航162座新機場。
目前,已通過國家發改委批復、正在建設尚未開航的國內干線新機場包括成都天府機場、青島膠東機場、廈門翔安機場、大連金州灣機場、呼和浩特盛樂機場和定位純貨運樞紐機場的鄂州花湖機場。
除了鄂州,上述機場所在城市現有機場容載已超吞吐負荷,亟須新機場分流或替代。
這也表明,未來國內新增機場將主要為支線機場,布局于中小城市。
有數據顯示,目前全國330多個地級以上市州中,有100多個城市沒有機場。這意味著新增支線機場將極有可能出現在這些沒有機場的中小城市。那么,中小城市是否有必要新增機場?這個答案顯然是肯定的。
在一些中小城市新建機場仍具現實意義
討論民航建設,離不開和高鐵的對比。
眾所周知,我國高鐵運營里程全球第一,廣大旅客的長短途出行也越來越傾向于選擇高鐵,而非民航。但也需看到,高鐵雖然發達,但仍然無法完全照顧到大多數中小城市。
如云南、新疆兩個省份,前者地貌復雜、筑路困難,后者地廣人稀、風雪天氣影響大。這樣的自然地理因素決定了兩省份出行主力是民航而不是高鐵,在經濟適用性上,也同樣是民航遠高于高鐵。因此,云南和新疆是國內為數不多的省內民航運輸較為發達的省份。
類似的情況同樣也發生在中東部省份。
圖片來源:unspalash網
以中部省份陜西省的北部為例。陜北重鎮榆林和延安雖均位于“八縱八橫”高鐵路網“包海”通道上,但高鐵交通便利度較低。這是因為受地貌和地質條件影響,包海高鐵榆林-延安-西安區間已開通的動車組列車是基于既有線路運行,受制較大、時速較低。
當前,榆林西安每日開行3對動車組,平均耗時5小時;延安西安每日開行6對動車組,平均耗時2.5小時。雖然西延客運專線計劃于今年5月開工,但可以想見的是,在至少未來4年內,延安至西安間的鐵路運輸耗時仍然較長,而榆林至西安則在短期內難有相對便捷的鐵路運輸方式。
正因此,延安早在十多年前就規劃遷建機場。2018年底,延安南泥灣機場建成實現轉場投運,二十里鋪老機場停用。延安新機場啟用后,新增了多條國內航線。而榆林也同樣于十年前開始規劃榆陽機場擴建計劃,新航站樓已于2020年9月投運。
榆林、延安對民航客運的需求,還體現在與國內重要城市之間的聯系方面。
由于高鐵建設的相對滯后,榆林、延安兩地只能依靠普速列車或高鐵經西安中轉前往國內重要城市,耗時及出行體驗不利于拉動經濟發展。
此外,一些發達省份的高鐵客運并未如外界想象般發達。
如江蘇揚州,隨著“連淮揚鎮”鐵路淮鎮段的開通,揚州在2021年初才實現了北京揚州之間的高鐵通達。在此之前,揚州與北京之間的高效通行主要還是靠民航。
再如山東日照,在2015年底日照山字河機場通航之前,北京前往日照最便捷的方式是搭乘民航到青島轉車前往,而日照進入高鐵時代則是2018年底。
這足以看出,基于我國地形地貌特點,以及我國幅員遼闊,各地交通設施發展程度的不同,當前及長遠一段時間內,在一些中小城市新建機場仍然具有現實意義,其一是方便省內城市間通聯;其二是輻射周邊縣市,方便特定區域與全國重點城市的交通聯系。
中小城市的支線機場大部分處于虧損狀態
當然,也得看到,當前,國內已開通運行的中小城市支線機場,大部分都處于虧損狀態。
一些國內國際航線,基于地方政府財政補貼才開通。一旦地方財政支持不再或減弱,航空公司通常會出于運營成本考慮,而停航一些中小城市支線機場。這也成為一些中小城市未來新建支線機場需要考慮的主要問題。
此外,2020年來,受疫情影響,人口流動大幅度減緩,也使得支線機場的新建更受爭議。
蘇州。圖片來源:unspalash網
這是無法避免的問題。絕大多數的民航客流都被國內幾個干線機場所吸引,支線機場客流難免受到影響。
但正如上文所述,這些支線機場也有存在價值。
蘇州為啥多年沒有建成機場
支線機場新建,應該從機場管理以及運營方式方面做謀劃。
首要的就是慎建新機場。蘇州是一個典型例子。蘇州民眾對機場的渴盼可謂是眾人皆知,網絡上幾乎每年都有關于蘇州建機場的討論。最新消息顯示,規劃建設民用機場,已出現在蘇州“十四五”規劃之中。
蘇州之所以多年沒有建成機場,是因為蘇州獨特的地理位置。蘇州與無錫接壤,距離蘇州市中心不到29公里的無錫蘇南碩放機場,實際上也能夠滿足蘇州民航出行需求。
蘇州當前高鐵、公路交通發達,前往周邊的南通、上海都十分便利。上海的民航樞紐地位自不用說,而南通在現有機場基礎上將新增一座樞紐性質機場,加之長三角空域資源緊張,蘇州機場能否從空域資源中分得一杯羹,有待進一步觀察。
事實上,兩地之間合用機場也是能夠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比如貴州湖南交界的貴州銅仁鳳凰機場,既服務貴州銅仁,又服務湖南鳳凰。
發展通用航空可增進支線機場經濟效益
其次,新建支線機場,可考慮發展通用航空,來增進支線機場經濟效益。
當前國家政策在促進民用運輸機場發展的同時,也大力支持通用航空機場的建設。對于一些交通不便的小型城市,支線機場可能并不合適,而更適合建設通用航空機場。
通用航空機場面積相對較小,建設成本、運營成本遠低于支線機場。現有支線機場空域資源冗余,可以使用通航航班與支線機場聯通,改善當地交通便利性。
當前已有很多省份開啟通航航班,聯通交通相對不便的中小城市。
目前,國內各省市各地市間,已開通了數十條通航航線,如錫林浩特至鑲黃旗、大同至呂梁、東營至濟寧、北京至濱州、桂林至南寧、隴川至芒市、德清至黃山等。
這些短途航線使用的是個頭小、種類多的通航飛機,也就是廣泛意義上的“私人飛機”。因為載客數少、飛行高度低,通航的航線開通、批核難度遠低于民航航線,且能夠保證在低客流下的盈利。
此外,通航航線往往自帶觀光性質,這也會吸引一些旅客專程選擇通航航班出行。這些通航航班的優勢,都能夠成為一些地方支線機場的經濟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