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huán)球時報報道,1月19日,頂級醫(yī)學學術刊物《柳葉刀》發(fā)表了美國(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IHME)主任默里的一篇論文。該論文預測,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即將結束,3月將成為關鍵時間點。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我認為這篇論文中表達的觀點不太準確。這篇論文的作者是一名統(tǒng)計學家,是數學模型領域的全球頂級專家,他對生物學以及病毒的了解并不是特別清楚。

他是根據流感來提出這種假設——如果此前的流感能在兩年之內結束,那么新冠已流行兩年,應該到了要結束的時候。他是基于這種邏輯來展開分析的,但因為流感和新冠有很多不同,他的這種假設有一些要接受現實挑戰(zhàn)的地方。首先就在于感染流感后免疫力維持時間通常能達到一年,而感染新冠后免疫力維持時間一般在3到6個月左右。其次就在于新冠病毒的變異很快,差不多每天都在變。而流感病毒的變異是有規(guī)律性的,且變異周期較長,通常是一年一變或幾年一變,在這一年或幾年內,病毒的變異若僅在“亞型”內,不會影響交叉保護。所以,從病毒變異的特點以及從新冠流行兩年的規(guī)律來看,“3月份成為新冠疫情世界大流行結束的關鍵時間點”這種觀點,科學的依據是不充分的。

世界衛(wèi)生組織官員8日說,全球多國仍未度過變異新冠病毒奧密克戎毒株帶來的疫情高峰期。自從這一變異株去年11月被發(fā)現以來,全球新增新冠確診病例1.3億例,新增死亡病例50萬例。

世衛(wèi)組織新冠疫情應對官員阿卜迪·馬哈茂德說,“大家說奧密克戎變異株較為溫和,卻忽略了它被發(fā)現以來50萬人病亡的事實”,而這一事實發(fā)生在已被證明有效的新冠疫苗問世之后,“實在令人悲痛”。
奧密克戎已取代德爾塔變異株,成為全球主要流行毒株。依據世衛(wèi)組織數據,過去30天經基因測序并上傳至“流感數據共享全球倡議”數據庫的樣本中,96.7%是奧密克戎,德爾塔僅占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