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進程中,金融機構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當前處于新時代時期,金融科技方興未艾,新的金融產品層出不窮,經濟金融全球一體化,金融行業的風險控制與人員素養提高存在著機遇和挑戰。教育部啟動高職院校“雙高計劃”,力爭在2035年,“實現一批高職學校和專業群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提高國家人才競爭力,“形成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發展模式”。本文從如何改善和加強金融專業大學生的金融文化教育這一側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金融管理 文化素養 德育教育
從金融機構經營管理的現狀來分析,雖然金融科技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由于我國金融體系的歷史延續性以及生長的經濟社會環境,導致金融業科技的發展存在很大同質性,雖然各家商業銀行在產品方面進行不斷創新,但從本質來看大同小異,有許多產品甚至僅僅是更換名稱的“拿來主義”,在客戶準入條件方面仍缺少科技層面的支撐。習慣于傳統的人海戰術和加班模式,沒有將更多的互聯網技術特別是大數據技術應用到客戶準入、客戶審查和貸后管理的眾多場景中,在存貸款利率逐步放開的背景下,仍習慣于高成本攬存款,在貸款方式上,過多的采用傳統地抵押擔保等方式,導致許多存款戶頻繁搬家,金融機構吸收存款的成本上升;在貸款方式上,一家貸款企業出了問題,更多地波動到相關擔保單位。往往個別的貸款風險,會波及到產業鏈或區域環境。在管理層的經營決策上,習慣于經驗主義和拿來主義,雖然在員工結構上逐步得到優化,一大批年輕有為的金融專業大學生充實到金融機構隊伍,由于經營管理方式和產品結構沒有改變,使大學生員工不得不被動的適應落后的經營管理模式。在部分地方法人制金融機構,由于部分經營決策架構形同虛設,存在著一把手完全說了算的現狀,導致某些項目的科學論證、民主決策流于形式,從一定程度上壓抑了大學生員工的創新積極性和參與經營管理的主動性。
高等職業院校,作為培養金融機構事業接班人的“大本營”,在高素質人才培養上,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應及時洞察金融機構經營管理的現狀和操作情況,積極改進教育方式,充實新的教學內容,更好地適應新時代金融機構穩健發展的需要。
一、金融專業高等院校,要組織學生認真學習黨中央,國務院發布的國民經濟發展的重大規劃和決策。認真收集整理和宣講央行、金融機構監管部門所發布的監管法規,特別是關于互聯網金融的最新管理規定,以便使學生在學習掌握互聯網手段對金融發展有利因素的同時,從風險防控等方面提高認識,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正確金融從業觀,以便就業后更好服務金融實體、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
二、在學習好基礎理論的同時,積極創造條件,促進大學生與金融機構的實地、現場交流,增加在校大學生與金融客戶的直接對話機會和現場體驗,真正了解客戶的需求以及金融機構目前所面臨的實際困難,以便回到課堂后,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和鉆研。
三、加強金融專業大學生的法制教育。長期以來,金融監管部門發布了大量金融機構或金融機構高管人員違法犯罪的案例,特別是近幾年來,“金融大老虎”的犯罪手法和危害程度屢屢刷新社會認知的底線,如何堵塞漏洞,科學決策,警鐘長鳴,是確保金融企業行文致遠、更好地發揮職能作用的重要環節,要讓大學生在就業之前就要充分認識反腐倡廉的緊迫性,從而防微杜漸,警鐘長鳴,走向金融工作崗位之后,更好地遵紀守法,嚴于律己,防患于未然。
四、積極參與金融文化活動,金融專業院校應積極與金融機構管理職場溝通,為在校生提供金融文化交流合作的機會,利用當代大學生知識面廣、思維敏捷、熟悉網絡技術等優勢,在金融機構重大宣傳活動、年會和銀行與客戶互動等活動場合,讓大學生積極進行參與,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聽取他們的建議,使金融文化活動更具時代特點,更好地發揮宣傳效果。同時,金融專業高等院校,要舉辦多項文化沙龍,對符合條件的有專長的大學生積極推薦加入中國金融文聯下屬的各個專業協會,高等院校圖書館要盡可能多地訂閱《中囯金融文化》、《金融文壇》、《中國金融文學》、《金融時報》等金融專業和文化期刊報紙,讓大學生全方位的了解金融機構的工作與生活,為走向社會融入當代金融生活,積累豐富的知識素材。
五、根據當前網絡時代科技因素對金融經營管理的影響,建議高等院校成立專門的攻關課題組,吸收部分大學生參加。重點對互聯網背景下,金融機構存款客戶的開發與維護、產品設計與完善、貸款客戶準入的大數據分析、借款人動態信用狀況模型、金融風險控制大數據管理等方面進行研究,經評估有應用價值的項目應推薦給金融機構進行試驗性開發與運用,同時對獨立科技成果進行登記和保護,對做出重大貢獻的團隊和個人給予足夠的精神物質獎勵,從而激發金融專業高等院校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創新活力,發揮金融專業高等院校在專業人員、科研水平方面的獨到優勢,讓大學生們在走向職場之前就具有一定的科技開發和創新能力,能擔當起未來服務金融機構科技創新的歷史重任。
六、組織參觀革命傳統基地,了解中國文化、紅色金融發展史。努力培養金融專業學生愛國情懷,徹底拋棄西方腐朽思想的危害,揭露西方反華勢力對中國進行所謂和平演變的反動圖謀,節制不必要的超前消費,自覺抵制過度消費和鋪張浪費思想。樹立正確的三觀,熟悉并運用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通過以上措施,努力把金融專業高等院校辦成金融機構的學術研究基地、科技創新前沿和人才蓄水池,從硬件與軟件兩個方面提高我國金融機構的硬實力和軟實力,更好地服務國家和社會發展大局,堅定不移地支持好實體經濟發展,為促進國際國內兩個循環、實現中國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更大的貢獻!(作者 龔安明 單位 山東圣翰財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