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牽頭啟動了國內首個“冠心病患者終身管理項目”。該項目以“冠心病綜合健康管理”理念為導向,以提升冠心病患者醫療質量為目標,聯合南方地區5省30多家三甲醫院成立南方冠心病健康管理中心,并建立“南方冠心病健康聯盟”。
《2018年中國心血管報告概要》顯示:心血管病已成為引起國人死亡的首要病因,患者多達2.9億。目前,我國心血管病的患病率、死亡率仍處于上升階段。
“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構成的40%以上,特別是農村地區,近幾年的心血管病死亡率持續高于城市。”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博士生導師陳紀言(項目總負責人)表示,我國每年冠心病介入治療超過91萬例,但患者死亡率仍持續上升——防治心血管病刻不容緩。
陳紀言表示,一些患者認為,血管堵了就放支架、做搭橋手術,沒大問題。但關鍵是,冠脈問題治療并不是終點,恰恰是自我管理的新起點。國內對17個省(區、市)70家醫院的15140名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患者的醫學隨訪發現,冠脈治療后一年,很多患者照舊吸煙、肥胖、運動不足;就連冠心病關鍵藥物的服藥依從性都不足——45.9%的患者未按醫囑服藥……患者長期自我管理情況堪憂,冠心病防治任務非常艱巨,需要全社會的大力支持。另外,冠心病防治重在預防,通過危險因素的有效控制,可降低近75%冠心病發病率。而對于冠心病治療后的患者,要從血壓、血糖、血脂、并發癥、抗血小板、生活方式等6個方面做好健康管理。
陳紀言強調,存在血壓異常、肥胖、吸煙等人群應每4至6年開展心血管風險評估。接近治療閾值或中高危個體可增加評估次數,早期控制危險因素。
據悉,此次共有13家單位成為首批“冠心病健康管理示范項目中心”成員。在此基礎上,該平臺將形成一套以專業醫生為首的心血管健康管理師團隊,不僅可以對冠脈手術患者開展“專病”跟蹤管理,必要時還可以提供醫院綠色通道用于生命急救;并提供包括監測、干預、治療的手術醫院醫生跟蹤服務,確保愈后實時動態管理,提高患者生存質量,保障生命安全。
隨著5G、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AI(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手段逐漸與醫療技術深度融合,幫助醫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診療中的時間、空間難題。南方心血管健康聯盟將探索基于互聯網平臺的多層級云終端管理模式,提高冠心病管理效率,強化在線實時健康服務,輔之以醫院聯盟,化解患者看病難問題。
偏遠地區群眾治療心血管病一直是個難題,無人管理、無法管理現象較為突出。在智能手機普及的情況下,偏遠地區群眾可以通過在線健康教育和科普,了解更多心血管病知識,并通過遠程診療、協同手術在當地醫院就地享受名醫的治療。
此外,南方冠心病健康管理中心還發布了一項心血管評估小程序:通過小程序掃描評估,用戶可以即時知曉自身是否具備心血管疾病風險,并給出風險等級。低危者可以利用小程序定期評估;中危者則必須開展危險因素控制與干預,并可在小程序上形成數據,跟蹤管理;到了高危階段,心血管醫生會介入干預,通過移動終端、即時數據等技術手段長期跟蹤與動態評估用戶心血管風險,實現精準管理、迅速預警和第一時間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