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友誼縣是在國營友誼農場基礎上建立的農業縣,場縣并存的特殊體制長期存在。隨著農墾改革不斷深化,行政管理、服務職能、企業發展等功能逐步劃轉,鄉鎮黨政人才、專業技術人才、企業管理人才隊伍總量不足問題更為凸顯。為此,黑龍江省友誼縣緊密結合農墾改革對人才的緊迫需求,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向選好用好各方面人才要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緊盯人才缺口這一重點領域,解放思想、創新舉措,奮力奪取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人才戰略主動權,堅決打贏深化農墾改革攻堅戰。
一、大膽引入啟用各類干部,聚集黨政人才,搭建農墾改革鄉鎮政權框架
由于受雙重管理體制影響,友誼縣在改革之前僅友誼鎮由縣委直接管理,其余10個鄉鎮黨政班子均由農場干部兼任。這次農墾改革,將10個鄉鎮政權的管理權劃歸友誼縣,重新組建鄉鎮黨政班子,需要選派大量干部到鄉鎮黨政班子任職,對友誼縣干部隊伍總量提出了嚴峻挑戰。因此,友誼縣委開創性采取市委統籌推薦一批、面向墾區引進一批、場縣融合交流一批、縣直部門選拔一批的“四個一批”方式,填補鄉鎮黨政人才“缺口項”。且結合當前年輕干部選配要求,爭取市委培養鍛煉優秀年輕鄉科級干部試點縣,從全市范圍內吸收優秀年輕黨政人才20名,從墾區雙鴨山農場、寶山農場引進具有農村工作經驗的黨政人才3名;依托場縣融合交流平臺,面向友誼農場引進具有社區工作經驗的黨政人才2名;同時,盤點縣內人才存量,擇優選拔了在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中有突出表現的干部16名。
目前,友誼縣各鄉鎮班子已基本配齊配優,其中年齡30歲左右的鄉鎮黨政班子成員14名,占總數32.5%;年齡在35歲左右的黨政正職9名,占總數41%。這些黨政人才的引進,將為友誼縣農墾改革增添了新的活力;這些年輕干部經過在改革一線的鍛煉,更將成為全市未來五年,甚至更長時間干部隊伍的穩定作了重要補充。
二、創新方式招引技術專家,聚集專業人才,健全社會管理服務支撐體系
本次友誼農墾改革,原友誼農場將轉型為企業,集中優勢力量發展現代農業生產。友誼縣將承接原友誼農場復雜的相關職能,推動企業卸下包袱,輕裝上陣。但由于多年職能體系的不夠完善,各類專業型人才嚴重不足,影響了改革中相關職能的轉接過渡。為此,友誼縣委緊緊圍繞農業、畜牧、農機、城建、規劃、水務、林草管理等七大領域,列出急需緊缺人才清單,采用設置崗位實行屬地定向招聘方式,面向全市公開招聘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5人、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30人。
為化解友誼縣因地緣及生產生活因素導致人才引力不足的問題,友誼縣委進一步解放人才工作思想,在堅持“質量優先”原則基礎上,取消了傳統的筆試環節,在適當放寬年齡限制,直接采取“面試+組織考察”方式,設置資格初審、面試、組織考察三個環節,邀請第三方專家組負責面試,提升招聘公信力,確保人才引進的質量和數量。目前,已完成了57名報考人員的資格審查工作,其中碩士研究生學歷6人、副高級職稱6人、中級職稱45人。這些專業技術人才逐步到崗后,將進一步推動完善友誼縣七大領域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基礎服務能力,為農墾改革的平穩過渡銜接提供堅強保障。
三、營造人才發展良好土壤,聚集管理人才,增強產業項目落地發展能力
友誼農墾改革之后,雖然生產經營由改制后的北大荒集團友誼分公司負責,但涉及到縣域經濟社會招商引資和產業項目建設仍是友誼縣的工作重點。隨著各鄉鎮政權的建立,對鄉村振興過程中需要的產業發展需求更為旺盛,對各類企業管理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友誼縣委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要求,精準助力企業順利復產復工,友誼縣出臺了《企業引進人才實施方案》,圍繞糧食生產加工、電子商務、現代物流、文化旅游等領域,根據全縣企業人才缺口情況,編制了“人才需求數據庫”,對外發布《友誼縣企業急需緊缺人才需求目錄》,精細化規范企業人才引進申報及審核流程,并在住房、就業、子女教育等方面匹配了相應的政策扶持,確保在最短時間引進一批符合駐縣企業發展實際的管理型人才,最大限度幫助企業減少疫情造成的損失,全力推動駐縣企業盡快復產復工。
目前,全縣454戶企業中336戶已復工生產,復工率達74%,用工返崗率達91%。同時,友誼縣委組織部根據友誼籍在外優秀人才多、分布廣等特點,建立了“友誼籍在外優秀人才信息庫”,收錄在外優秀人才信息321條,為加快推進區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和全方位振興注入了強大人才活力。這些管理型人才到友誼之后,將充分調動縣域各類資源,充分挖掘產業發展潛力,將不斷增強和積攢縣域經濟和經濟社會發展強力后勁。(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友誼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