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的心跳是每分鐘60~100下。如果心跳的次數慢于60下,或快于100下,都是心律失常。早搏、房顫、室顫是三大心律失常。
早搏 

感到心跳突然“咯噔”或者“砰”一下或幾下,之后可能會感覺到心跳停頓了一下,或者感覺心臟要從喉嚨里跳出來似的。而頻繁發生的,會覺得心慌,更嚴重的還可能會感覺頭昏、胸悶。這些都是心臟早搏。”
純的、沒有器質性心臟病變的早搏,可認為是心臟向你發出“最近是否太累了、太疲勞了、精神壓力太大了”的提醒;但是,如果早搏頻繁發生,甚至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工作,那就要及時做檢查了。可以做個心臟彩超,還可做24小時動態心電圖監測,如果24小時早搏小于1萬次,不用緊張,注意不劇烈運動就可以了;假如24小時內早博超過1萬次,次數太多,可能是心臟有異位興奮灶,藥物治療、導管射頻消融可解決它。
一般沒有心臟器質性病變的人,只要不抽煙、不喝酒、不熬夜,少喝茶、咖啡,保證睡眠充足,不要運動過度,減少精神壓力,控制好情緒,早搏就不會來騷擾。但是冠心病、器質性心臟病,可能伴隨早搏,需治療原發性疾病。
房顫
房顫卻是臨床最為常見的持續性的心律失常。它是心房內產生不規則的沖動,常常表現為心跳過快而且節律不正常。有人自覺心悸、頭暈、心臟跳得時快時慢,甚至氣促,感覺下一秒就要暈厥過去。這可能就是患上了房顫。
房顫通常很少直接導致猝死,但可導致中風、心功能不全、心衰、血管性癡呆等認知障礙、生活質量下降等。慢性、長期持續的房顫,也會導致心房擴大,造成心衰、心功能不全,嚴重影響生活、工作質量。
治療房顫,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抗凝,阻止心房中血液凝集成血栓。但房顫不能亂吃阿司匹林,因為阿司匹林只是抗血小板聚集,對房顫導致的血栓效果有限。正確的做法是,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先進行卒中風險測評,按需堅持長期服用抗凝藥。除了藥物治療,目前也越來越多房顫患者選擇導管射頻消融術。
房顫的危險因素多達15項,除了基因與高齡,高血壓、心衰、瓣膜性心臟病、慢阻肺、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甲狀腺功能亢進、肥胖、糖尿病等危險因素,都是可以治療、控制的。
室顫
突然倒地不起,意識喪失,心跳呼吸驟停,甚至伴抽搐、二便失禁,這樣的猝死,背后就有惡性室性心律失常,也就是“室顫”的影子。
室顫時,心室失去正常的收縮節律而顫動或蠕動,完全喪失收縮射血功能,屬于心臟驟停的一種。室顫多數會導致患者猝死,僅有少數經心肺復蘇搶救成功。搶救室顫的每一分鐘都極其寶貴,在醫務人員及專業設備到達前,應給予胸外按壓。
從病因來看,如果大于等于50歲的室顫患者,70%~80%的病因是冠心病;而小于50歲的室顫患者,則病因多是肥厚性心肌病、心肌炎、其他心臟病等。“已經明確存在器質性心臟病的,務必遵醫囑,積極改善生活方式,規范藥物治療,以預防室顫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