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常德市鼎城區,過去竭澤而漁式的石煤礦開采曾留下觸目驚心的酸水礦坑。2018年,石板灘石煤礦區生態環境問題先后被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及洞庭湖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督察反饋,被列入全國人大執法檢查交辦問題、湖南省環保督查“回頭看”指出的問題。經過三年生態修復攻堅戰,當地積極開展科學整治,還石板灘一片綠水青山。
位于常德市鼎城區太陽山腳下的石煤礦區,各種花草在新覆蓋的土壤上扎穩了“腳跟”。這種已長到一人多高的草是一種禾本科的“速生草”,附近的村民正忙著把老葉收割下來,好讓它們再長新葉。

常德市鼎城區石板灘鎮興隆橋村村民 蔡小弟:割了草回去喂魚,六、七畝田的魚塘養了六、七千斤的魚,養得魚肯長。
蔡小弟割草的地方就曾經是一個裝滿了這種水的大礦坑。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石板灘開始大規模開采石煤,當地6個大型廢棄礦坑積著幾百萬立方米的廢水,隨時有外溢的風險。
湖南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生態環境檢測中心主任 邱亞群:我們當時過來看的時候也比較吃驚,這里礦坑的深度非常深,平均在六、七十米,積滿了大量的廢水,是一種強酸性的廢水。

2018年,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及洞庭湖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督察指出了石板灘鎮石煤礦山的環境污染問題。根據督察反饋意見,當地立即展開整改。棘手的采礦“后遺癥”到底要怎么治?在當地政府多方求助下,全國40多位專家參與了論證和實地調研,多家單位參與生態治理方案制定。
當地采取廢水抽排、雨污截排導流、廢石礦渣綜合治理,2021年6月整改任務全面完成。曾經塵土飛揚、千瘡百孔的土地,現在綠意盎然。
常德市鼎城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陳宏:石煤礦區的綜合治理教訓是很深刻的。50年代開始開采,近50年它的經濟收入不到一個億,但是我們花出去的成本接近4個億,經濟上付出了沉痛的代價。

養好了石板灘石煤礦這塊“傷疤”,如今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在緊挨著礦區的興隆村、楓樹橋村、拾柴坡村,村民們重新種植水稻,發展花卉苗木、水果種植,正努力把荒坑變成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