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武漢市環境監測中心工作人員正在采集水質樣品。
黃 岡
奮戰一線確保飲用水源水質安全
在疫情防控嚴峻復雜的形勢下,湖北省黃岡市環境保護監測站全力以赴,堅定站在疫情防控環境監測的第一線,為黃岡打贏打好疫情防控攻堅戰提供生態環境支撐。
從大年初二開始,作為市監測站現場監測室負責人,趙鋮和他的同事們在監測現場及實驗室里度過了這個春節。期間,他們一直忙著分析全市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醫療點和污水處理廠排放水質情況,防范水體出現病毒污染。
大年初三,黃岡市環境保護監測站應急監測專班迅速響應,組織監測人員趕赴黃州城區二、三水廠飲用水水源地開展現場水質監測。4名實驗室人員在接樣后,連續奮戰5小時完成檢測分析工作。監測顯示,市區2個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均正常。
1月31日、2月5日,黃岡市環境保護監測站再次對城區二、三水廠飲用水水源地開展加密監測,及時做好飲用水水源地水環境質量監測預警,為保障人民群眾飲水安全提供科學的技術支撐。
目前,黃岡市監測中心站共出動環境監測人員15次,對市區2個集中式應用水水源地開展了2次水質監測,監測結果均為正常。
面對疫情緊張局勢,黃岡市委果斷決策,征用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作為發熱患者集中收治點。為了讓這一中心早日啟用,1月26日,黃岡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周秋英帶隊兩次到中心察看即將啟用的醫療中心化糞池及其污水集水井、排污管道、在建的污水處理站以及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的連接點。并帶領指揮部同志現場制定醫療中心污水處理方案,確定了污水消殺加藥位置,協調消殺藥品來源和運輸方式,確認了排水管線路徑,細化了外排廢水監測方案。
1月27日,黃岡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周中原邀請黃岡市中和水質凈化有限公司3位專家,一起到大別山醫療中心研究具體技術細節。
1月28日以來,黃岡市環境保護監測站多次組織檢測機構對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的醫療廢水開展應急監測分析。
黃岡市環境監察支隊自1月26日起,每天派專人對黃岡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的廢水臨時收集處理裝置運行、危險廢物暫存間的醫療廢物規范處置以及每天加藥量與污水匹配等相關情況進行檢查,確保中心廢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醫療廢物規范處置。
溫 州
堅守崗位持續加強實時監測分析
疫情發生以來,浙江省溫州市環境監測戰線上的黨員干部,堅守監測工作崗位,持續加強對大氣、水環境質量等的實時監測分析,用科學精準的監測數據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做出自己的貢獻。
“今天要進行飲用水水源地采樣監測,9點出發,駕車前往80公里外的趙山渡水庫采樣,要帶上采樣箱、采樣瓶、采樣桶……”2月 5日,天剛亮,溫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現場監測室副主任王新良便早早地來到單位,開始做采樣監測出發前的準備。
疫情就是命令,準備就緒后,王新良立刻帶隊驅車前往趙山渡水庫。由于疫情交通查控,沿途檢查卡口眾多,道路處處封堵,王新良一行走走停停,多次折返繞行,行進十分緩慢。
為盡快完成采樣監測任務,在快到趙山渡水庫時,王新良一行果斷棄車,扛上裝備步行前往。往常不到1個小時的路程,這次用了2個多小時,最終他們完成了水質現場采樣工作。
疫情來得突然,溫州為應對疫情實施了部分交通封鎖、小區出入管控、公共交通暫停等一系列舉措,溫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能夠返崗的人員較少。面對返崗困難、人手不足,空氣自動監測室和分析室的工作人員個個自告奮勇、爭先恐后堅守崗位、堅守一線。
鄭云明,家住溫州樂清市,距溫州市環境監測中心有50多公里。在今年春節這個特殊的假期,鄭云明連續值班3天,每出來一次,就像過五關斬六將,都要費一番口舌通過多個關卡才能到崗。
劉秀峰的家同樣在樂清,他和家在蒼南縣的程源知干脆就以辦公室為家,沙發椅子當床,堅守在崗位上,直到完成監測數據分析任務。“反正現在外面也交通管制,封閉管理,來趟單位不容易,把活干完了再回去吧。”劉秀峰與程源知相互看了看,笑著說。
有的同志在春節假期連續值守5天,身兼數崗,進樣品室,鉆實驗室,開展樣品監測分析工作……他們為了能及時準確地監控環境,堅持站好“監測分析”崗位,助力疫情防控。
東 莞
緊急購置便攜式儀器,加強醫療廢水監測
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廣東省東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持續開展疫情期間醫療機構廢水監測工作。市第九人民醫院是東莞市目前唯一收治新冠肺炎確診病人的醫院,也是本次醫療污水監測重點關注對象。
2月11日,在接到要對這一醫院進行廢水監測的任務后,監測中心站二分站曾紹漢、黎細華2名同志主動“請戰”。“我們是黨員,在疫情攻堅的關鍵時期,越是疫情重點敏感區,越需要黨員同志勇敢逆行。”曾紹漢說。
據了解,曾紹漢同志是江西人,年前申請年休假回到江西老家與年邁的父母團聚。在關注到疫情形勢嚴峻后,他毅然放棄假期,年初二就驅車趕回東莞,年初三便投入到防疫監測一線。
“得知我要去九院監測,剛開始家里人比較擔心,畢竟是敏感時期,孩子也比較小。但我告訴他們放心,環境監測,我們是專業的。”黎細華說。
為對醫療機構廢水加強監測,監測中心站迅速行動,緊急購置了便攜式儀器,制定了一線人員的防護指引。進入市第九人民醫院開展監測之前,按照國家相關要求,兩名同志默契地互相協助穿戴防護帽、防護服、手套、防護鞋等防護用具,并互相檢查,確保防護到位。在現場開展監測時,儀器校準、樣品采集、分析、讀數等動作一氣呵成,熟記于心,快速、準確地完成了此次監測任務。
“目前,東莞的防控形勢還很嚴峻,衛健部門、醫護人員等都承擔著巨大的壓力。東莞市生態環境局執法、應急等各部門也在各盡其職,還有同事作為志愿者奮斗在抗疫第一線。作為環境監測人,作為生態環保鐵軍的一份子,在疫情期間保障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安全,是我們的責任。”這是東莞市生態環境局發在微信公眾號上的一段話。
武 漢
增加監測頻次,緊盯重點醫療單位廢水排放
在疫情風暴中心的武漢,一支環保監測鐵軍,正英勇逆行,戰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為保障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安全,武漢市環境監測中心監測一室主任李元豪帶領技術人員,跑遍了武漢各飲用水水源地,采集樣品,并利用監測車現場分析,第一時間掌握水質狀況。武漢飲用水水源地分布分散,加上“封城”、交通管制等因素的影響,工作開展難度很大。
時間緊、任務重,李元豪與同事們必須一大早從單位出發。寒風凜冽,為保護人身安全,每個人都穿著嚴密的防護裝備。每一次水邊采樣,他們的心一次次懸起,看到每天的數據正常后才又放下。
這個團隊還需要時刻關注全市其他區域的水質安全,需要在各點位現場查看,手工比對。白天的工作結束后,晚上要在第一時間整理數據,形成報告,每天按時報送疫情防控指揮部。
疫情期間,原本一月一次的水源地監測不斷增加頻次。人員短缺不能滿足加密監測要求,李元豪緊急聯系運維單位,請各地同行帶人帶車,緊急援馳武漢。他說“患難見真情,同行們紛紛伸出援手,我們有強大的支持,一定能早日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隨著疫情發展,武漢啟動火神山醫院建設。來自武漢市環境監測中心監測二室副主任張智源,現場協調指導火神山醫院水質在線監測系統順利安裝。
10天建成的火神山醫院,雖然建設任務緊急,但在設計之初,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已被列入方案,同步考慮了水質在線監測系統的建設,以確保污水穩定達標排放。
為了在線設施順利進場,張智源每天在各個施工隊中不斷協調。由于趕進度、搶工期,各部門施工進度非常快,儀器設備必須精準卡點才能得以安裝。今天緊盯施工現場的進度,明天協調儀器廠商,后天協調落實關于環境管理的政策及運行條件。他充當現場“技術員”,為工人們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持。
“硚口區,請盡快報送余氯監測結果。”……在全市各區監測站站長的工作群里,發言率最高的非武漢市環境監測中心監測二室主任姚智兵莫屬。平時言辭不多的他,在抗疫的網絡辦公戰場上,儼然成了各區站眼中全天候在線的“網紅”。
隨著定點醫院的不斷增加、方艙醫院的陸續建設、隔離點的不斷擴容,醫療廢水排放問題成為關注重點。為及時掌握廢水排放情況,他為各區站發放多個技術文件,加強統籌協調,發動各方力量籌措推動在線監控設備建設。針對各區余氯快速測定試紙全面短缺的情況,他及時反映情況,積極聯系采購,到貨后迅速指導各區投入使用。
他們是一個個環保戰士,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挺身在前,英勇逆行,守護環境安全。
河 北
火線練兵,現場開展應急監測培訓
河北省衡水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有這樣一群“逆行者”,他們奔波在監測一線,密切關注著環境質量變化情況。
2月4日,在黨總支書記米同清帶領下,衡水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監測人員分成4個采樣小組,開展水質斷面取樣工作。監測斷面大都臨近村莊,由于疫情防控原因,村路上都設起了路障,并派專人負責值班把守,阻止車輛通行。遇到封堵情況,監測人員反復下車說明情況,出示介紹信,解釋監測工作的重要性,用誠意打動其放行。
在去往一處地表水環境質量達標考核斷面監測時,由于道路被封,車輛無法到達監測點位。米同清說,“車輛過不去,但只要人能過去,我們就算是步行,也要完成采樣任務”。隨后,他身先士卒,拎起采樣箱,帶領監測人員爬陡坡、穿小路,徒步2公里到達監測點位,開展采樣工作,圓滿完成了任務。
疫情防控期間環境監測任務中,醫療廢水監測成了重中之重。由于醫療廢水中關鍵監測因子是余氯,現有的人工采樣實驗室分析方法,時間周期長而且存在病原體二次傳染風險。
為解決這一問題,河北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克服疫情期間停工停產困難,積極組織貨源,集中采購30臺余氯現場直讀測試儀器,直接配發到各市監控中心,并派出5名同志進行技術指導。
戰場培訓,火線練兵。在醫療機構醫療廢水接觸消毒池出口,省、市應急監測技術人員進行實樣監測培訓。如何采樣、分析,怎樣處置樣品,個人防護注意哪些……通過手把手教和實戰操作,各地應急監測技術人員有效掌握了疫情期間醫療廢水應急監測相關技術要求。
目前,河北省疫情防控期間環境監測工作全面展開。按照省生態環境廳《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環境應急監測工作方案》要求,省、市兩級生態環境監測部門均已組建應急監測隊伍,以疫情防控為第一要務,切實做好空氣、地表水等相關環境質量監測工作,聚焦與疫情相關的重點區域、重點水源、重點單位,開展應急監測,嚴禁超標排放,確保全省生態環境安全。
山 東
現場闖關,加密重點河流斷面、污水處理廠水質監測
“原來您是生態環境局的工作人員,那您可以過去,但是,只能到河里取水樣,堅決不能進村里。”
“您放心吧,我們取完水樣就走,保準不進村。”這是2月10日上午,發生在山東省諸城市濰河岸邊沙河套村村口的一幕。當日,濰坊市生態環境局諸城分局環境監測站站長王申全帶隊,到河套村旁濰河斷面采取水樣。
為防控疫情,當前各地農村很多路口都堆滿了土堆和樹枝,車輛和人員根本無法通行,致使監測人員到現場去需闖過一道道“關卡”。
記者了解到,自實施疫情防控以來,諸城分局局長劉金明身先士卒,每天帶領監察監測人員奮戰在戰“疫”最前沿。分局成立了由局長任組長的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兵分三路,重點對全市23條河流及6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3家醫院的醫療污水和廢棄物、2家城鎮污水處理廠進行全面排查,對重點河流斷面、污水處理廠出口和出境斷面加密水質監測,對醫院的污水處置設施運行情況等強化監督檢查,確保轄區環境安全。
在德州樂陵,當地生態環境分局迅速制定了環境應急監測預案,防范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或因大量使用消毒用品造成環境次生災害,并組織生態環境應急監測隊伍隨時待命。
連日來,樂陵市環境監測人員加密開展城鎮飲用水水質監測,疫情防控定點醫院排水去向、污水處理廠運行情況、出水在線、消毒方式和運行結果等現場檢查、余氯檢測,以及重點醫院環境污染現場排查等工作。截至目前,樂陵市17個鄉鎮街道醫療廢物廢水處置單位均正常運行。
自疫情發生以來,山東省各級生態環境監測人緊急出動、日夜奔波,著力為疫情阻擊戰保駕護航,為生態環境安全筑牢防護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