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2020 “中國最美村鎮”名單出爐
今年共有3500個特色村鎮參賽
上海這些村鎮脫穎而出↓
成就獎系列
2020產業興旺成就獎
松江區泖港鎮
泖港鎮地處浦南三鎮中心,交通便利,系松江名勝“九峰三泖”大泖所在地,史稱“萬畝泖田”,鎮域面積57.28平方公里,擁有“萬畝涵養林”,系上海市黃浦江水源保護區、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等。泖港鎮立足浦南綠色發展實踐區定位,積極打造生態魅力小鎮、最美休閑鄉村。加大都市現代綠色農業發展力度,整建制完成稻谷和大米綠色食品認證,做優做強“松江大米”、“泖港三凈”等標志品牌,打造“一鎮多業、一業特強”的現代農業發展體系;加快產業融合發展,建設國家級“云間吾舍”田園綜合體,提升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功能。
2020生態宜居成就獎
奉賢區南橋鎮
南橋鎮位于奉賢區中西部,全鎮區域面積達49.96平方公里。2019年,實現總稅收36.68億元,地方收入9.5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1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2%。在鄉村改造中,南橋鎮突出多種不同的類型,讓群眾自主地進行選擇。同時,南橋鎮打破城市空間,實現“總部經濟、科技創新”雙輪驅動,初步形成產業集聚、產業關聯、資本放大等外溢效應,帶動稅收持續穩定增長。通過虹橋商務樓招商、運營,參與投資的村民和村集體可享受固定的保底收益、實際的運營收益、入駐企業所帶來的稅收收益和購買物業的增值收益。著力開展商貿型招商,將國際國內知名企業的高科技研發、生產加工基地引入南橋,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
2020鄉風文明成就獎
松江區石湖蕩鎮
石湖蕩鎮位于松江區西南處,2001年由原石湖蕩鎮與原李塔匯鎮“撤二建一”而成的。多年來石湖蕩鎮以群眾需求為出發點,不斷加大建設力度,城鄉功能明顯增強。石湖蕩始終堅持高起點、高標準謀劃鄉村振興。一是堅持綠色發展,以農耕文化節為載體,大力推介“松江大米”“金泖大閘蟹”“萬英米糕”等綠色品牌,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擅管理的農業帶頭人正在不斷成熟;二是堅持生態優先,近年來,石湖蕩鎮全力推進工業企業減量化化和二級水源地保護區企業清拆工作,關停、整治、清拆一大批“三高”和環保隱患的企業。堅決拔點農用地非化“大棚房”,清退違法占用農地47.89畝;三是堅持示范帶動,推動東夏村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一個新型現代化農村社區呼之欲出。
2020治理有效成就獎
嘉定區菊園新區
菊園新區位于嘉定老城區的西面和北面,呈半月型環繞老城區,占地面積18.61平方公里。2018年,菊園提出了打造“十分鐘基本生活服務圈”,計劃在三至五年內,形成十分鐘市民步行可達范圍內,配備生活所需的生活、文化、環境基本服務功能與公共活動空間,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社區生活圈。2019年,菊園新區成為嘉定區唯一入圍上海市“十五分鐘社區生活圈”試點建設的街鎮。經過2年多的建設,菊園新區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宜居、宜業、宜游的愿景已經初步實現。此外,菊園新區緊跟嘉定區農業布局規劃,以原有特色生態農業菊園百果園為基礎、以生態自然為主題,結合親子互動、科普教育、社會實踐、浪漫愛情、傳統文化、時尚科學、自然風貌、戶外運動、競技賽事等眾多元素,打造涵蓋生態農林建設、特色農產品種植、休閑娛樂以及農家體驗的新型農業旅游景區。
特別獎系列
2020最美文旅目的地
崇明區建設鎮
建設鎮位于崇明區中部,東鄰新河鎮,南連城橋鎮,西靠港西鎮,北與東風、長江農場及東平國家森林公園交界,總面積42.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9855畝。建設鎮作為2021年中國花博會的門戶小鎮,積極響應,順勢而為,努力以“合美小鎮”為建設目標,打造一個處處是“花”,一步一景的生態文旅小鎮。努力建設花博人家以及生態民宿,產業蓬勃發展,特色民宿遍地開花,有“也山民宿”“鄉村的溫度”等,更有具代表性的特色農家樂顧伯伯農家樂等。此外,建設鎮文化底蘊豐富,設有建賢館、楊瑟嚴的故事陳列館等歷史文化場館。
入圍獎
崇明區橫沙鄉豐樂村
豐樂村位于橫沙島的中南部,面積約2平方公里。村口東側有1000米左右的自行車健身道。沿著健身道騎行,不僅能夠鍛煉身體,而且可以一路欣賞美景,看到小橋流水、農田瓜果。在上海眾多的美麗鄉村中,橫沙鄉豐樂村以“稻田畫”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個似真似幻的童話世界。從2018年開始,豐樂村每年都會設計不同類型的水稻畫主題。在5月播下彩色秧苗,經過2個多月生長以及農技人員的不斷修整完善,使得創意稻田畫成為崇明獨一無二的游覽勝地,給游客帶來新奇、壯觀、震撼人心的視覺感受。此外,豐樂村還有豐樂老街、生態農場、村民公園等。
“中國最美村鎮”評選活動是在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社科院、中國文化和旅游部、中廣聯合會經濟廣播工作委員會等相關部門領導的支持引領下,由第一財經聯合全國80家主流媒體及各地政府共同舉辦的“鄉村振興”系列活動之一。
活動始終以生態宜居、產業興旺、鄉風文明、生活富裕、治理有效為標準,旨在發現鄉村榜樣人物,弘揚鄉村典范經驗,探索發展路徑,共同推進城鎮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