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朱善永)他憑著敢想敢干的沖勁和沉著冷靜的歷練,在社區“一畝三分地”上默默躬耕8年;他總是穿梭在轄區街頭巷尾、田間地頭,為群眾解決困難、調解糾紛,把社區工作做進群眾心坎里;他以誠懇的態度、務實的作為,長期扎根基層,始終把群眾滿意作為職業追求,受到了社區群眾的一致認可、信賴。他就是哈爾濱市公安局尚志市局亞布力分局民警姚遠。

深耕社區警務
埋頭苦干不打烊
做社區工作,必須沉下心,精耕細作。多年來,姚遠在不斷地自我揣摩和向先進學習,從起初的在社區,到如今的知社區、融社區,新時代下,社區警務已由定時辦公向全時服務轉變。以“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為服務目標,姚遠積極運用微信聯絡平臺,建立起社區干部、治安積極分子、村輔警、小區居民為主體等各個領域的微信群21個,逐步形成了以“宣傳培訓、群防群治、疫情防控、便民服務”四大核心的“微信警務室”,有近三千人加入。為建立信息溝通渠道打好基礎,“微信警務室”內無論何時姚遠都有信必復,24小時在線,與社區群眾始終保持著暢通的信息互動,及時提供各類咨詢服務。

“姚警官,我家門口有一位老年人找不到家了,話也說不太清楚,我怕他發生意外。”姚遠的“微信警務室”中,一位信息員發來一條信息。接到群眾反映的情況后,姚遠帶領民警趕到現場處置,第一時間將老人安全送回家中,老人家屬連聲致謝;轄區居民鞠先生準備買年貨時,不慎將裝有8200元現金的錢包丟失,“微信警務室”內的眾多成員紛紛轉發“尋物啟事”,并發動周圍群眾幫助尋找,最終,姚遠通過群眾提供的線索找到了鞠先生丟失的錢包并物歸原主;轄區居民陳女士通過“微信警務室”求助,因疫情無法辦理戶口遷移,姚遠通過郵寄辦理快速解決了她的難題;轄區道路路面塌陷,根據群眾提供的定位,姚遠第一時間到達現場處置,并將出行安全提示通過“微信警務室”快速推送到各個社區、村屯。小小的“微信警務室”正不斷匯聚轄區的大平安。

深入千家萬戶
默默奉獻暖人心
派出所工作千頭萬緒、紛繁復雜。化解矛盾、調解糾紛,是社區民警的基本功,也是筑牢平安社區的關鍵防線。參加工作8年以來,姚遠從未休過年假,只要工作需要,無論白天還是夜晚,也不管是休息日或是節假日,他都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求、我有所助”。
居民李女士的女兒被爸爸打了,孩子情緒不穩定。李女士身在山東務工,擔心孩子發生意外,無奈只能向民警求助。姚遠得知后,立即趕到現場了解情況,看到女孩眼中含淚,顯得很無助,他立即安撫女孩的情緒,詳細了解矛盾點,并找到女孩的父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開展調解工作,經過幾個小時的努力,終于解決了家庭矛盾,讓父女重歸于好,并且讓遠在山東的李女士通過遠程視頻共同參與了這次調解過程。李女士通過視頻向姚遠表示感謝:“感謝姚警官的調解,我女兒和她爸的關系緩和了,我在外地也能安心工作了。”姚遠也向李女士表示今后也會對其女兒的生活情況定期回訪,讓李女士在外地務工時沒有后顧之憂。
緊盯監控5小時幫助女學生找回丟失的手機獲贈暖心奶茶;耐心化解矛盾糾紛,打架雙方不約而同為他送錦旗;跨省牽線為轄區群眾找回誤轉的一萬元錢。一樁樁小事,從點滴做起,這正是姚遠扎根基層、默默奉獻的內在動力,也正因為這樣,他的工作得到了老百姓的擁護和肯定。

扎根基層社區
穿警服的副書記
除了是一名社區民警,姚遠還融入社區黨支部兼任副書記,堅持警務工作融入社區網格、網格治理反哺警務雙管齊下,依靠和發動組織群眾,把社區工作者、群防群治隊伍等社會化力量納入基層治理網絡,充分發揮網格員的作用,開展鄰里守望。他在社區時,經常深入沿街店鋪、企事業單位、田間地頭了解治安動態,消防安全檢查,宣傳防范知識,完善各類基礎臺賬。針對轄區發案規律和特點,他分區域、有重點地組織治安巡邏,形成群防群治機制,及時發現并有效消除風險隱患。
3月初,姚遠在社區走訪時,一名治安積極分子向他反映社區內近期出現一名行跡可疑男子,時常夜間出入附近小區。得到此情況后,姚遠組織群防隊伍加大夜間巡邏,并在零下14度的寒風中蹲守了5個小時,終于等到了群眾說的可疑男子,將其帶回所里審查后,該男子交代,其剛剛出現在小區是正在尋找目標準備實施盜竊,并且如實交代了幾日前在鄰鎮盜竊了一輛電動車的犯罪事實。次日,公安機關對該嫌疑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看到你一晚上都在社區,我們就特別安心!”轄區居民拉著姚遠的手說道。
8年基層派出所工作,姚遠始終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無私無悔地奉獻自己的青春,為維護社區平安默默無聞地耕耘,以人民群眾為中心,厚植為民情懷,把群眾滿意作為公安工作的第一追求。他在公安工作的最基層,成為新時代奔涌的“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