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近日對《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以下簡稱《固廢法》)的實施情況進行了審議。根據執法檢查報告,當前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取得了積極成效,但在法律實施環節仍有不到位的地方,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形勢依然嚴峻。
在業內人士看來,固廢污染防治一頭連著減污,一頭連著降碳,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在碳達峰碳中和(以下簡稱“雙碳”)目標實現過程中,加快固廢處理也迫在眉睫。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混凝土與環境材料研究院院長王棟民表示,在“雙碳”大背景下,作為高耗高碳的水泥和氧化鋁等行業面臨著拉閘限電的困境,這些行業要想突圍,需要從行業能耗模式入手改革,這是當前減廢減排的捷徑。
加強固廢涉危處置力度
當“雙碳”這項工作由中央層面進行系統謀劃和總體部署后,相關行業也制定了具體措施。按照中央要求,“雙碳”目標下要實現能源綠色低碳發展,首先要統籌做好非化石能源和化石能源的發展。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未來我國將制定能源、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交通、建筑等行業和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中國硅酸鹽學會固廢與生態材料分會成果轉化與投資管理專家委員會2021年度輪值主任、上海百奧恒再生資源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危鵬認為,伴隨著減污降碳的協同增效,提升固體廢物污染綜合治理也變得愈發重要。“按照國家產業新舊動能轉化和綠色環保經濟優先的思路,下一步固廢資源充分再利用是高耗能行業一個重要改革方向。”危鵬說。
在全國人大常委會近日舉行的聯組會議上,相關人士也對固廢處理執行情況進行了匯報。
10月2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沈躍躍向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新《固廢法》實施情況的報告。
報告指出,2020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2.35億噸,無害化處理率達99.7%。在新《固廢法》實施以來,截止到2020年底,全國危險廢物集中利用處置能力超過1.4億噸/年。
據悉,2020年9月1日,新《固廢法》在修訂后正式實施,一年來,我國危險廢物監管和處置能力不斷加強。
一位從事環境科學研究的法律人士介紹,相比以往的《固廢法》,新法進一步加強了對涉危廢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比如采取按日計罰、行政拘留等措施。
“雖然處罰并不是最終目的,但相關部門運用刑事措施打擊涉危廢的違法犯罪行為,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監管部門對固廢違法行為的處置力度,按照法律要求,涉危廢的違法犯罪行為最高可以判刑15年。”該人士進一步解釋。
基于固體廢物存量高、增量大,防治工作仍面臨壓力的現狀,今年4月至9月,執法檢查組分為4個小組,分赴陜西、上海、內蒙古、湖北、湖南、海南、河南、黑龍江等8個省(區、市)開展執法檢查,深入到26個地市,實地檢查和隨機抽查了128個單位。
全國人大常委會相關人士表示,將以此次執法檢查為契機,進一步落實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要求,提升固體廢物污染綜合治理,加快推動“十四五”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
固廢處理降碳新思路
作為《固廢法》執法檢查年,《意見》指出,到2030年,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重點耗能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前述從事環境科學研究的法律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在“雙碳”前提下,未來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的盲目發展將是大趨勢,同時地方還會出臺煤電、石化、煤化工等產能控制政策,對于高能耗高污染的區域來說,一場清潔能源替代革命也在拉開大幕。
王棟民介紹,今年歐洲啟動的REACTIV項目技術,可以將赤泥轉化為一種適用于新型低二氧化碳排放水泥產品的活性材料,這實現了氧化鋁和水泥行業的節能減排減廢。
資料顯示,赤泥是以鋁土礦為原料,是生產氧化鋁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中國作為氧化鋁生產大國,由于傳統生產方式,目前赤泥堆存量和產量巨大。據估算,我國赤泥堆存量約6億噸,年新產生量在7000萬噸以上,大量赤泥堆存不僅占用土地,也對環境造成污染。
危鵬告訴記者,解決赤泥堆存需要引進先進新材料技術,目前全國首個赤泥綜合生產線已投產使用,該生產線可以將取用后的赤泥全部消納,這有效解決了固廢堆放造成的土地浪費及環境污染。
根據危鵬的測算,該生產線預計年消耗各類固廢合計約260萬噸,這有利于推進氧化鋁和水泥行業的降耗減排。
記者采訪中觀察到,作為固廢大戶,山東省濱州市近期也在轉換思路。統計顯示,2020年濱州以1235.37億度耗電量排在全國第三,主因皆因當地云集了諸多鋁業耗電大戶。
《濱州日報》曾有文章分析,2018年魏橋銷售近600萬噸電解鋁,大概用掉800-900億度電,這一數據占山東省全社會用電量比例約為15%。2019年山東省宣布2020年年底前煤炭消費壓減3600萬噸,其中魏橋集團承擔1/6。
據悉,作為鋁業生產大戶,魏橋每年都產生巨大的固廢,其中包括粉煤灰、赤泥、脫硫石膏等。在“雙碳”背景下,魏橋節能減排壓力也較大。此前,上海百奧恒再生資源有限公司也曾考慮落地濱州,但由于合作伙伴關系,最終該計劃未能成行。
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聯組會議上,曾有委員提出,要強化創新驅動,激發培育行業發展新動能。
該委員進一步指出,當前應該鼓勵企業積極開展產學研用聯合創新,重點圍繞冶金渣、赤泥、磷石膏等復雜難用固廢加大技術攻關力度,加快先進技術的應用推廣。在此背景下,以節能降碳為導向,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的共識也在逐步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