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北京,陽光正好。如往常一樣,首鋼職工陳香準時坐上發往河北曹妃甸的班車。300公里近4小時車程,是3000多名首鋼建設者的通勤之路。
這條路是首鋼百年歷程的濃縮版。路的一頭,新首鋼接續著淬火升華的使命;路的另一頭,老園區迎來了冰上起舞的新生。而這一切都源于奧運。
始建于1919年的首鋼,見證了中國工業從起步、發展到壯大的歷程,也見證了古都北京的百年變遷。北京成功申辦第29屆夏季奧運會后,為了保障首都空氣質量,同時也為適應中國鋼鐵產業結構調整的新要求,首鋼于2005年啟動搬遷調整。經過首鋼人的奮戰拼搏,短短幾年,在河北曹妃甸一片淺海荒灘,一座現代化的鋼鐵工廠拔地而起。
在新首鋼煉鋼主控室,工作人員遠程監控并通過電腦發出指令,爐前高溫炙烤的作業方式已成為歷史;首鋼京唐公司加大創新力度,產品結構已全面升級,從過去中低端鋼鐵產品轉變為高檔精品板材;公司采用的220余項國內外先進技術中,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的技術達到三分之二;2019年8月1日,二期一步工程全面投產,設計年產鐵449萬噸、鋼400萬噸、鋼材427.6萬噸……
首鋼搬遷后,老廠區留下了8.63平方公里的開發空間。伴隨著北京成功申辦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首鋼又一次與奧運結緣。如今,走進北京首鋼園區,處處體現著冬奧元素,工業遺存和現代建筑在這里完美融合。4座體型巨大的冷卻塔旁,滑雪大跳臺初露芳容,這是北京2022冬奧會北京賽區內首個完工的新建場館;曾經的筒倉區域被改造成北京冬奧組委辦公樓;精煤車間變身為冬訓中心,有著輝煌歷史的三高爐,已成為首鋼工業文化體驗中心,迎接著一批批打卡“網紅”。
在位于首鋼園區的冬訓中心冰壺訓練館,制冰師劉博強正在一絲不茍地進行“打點”作業,為冰壺隊員的訓練做準備。曾經做過軋鋼工、焊工的老首鋼人劉博強通過努力已成功轉型,如今專業水平已經可以媲美頂級制冰師。以冬奧組委入駐園區為契機,首鋼園區正變身為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
山海無礙,淬火履冰。百年首鋼與奧運兩次結緣的背后,是古都北京成為世界唯一“雙奧之城”的現代傳奇,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鏗鏘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