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磐與留守兒童在一起。
“能夠受邀參加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觀禮,近距離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這是我一輩子的光榮。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擼起袖子加油干,邁開步子朝前奔,做轄區群眾的貼心人。”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模、河南省臨潁縣公安局皇帝廟派出所指導員陳曉磐回想起當時的情景,仍然心潮澎湃。
日前,陳曉磐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為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而自豪,這輩子要堅定不移地聽黨話、矢志不渝地跟黨走,始終保持與群眾的密切聯系,撲下身子服務群眾,讓百姓看到共產黨員“人民至上”的風范。
今年50歲的陳曉磐,在基層工作10多年,不僅是大袁村駐村民警,還兼任村黨支部副書記。他長期扎根農村,把群眾當親人、把崗位當事業、把他鄉當家鄉,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加強基層社會治理、弘揚新風正氣、抗擊疫情和抗洪搶險等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
用足繡花功夫 解決“急難愁盼”
2007年,陳曉磐請纓到大袁警務區,成為駐村民警。大袁村地處偏僻,情況復雜,轄14個自然村,有2800多戶、1萬余人。當時,矛盾糾紛、各種案件、居民上訪等問題時有發生,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較差。為根治頑癥,陳曉磐主動把“家”搬到大袁村,對全村村民家庭全部走訪了一遍。他與村干部一道發動群眾疏浚淤塞的河道、用煤渣修建3公里的村道,解決了群眾出行難問題。他又籌資4萬余元建起文化廣場、清理污水垃圾等,很快使村容村貌大變樣。
2009年初,陳曉磐協調警務區6個村委會和5所學校成立“留守兒童溫馨家園”,累計關愛留守兒童1000余名,幫助100余名留守學生考上了重點大學。警民心連心,陳曉磐將自費制作、印有自己電話號碼的8000多個警民“連心結”免費發放,方便群眾聯系自己。13年來,他的交通工具就是那兩輛現已被騎壞的摩托車,累計行程6.9萬多公里。
在陳曉磐的不懈努力下,如今的大袁村獲得漯河市“文明村”和臨潁縣“環境生活宜居村”等美譽。
積極化解矛盾 創新基層治理
針對“小案件、小糾紛、小信訪”等易發問題,陳曉磐緊扣“一村一警”,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組織黨員、治安積極分子成立了巡邏、宣傳等五支隊伍,編寫了《農村安全防范百句經》,引導群眾形成群防群治的強大合力。與此同時,陳曉磐還堅持“腳板+科技”,積極打造“微警務信息網”和“治安立體防控網”,實現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
陳曉磐到大袁村沒多久,昔日的治安“亂”村逐漸變成魅力十足的“靚”村。據不完全統計,10多年來,陳曉磐處理居民報警、求助6000多次,其中消除安全隱患3000多個、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1000多起。大袁村被評為河南省十佳民主法治村。
陳曉磐家所住的小區屬“三無”老舊小區,環境較差,安全隱患較多,居民意見很大。經過詳細的調研和摸排后,他積極與街道辦對接,引導居民成立自管委員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小區的流動黨員成立臨時黨小組為居民服務。他帶頭捐款并協調籌措資金30多萬元,為小區安裝了智能門禁、監控、充電樁等。該小區面貌煥然一新,呈現出“事有人管、難有人幫、苦有人聽、喜有人賀”的濃厚氛圍。
抗疫情防汛情 率先垂范我先上
在去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陳曉磐始終堅守在一線,堅持值班巡邏、宣傳防疫知識,冒著風雪戰斗了兩個月,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沒有吃過一頓安穩飯。他自掏腰包購買價值1.3萬余元的消毒液及酒精、口罩等防疫用品分送給轄區10個村委會。他還協調愛心人士為一線防疫人員捐獻防疫物資。
今年7月下旬,河南多地突降暴雨。陳曉磐始終牽掛警務區群眾,帶領民警、輔警全力搶險救災,守護轄區平安。他幫助安置受災群眾,及時應對各種突發警情,帶領村干部疏通淤塞溝渠,引導群眾抽排積水進行自救,在危險地段豎立警示牌,呼吁大家少外出、不外出,一天到晚忙個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