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 慧 課 堂
通過一部平板電腦,語文課上,可以與中國古典文學中的人物跨時空對話;生物課上,可以與同學共享自己繪制的“細胞結構圖”;英語課上,可以跟老師、同學在討論區共同討論交流……在濟南三中的課堂上,每門學科都有著全新的打開方式。
讓學生們打開學習“新視界”的就是智慧課堂。在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的加持下,濟南三中的孩子們學習力持續增強,老師的“因材施教”更加觸手可及。
近年來,隨著濟南市教育信息化建設不斷深入, 濟南三中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模式,2017年,“智慧課堂”這一全新的教學實踐探索在濟南三中率先開啟,經過四年的探索與實踐,2021年9月“智慧課堂”在2021級高一學部全面推開。僅僅一學期,全體高一教師上課使用智慧課堂系統授課18455次;在線完成作業布置批改5395次,在線推送資源23628次;兩校區之間教研組開展云教研16次,參與示范校云教研3次,進行全國網上直播1次。現在,濟南三中智慧課堂覆蓋42個教學班,服務于130多名教師與2000多名學生。 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智慧課堂”可為每一名學生精準“畫像”,有了大數據“加持”,老師們也能準確掌握學情,精準教學。同時,通過制定個性化學習路徑,與學習力提升專項課程相配合,學生的學習力也得到了提升,同學們進步明顯,尤其在今年的高考中濟南三中在特招線和一段線人數上都有顯著提升。智慧課堂不僅為學生的成長插上了“智慧的翅膀”,還為教師的成長搭建了廣闊的平臺,在十九屆全國高中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創新優質課評比中,青年教師陳琳獲全國一等獎。正如校長宋金波所言,“利用‘互聯網+’賦能教育,其目的在于提高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學生學習力,為每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基。” 五年來的智慧課堂教學實踐歷程,讓濟南三中迎來豐收的喜悅,學校榮獲“智慧教育全國應用示范校”“‘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國家級示范校”“山東省智慧教育示范學校”“山東省信息化示范單位”“山東省人首批工智能示范單位”“山東省STEM創新課程會員單位”“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山東省電化教育示范學校”“人工智能創新教育國際合作項目學校”“濟南市首批智慧校園示范校”等榮譽。 “這些年我們取得了很多榮譽,榮譽的背后是學校長期探索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教學融合發展的結果,現在,越來越多的師生因智慧課堂受益,也推動了學校教育教學的提升。”校長宋金波表示,智慧課堂教學是大勢所趨,作為學校的重點工作,已列入學校三年發展規劃,今年學校將重點推進結構化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和校本資源庫建設,同時,學校將繼續在2022級新高一推進智慧課堂教學。
智慧課堂小貼士
平板學習機中的應用不能隨意安裝、卸載,系統在后臺自動監測是否合規。 智慧校園、智慧課堂是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新設備、新技術必然會走進課堂豐富教學手段,甚至徹底改變教育形態。但也有家長問,在“智慧課堂”教學中如何管理好學生手中的平板學習機? 據了解,在2017年“智慧課堂”試點推行時,家長也有這樣的疑問。學校的平板電腦中整合了學習平臺和學習資源,教師和學生都不能自主安裝、打開、卸載應用APP,教師可以完全控制學生設備,系統會在后臺自動監測檢查學生的平板學習機是否符合要求,學生只能在教室里使用平板,不允許帶回宿舍,在宿舍也無法使用。 現在,通過智慧課堂進行教學,已經成為濟南三中師生上課的一種習慣。家長們在了解了智慧課堂的特點,特別是看到學生切實受益后,對智慧課堂教學模式都很認可。(祁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