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上午,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宣布,中美雙方經過協商將于11月16日上午舉行首腦視頻會晤,就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

這也將是拜登總統上臺以來,中美領導人之間第一次直接的面對面會談。無論是象征意義,還是實際意義,都非常重要。
中美關系的穩定性將再次得到確認
毋庸諱言,中美兩國關系在過去幾年一直處于劇烈變動的階段,兩國在諸多具體問題領域都呈現出越發敏感化的趨勢。
從美方的角度來看,“競爭”似乎已經成為拜登政府對華關系的主導詞。這一點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的諸多公開講話中都可以清晰地聽到。這使外界對于兩國關系的走向越發擔憂。

在這個背景下,中美兩國元首舉行會晤毫無疑問將進一步增強兩國關系的穩定性。白宮新聞發言人普薩基(Jen Psaki)在介紹中美兩國元首將舉行視頻會晤時,雖然仍然使用了“競爭”這個詞匯,但是她同樣強調了:“兩位領導人將討論如何負責任地管理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競爭,以及如何在我們利益一致的地方進行合作。
”有“管理”的競爭和可以期待的合作當然能夠釋放更加積極的信號,有利于穩定兩國民眾和市場對彼此的預期,穩定這個因為貿易摩擦和新冠肺炎大流行而不斷遭遇嚴重挑戰的國際秩序。
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所指出,國際關系當中存在一定的競爭,但應該是在遵守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基礎上的良性競爭。

中美將探討“共存之道”?
隨著中美兩國在過去幾年中的戰略博弈加劇,如何定義兩國關系的聲音開始不斷涌現,其中不乏一些危言聳聽的觀點。但是,可以確定的一點是:中美之間不會爆發新冷戰。兩國在這一點上,存在高度共識。
11月7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Jake Sullivan)在CNN的訪談節目中明確指出美中關系“不是新冷戰”,而且美國不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而是想與中國“共存”。這是美方對華政策的巨大改變。
2017年出臺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曾經明確指出:“幾十年來,美國的政策根植于一個信念,即支持中國崛起并融入戰后國際秩序將使中國自由化。”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王緝思教授曾經撰文指出,美方擔心中國挑戰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中方則擔心美國挑戰中國的國內秩序。
路透曾引述一名中國官員稱,中美之間更像是一場高爾夫球比賽,雙方都專注于自己的更好表現,而不是拳擊比賽,試圖將對方淘汰出局。從維護世界和平和人民福祉的角度來看,此次元首會晤將開啟中美兩國新的共存模式。

理性謹慎看待此次元首會晤
兩國元首會晤當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一次會晤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更不能從根本上轉變中美之間的所有分歧。這既不現實,也沒有必要。所以,我們對此次會晤也不無需抱有過多的期待,因為它只是兩國探索新共存之道的開始。
兩個大國領導人以各自國家元首的身份正式向對方亮個相。未來緊接著美國將召開全球民主峰會,而我國將迎來北京冬奧會?梢灶A料的是,兩國也將繼續在這些重大問題領域展開各種形式的博弈。所以,下周一的元首會晤也是兩國進行新一輪戰略博弈前的禮節性動作。

可以確定的是 中美兩國依然需要對方
這不僅僅體現在兩國在剛剛結束的聯合國氣候大會上發表格拉斯哥聯合宣言,而且體現在兩國依然在強勁增長的經貿關系上。
根據中國商務部數據,64%的美國國會選區對華商品出口量都呈現增長趨勢,今年1至10月,雙邊貿易額同比增長23.4%。這充分表明,兩國經濟具有高度互補性,雙方經貿合作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美國通貨膨脹率已經高達6.2%的情況下,加強對華經貿合作是美唯一的正確理性選擇。我們期待中美元首會晤能夠實質性地解決部分經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