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網傳一段“重慶石柱縣中益鄉一座橋梁的護欄被手一捏就散落”的視頻,引發網友關注與質疑。
即當天下午,經石柱縣交通局工作人員證實,網傳視頻內容屬實。后石柱縣交通局回應,涉事大橋尚未驗收,屬在建工程,目前已成立調查組核查。對于涉事大橋是否存在問題,石柱縣交通局會委托專業的機構進行檢測。
如網傳視頻所見,這看似堅固的橋體卻被人用手指輕輕一捏就變得像土一樣松散,甚至還會自己剝離。
六月正值洪水高發期,有網友表示:“如果洪水涌上來,橋體會不會如巧克力一樣溶解。”也有人指出,造橋的工程方偷工減料,“手都能把大橋撕下來”。
據石柱縣交通局回應涉事大橋為中益鄉涼水井大橋,尚未驗收,可據相關人士透露,大橋建設只用了兩年的時間,如今一年時間已過大橋卻還未通過驗收。到底是石柱縣交通局袒護建造方,還是不顧公眾安全效率緩慢?
經調查,該座橋其施工單位為湖南對外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湖南對外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個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壹級、公路工程施工總承包壹級、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壹級、信息網絡工程綜合布線壹級資質的大型綜合企業。
如此一家綜合實力雄厚的企業,為何會建造出這樣的“豆腐”大橋?后經信息發掘湖南對外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曾因施工偷工減料、未按規定報送納稅資料等原因,被行政處罰過5次,自身風險高達845條信息。
面對如此劣跡斑斑的公司,不由得讓人發問,企業是如何進行管理的,又是如何拿到此次工程的?
類似于這類大橋之所以質量差,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施工材料的以次充好,粗制濫用。因此,質檢部門要做好施工材料的抽查、檢測力度,從結構到耐壓再到空間,都要進行嚴格的排查,防止黑心商在材料上做手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