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舞蹈家高艷津子及北京現代舞團2日走進北京市第109中學,帶來一場藝術普及活動。活動主題為富詩意“身體的千言萬語”,而孩子們也在藝術家及舞團的言傳身教中感悟到現代舞的魅力精髓。
伴隨這場活動,2019“愛樂傳習·中藝名家進校園”系列藝術普及公益活動正式收官。從今年4月26日開展首場活動以來,來自不同藝術門類的藝術名家、藝術院團,以極大的熱情走起來,走進北京數所學校,將藝術的種子播撒進孩子們的心中。像跑一場接力賽一樣,京劇名家王蓉蓉、二胡名家馬向華、民樂名家魏然、大提琴名家張瑩瑩、豎琴名家王冠等,輪番加入這一藝術普及行列,將他們的藝術風采以及對藝術的感悟留在校園,更留在孩子們心中。
北京市第109中學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
2日的活動一開始,北京現代舞團藝術總監的高艷津子首先向同學們介紹了這支舞團,以及關于現代舞的發展概況。進而,她延展到中國現代舞發展現狀以及近年來在行業內產生的變化,“現代舞經過多年發展,已不再孤芳自賞,大量的舞團和舞者都不再是追求虛無縹緲的概念,而是選擇踏踏實實地做內容,去推動現代舞的發展。”
聽了高艷津子的介紹,同學們已經迫不及待想要一睹現代舞如何講述身體的千言萬語。舞者們隨即展示了舞團既往作品的一些精彩片段。同學們目不轉睛地觀賞著、感受著,同時也對現代舞有了更多了解的渴求。于是,在接下來的問答環節,同學們將一個個問題拋了出來,并得到了滿意的解答與回應。
活動雖然時間有限,卻為同學們打開了一扇了解現代舞、走近現代舞的窗子,他們更加懂得現代舞的精髓:觀者可以脫離故事情節,在某種意味中尋求共鳴。看現代舞,自由是無處不在的,沒有任何指向性的舞臺、情節、故事、人物,可以隨心所欲地想象,不必糾纏于看得懂或看不懂。
“愛樂傳習”是由北京中藝藝術基金會創建的品牌文化教育活動,邀請知名藝術家和藝術團體,走進北京的中小學校,開展藝術普及。2019的系列活動于4月啟動,截至目前已相繼走進通州永樂店中學、西師附小、寶華里小學、北京第15中學、景山學校、陳經綸中學新教育實驗分校、北京小學紅山分校、昌平二中學校等,共計舉辦13場藝術普及演出活動。
北京市第109中學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
就讀于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張澤坤是一名視力障礙者,11月初她迎來了中央音樂學院彈撥樂團帶來一場普及演出。古箏、琵琶、揚琴等形式多樣的演出,充分表達出中華民樂的藝術精髓,也讓聽覺異常敏感的他們全神貫注地聆聽著、感受著,沉醉在一個五彩斑斕的藝術世界之中。“音樂已經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今天能有機會和這么優秀的樂手們交流感覺非常幸運”,學了15年琵琶的張澤坤說。
民樂名家魏然和他的學生們則為北京陳經綸常營校區的孩子們帶來了一場打擊樂普及音樂會,“現如今,學鋼琴、小提琴、薩克斯、架子鼓等西洋樂器的孩子,可能遠遠多于學二胡、笛子、琵琶、揚琴的。我們希望通過類似直接送進校園的民樂藝術普及活動,讓更多孩子了解民樂,喜歡上民樂。”巍然說。
此外,“中藝名家”的腳步還首次走出了北京。6月,琵琶演奏家吳玉霞帶領她的學生們來到河南,在航天英雄劉洋的母校鄭州市第三中學,為200多名師生帶來一場以中國民樂為主題的大課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