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醫療物資生產保障及儲備工作情況舉行發布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黃利斌表示,近期,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藥監局四部門出臺規定,要求出口的檢測試劑等5類產品,國內生產必須獲得我國藥監部門的資質,同時要符合進口國和地區的質量標準要求。
黃利斌指出,中國是醫療物資的生產大國,面對疫情防控需求,我國各類呼吸機、醫用防護服、醫用口罩等重點醫療物資生產能力快速恢復并實現了擴能擴產,為有效防控疫情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在保障本國疫情防控的同時,企業加班加點,千方百計為全球戰疫提供支持,根據全球疫情蔓延擴散的態勢擴能擴產。
“但也應該看到,在龐大的國際需求面前,我們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同時還有諸多因素制約著我國醫療物資產能的發揮和供給能力的提升。”黃利斌舉例說,比如全球媒體關注的呼吸機生產,就受到全球化的核心零部件供應不足的制約,我國的產能不足全球的1/5,即使在關鍵零部件保障供應的情況下,想完全滿足全球疫情防控需要,也是不太現實的。
再比如,防護服的全球保供也受到中外質量標準、使用習慣等差異的制約,我國防護服目前的日均產量已經超過了150萬套,理論上講,滿足國際市場需要問題不太大。但這些防護服是分別按照中國、美國、歐盟、日本等不同質量標準體系生產的,與進口國和地區的相關要求并不完全匹配。近期,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藥監局四部門出臺規定,要求出口的檢測試劑等5類產品,國內生產必須獲得我國藥監部門的資質,同時要符合進口國和地區的質量標準要求。
黃利斌強調,在中國疫情防控形勢向好、國外疫情蔓延加速的時候,愿意對有關國家和地區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幫助,鼓勵企業用高質量的中國產品去服務國際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