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 id="ydtpl"><meter id="ydtpl"><bdo id="ydtpl"></bdo></meter></label>
    <label id="ydtpl"><meter id="ydtpl"></meter></label><span id="ydtpl"><optgroup id="ydtpl"><xmp id="ydtpl"></xmp></optgroup></span>

      1. <li id="ydtpl"><mark id="ydtpl"><strong id="ydtpl"></strong></mark></li>

        <thead id="ydtpl"><optgroup id="ydtpl"></optgroup></thead>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科技 > IT業界
        投稿

        人民日報三問網絡信息安全:誰在侵犯網民信息安全?

        2019-07-18 23:41:13 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

         

        不給權限就不讓用APP,競爭對手索取了權限自己也“不甘人后”。

        新華社發 王 威作

        打開新聞網站,廣告區會出現自己關注過的產品;打開手機,會經常收到各類廣告短信;接到一通電話,對方在推銷或是詐騙中竟能直呼其名……大數據時代,互聯網為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網民隱私保護帶來威脅。隨著各類用戶信息泄露事件的發生,社會越來越關注網絡信息安全問題。

        用戶的信息該誰做主?誰在侵犯網民信息安全?有關部門如何打擊相關行為?對此,本報記者作了調查。

        用戶信息該誰做主?

        近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網絡招聘平臺“智聯招聘”員工參與倒賣個人信息案。該案涉及公民個人信息達16萬余份,一份簡歷標價5元左右。這一案件引發網民對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的擔憂。記者注意到,有網友在微博留言:“賠錢嗎?找個工作一天接幾百個貸款電話”“我都工作一年多了,還在被騷擾”。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網民集體憤慨的背后,是對長期以來網絡信息安全問題頻發的不滿。記者在社交網絡平臺上檢索分析網民因信息泄露受到的騷擾和危害,主要包括幾個方面:經常收到垃圾短信和營銷電話;被詐騙份子頻繁騷擾;身份被冒用、個人名譽受損;賬號密碼被竊造成財產損失等。

        這些亂象,除了因為不法分子買賣用戶個人信息,也與網絡平臺過度收集用戶信息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明確規定,網絡運營者不得收集與其提供的服務無關的個人信息。未經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顯然,從法律角度來說,收集哪些信息、信息怎么用,應該由網民自己做主。

        然而,現實中實現“用戶做主”卻非常困難。一方面,用戶在使用互聯網軟件時,通常需要閱讀一份冗長的“隱私條款”,用戶很難識別這些條款中的“坑”;另一方面,如果不同意這些“隱私條款”或是不開通相關權限,用戶將無法使用這些應用。這就近乎在用一種霸王捆綁的方式強制用戶同意對自己信息的使用。

        誰在侵犯網民信息安全?

        大數據時代,數據就意味著行業資源和商業財富。如今,中國正孕育著一個全球最大的用戶數據市場。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中國網民數達到8.29億,手機網民8.17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9.6%。

        商業利益驅動著各類互聯網平臺收集海量用戶數據,并進行商業開發。其中,移動手機應用在侵犯網民信息安全方面首當其沖。

        有媒體曾統計2015年至2018年工信部公布的檢測發現問題的應用軟件名單,有695款手機應用存在違規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等行為。中國消費者協會的測評報告則顯示,參與測評的10類手機應用普遍存在涉嫌過度收集個人信息的情況,比如,約六成涉嫌過度收集用戶位置信息。這些軟件存在對外提供個人信息時不單獨告知并征得用戶同意,未明確告知用戶如何更正個人信息和撤回同意等情況。

        比過度收集用戶信息更難規避的是對用戶信息使用邊界的界定。記者下載百度搜索手機應用,并打開《百度隱私政策總則》。其中內容顯示,百度收集的個人信息除了用于改善產品和服務、數據分析和研究之外,還會與“授權合作伙伴”共享用戶的“某些信息”。這些合作伙伴包括“服務平臺或服務提供商”“軟硬件/系統服務提供商”和“廣告、咨詢類服務商/廣告主”。

        雖然百度宣稱會對用戶畫像進行“匿名化處理”,并與這些公司“簽署嚴格的保密規定”。但將這些信息提供給廣告主等“合作伙伴”的行為是否有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顯然有待查證。

        如何打擊相關行為?

        相對于網絡信息安全的紛紛亂象,社會更關注的還是如何解決網上信息“裸奔”、切實保護網民信息安全的問題。

        就目前來看,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主要包括技術和監管兩個方面。在技術方面,加強應用審核已經成為各大應用分發平臺的共識。各類網絡運營商在不斷加強人才和科技投入,持續升級網絡安全系統,穩固網絡后臺,保護訪客隱私。

        在監管層面,今年1月,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四部門組織開展了APP(應用程序)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

        工信部網絡安全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專項治理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通過對百余款用戶投訴量大、社會關注度高的APP進行檢查評估,發現存在強制授權、過度索權、未經同意收集個人信息和對外提供個人信息等典型問題,并督促企業及時整改。

        日前,工信部印發了《電信和互聯網行業提升網絡數據安全保護能力專項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基本建立行業網絡數據安全保障體系”的目標,要求今年10月底前完成全部基礎電信企業(含專業公司)、50家重點互聯網企業以及200款主流APP數據安全檢查。同時,還明確了5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包括加快完善網絡數據安全制度標準、開展合規性評估和專項治理、強化行業網絡數據安全管理、創新推動網絡數據安全技術防護能力建設、強化社會監督和宣傳交流等。

        專家表示,除了技術和監管手段之外,發揮行業協會和企業主體作用,提升開發者自律意識,提升網民信息保護意識,加強網絡生活自我保護,也是重要一環。

        責任編輯: 任志強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今日報道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今日報道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不良信息舉報信箱 網上投稿
        關于本站 | 廣告服務 | 免責申明 | 招聘信息 | 聯系我們
        今日報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魯ICP備16043527號-1

        魯公網安備 37010402000660號

        国产免费观看青青草原网站| 国产午夜福利片| 黄色三级电影免费| 大乳女人做受视频免费观看| аⅴ天堂中文在线网| 我要c死你小荡货高h视频| 亚洲AV无码潮喷在线观看| 欧美人与禽交另类视频|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欧美野外多人交3| 亚洲福利电影一区二区?| 永久黄网站色视频免费观看| 制服丝袜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精品毛片免费看| 午夜小视频免费| 波多野吉衣免费一区| 亚洲欧美电影一区二区| 最近中文电影在线| 久香草视频在线观看| 晚上看b站直播软件|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区| 欧美伊久线香蕉线新在线| 亚洲人成毛片线播放| 欧美国产中文字幕| 亚洲免费中文字幕| 日本免费看片在线播放| 中文无遮挡h肉视频在线观看| 女人张开腿等男人桶免费视频| 东京加勒比中文字幕波多野结衣| 成人看片app| 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观看| 成年女人免费播放影院| 久久一本岛在免费线观看2020| 好爽好紧好多水| 99久久免费国产精品特黄| 国产黄视频网站| av免费不卡国产观看| 国内精品一战二战| 黑人粗大猛烈进出高潮视频|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黄桃| 知乎的小说哪里可以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