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國家體育總局聯合發布《中小學生超重肥胖公共衛生綜合防控技術導則》(以下簡稱《導則》)。《導則》指出,超重肥胖已經成為影響中小學生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亟需全社會關注。
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數據,6歲以下兒童中,超重和肥胖率分別為6.8%和3.6%;6至17歲青少年中,超重和肥胖率分別為11.1%和7.9%;這個數據說明,每5個小朋友里面就有1個超重或肥胖。
學生在運動。圖/視覺中國
為綜合防控中小學生超重肥胖、促進全面發展,《導則》詳細分析了中小學生超重肥胖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遺傳、行為、環境和社會因素。并從公共衛生維度出發,明確提出預防為主、早期干預和疾病預警的三級預防策略,旨在通過科學、系統的綜合防控措施,有效預防和控制我國中小學生超重肥胖的發生發展,保障學生身心健康。
九派新聞注意到,為預防中小學生超重肥胖,《導則》在飲食、運動和環境層面提出詳細的預防措施。《導則》指出,為促進健康飲食,應做到少鹽、少油、少添加糖,同時進餐時不看電視、手機等電子設備,培養孩子專注進餐的習慣。
為保證身體健康,應堅持活動,每天進行至少1小時中等及以上強度的身體活動,以戶外活動為主。減少久坐等靜態行為和視屏時間,久坐45分鐘后應起身活動,每天視屏時間少于2小時。
為營造支持環境,應引導學校科學管理自動售賣機、小賣部,避免提供高鹽、高糖及高脂食品。此外,《導則》建議學校建立學生健康檔案,結合健康體檢等工作,及時向家長反饋體檢結果,指導家長關注并定期監測學生體重變化。同時,《導則》末尾附帶《中小學生超重肥胖風險自測評估表》,幫助家長和學生通過自我評估了解超重肥胖風險,為采取針對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據。
九派新聞此前報道,每年暑假來臨之際,全國各地的“兒童減重門診”迎來就診高峰。不少家長們利用假期時間,帶孩子前往醫院尋求專業減重指導。
武漢市第一醫院兒科主治醫師陳斐斐曾在接受九派新聞采訪時表示,兒童青少年肥胖所帶來的健康問題已不容忽視。因此尋求科學的方式幫助兒童減重,已成為不少家長的選擇。
對于兒童青少年所引發的健康問題,她提出,兒童青少年正處于快速生長發育階段,在減重過程中要遵循科學減重的方式,即達到減少體脂與保證營養攝入的雙重目標。家長不要輕信任何減肥產品,以防造成不必要的身體損傷。同時,也不要讓孩子嘗試輕斷食、碳循環、節食等飲食方式,這些方法可能會影響兒童青少年的生長發育。
陳斐斐強調,與治療肥胖相比,更重要的是預防肥胖的發生。預防措施包括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健康生活習慣的培養等。她建議,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制定飲食計劃,并長期堅持。并且科學減重應“全家總動員”,家長要以身作則,減少購買和食用高糖高脂食物,為孩子樹立健康飲食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