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部全景展現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最新成果的法治題材劇《底線》19日開播,僅三天就已迅速在收視和口碑上攀升,給普法類題材劇如何拍得既專業又好看做了一次優秀的示范。
根據酷云互動實時收視數據顯示,《底線》開播當日就躍升同時段實時收視率排名第一位,實時數據突破1%,在央視索福瑞全國網等多個數據中位列第一。
開播首日的劇情以兩種類型的案例齊頭并進,節奏明快,毫不拖沓。咔吧咔吧公司女主播駱優優在直播過程中因過勞猝死,家人與經紀公司從調解賠償到對簿公堂……故事以時下熱門的“直播帶貨”說起,將“流量至上”的商業環境中出現的勞資糾紛引入公眾視角。
與駱優優案并行推進的是“雷星宇案”,嫌疑人雷星宇因母親受到討債人羞辱而奮起反抗,失手致對方死亡。主審法官宋雨霏與合議庭審判員就此行為是否構成“正當防衛”產生不同觀點而進行辯論。在這部分的劇情中,不少筆墨落在了合議庭的辯論環節,也向普通觀眾科普了類似刑事案件中法官的工作流程和狀態。在不同類型案件的互相交錯中,以星城區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方遠、新入額的員額法官周亦安以及最高法年輕女干部葉芯等為代表的法官群像,在一宗宗案件辦理過程中得以刻畫。他們在挖掘當事人背后社會百態的同時,也探討著現代司法的法理與情理。
觀眾在觀看《底線》時會明顯感受到專業背景的支撐。據介紹,該劇是在最高人民法院、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湖南省廣播電視局的指導下創作而成,攝制組拍攝前期共收集各類具有代表性的案件超過500余件,并建立案件素材庫。與此同時,還整理分類出符合《民法典》精神的細分案例100余例,以及老百姓關注的部分刑事案件,力求全方位展現多元社會與人民生活,作品求真、求實、求精。
這種扎實的前期準備讓《底線》的故事有了更多的事實依據,由劇情引發的輿論討論也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關。劇中多起案件都在社交網絡引發了熱烈討論,劇情中全新的司法實踐產生了積極的普法效果,也真正實現了法治題材電視劇集專業性與科普性于一體的社會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嚴密而豐厚的專業知識密度并沒有讓《底線》變成一個照本宣科的“法庭劇”。該劇的拍攝遵守了商業電視劇的拍法和結構,交叉敘事和節奏明快的剪輯手法讓故事節奏推進得干脆利落,頗有沖突的案情與接地氣的人設都為該劇增加了不少生活氣。該劇中靳東飾演的基層法官代表方遠,更是自帶了一點湖南口音,擺脫了過去呆板僵硬的高大上法官形象。他與法院同事們的工作日常也充滿了生動的煙火氣,這讓《底線》擺脫刻板印象,更易被普通觀眾認可、接受與共情。該劇在湖南衛視和芒果TV、愛奇藝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