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8月12日拍攝的連江縣苔菉鎮東洛村以及附近海域的漁排(無人機照片)。在連江縣苔菉鎮東洛村,當地鮑魚加工企業收購村民養殖的鮑魚,并為鄉鎮投資打造深海鮑魚機械化養殖平臺,實現傳統養殖業向深遠海、智能化發展。
福建省連江縣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全縣海域面積3000多平方公里,有“中國海帶之鄉”“中國鮑魚之鄉”的美譽。近年來,當地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持續發展海洋養殖等產業,走出一條特色鄉村振興路。
新華社記者 周義 攝
這是8月12日拍攝的位于連江縣苔菉鎮東洛村的漁排,村民在漁排上養殖鮑魚(無人機照片)。在連江縣苔菉鎮東洛村,當地鮑魚加工企業收購村民養殖的鮑魚,并為鄉鎮投資打造深海鮑魚機械化養殖平臺,實現傳統養殖業向深遠海、智能化發展。
福建省連江縣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全縣海域面積3000多平方公里,有“中國海帶之鄉”“中國鮑魚之鄉”的美譽。近年來,當地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持續發展海洋養殖等產業,走出一條特色鄉村振興路。
新華社記者 周義 攝
這是8月12日拍攝的連江縣深海鮑魚機械化養殖平臺“福鮑1號”(無人機照片)。
福建省連江縣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全縣海域面積3000多平方公里,有“中國海帶之鄉”“中國鮑魚之鄉”的美譽。近年來,當地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持續發展海洋養殖等產業,走出一條特色鄉村振興路。
新華社記者 周義 攝
8月12日,連江縣苔菉鎮東洛村村民在漁排上養殖鮑魚。在連江縣苔菉鎮東洛村,當地鮑魚加工企業收購村民養殖的鮑魚,并為鄉鎮投資打造深海鮑魚機械化養殖平臺,實現傳統養殖業向深遠海、智能化發展。
福建省連江縣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全縣海域面積3000多平方公里,有“中國海帶之鄉”“中國鮑魚之鄉”的美譽。近年來,當地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持續發展海洋養殖等產業,走出一條特色鄉村振興路。
新華社記者 周義 攝
8月12日,工人在連江縣深海鮑魚機械化養殖平臺“福鮑1號”喂養鮑魚。
福建省連江縣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全縣海域面積3000多平方公里,有“中國海帶之鄉”“中國鮑魚之鄉”的美譽。近年來,當地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持續發展海洋養殖等產業,走出一條特色鄉村振興路。
新華社記者 周義 攝
8月12日,工人在連江縣深海鮑魚機械化養殖平臺“福鮑1號”作業。
福建省連江縣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全縣海域面積3000多平方公里,有“中國海帶之鄉”“中國鮑魚之鄉”的美譽。近年來,當地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持續發展海洋養殖等產業,走出一條特色鄉村振興路。
新華社記者 周義 攝
8月12日,連江縣苔菉鎮東洛村村民在漁排上對鮑魚進行大小分類。在連江縣苔菉鎮東洛村,當地鮑魚加工企業收購村民養殖的鮑魚,并為鄉鎮投資打造深海鮑魚機械化養殖平臺,實現傳統養殖業向深遠海、智能化發展。
福建省連江縣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全縣海域面積3000多平方公里,有“中國海帶之鄉”“中國鮑魚之鄉”的美譽。近年來,當地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持續發展海洋養殖等產業,走出一條特色鄉村振興路。
新華社記者 周義 攝
8月12日,連江縣苔菉鎮東洛村村民在漁排上養殖鮑魚。在連江縣苔菉鎮東洛村,當地鮑魚加工企業收購村民養殖的鮑魚,并為鄉鎮投資打造深海鮑魚機械化養殖平臺,實現傳統養殖業向深遠海、智能化發展。
福建省連江縣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全縣海域面積3000多平方公里,有“中國海帶之鄉”“中國鮑魚之鄉”的美譽。近年來,當地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持續發展海洋養殖等產業,走出一條特色鄉村振興路。
新華社記者 周義 攝
8月12日,連江縣苔菉鎮東洛村村民在漁排上養殖鮑魚。在連江縣苔菉鎮東洛村,當地鮑魚加工企業收購村民養殖的鮑魚,并為鄉鎮投資打造深海鮑魚機械化養殖平臺,實現傳統養殖業向深遠海、智能化發展。
福建省連江縣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全縣海域面積3000多平方公里,有“中國海帶之鄉”“中國鮑魚之鄉”的美譽。近年來,當地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持續發展海洋養殖等產業,走出一條特色鄉村振興路。
新華社記者 周義 攝
8月12日,連江縣苔菉鎮東洛村村民在漁排上養殖鮑魚。在連江縣苔菉鎮東洛村,當地鮑魚加工企業收購村民養殖的鮑魚,并為鄉鎮投資打造深海鮑魚機械化養殖平臺,實現傳統養殖業向深遠海、智能化發展。
福建省連江縣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全縣海域面積3000多平方公里,有“中國海帶之鄉”“中國鮑魚之鄉”的美譽。近年來,當地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持續發展海洋養殖等產業,走出一條特色鄉村振興路。
新華社記者 周義 攝
連江縣筱埕鎮官塢村村民在黃岐灣海域打撈海帶。在筱埕鎮官塢村,海帶食品加工企業向政府租賃3000畝的海域,免費提供給村民養殖海帶,并打造海帶加工食品鄉村特色商標,幫助村民致富增收(3月18日攝)。
福建省連江縣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全縣海域面積3000多平方公里,有“中國海帶之鄉”“中國鮑魚之鄉”的美譽。近年來,當地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持續發展海洋養殖等產業,走出一條特色鄉村振興路。
新華社發
8月12日,在連江縣一家海帶食品加工企業車間,工人打包袋裝食品。
福建省連江縣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全縣海域面積3000多平方公里,有“中國海帶之鄉”“中國鮑魚之鄉”的美譽。近年來,當地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持續發展海洋養殖等產業,走出一條特色鄉村振興路。
新華社記者 周義 攝
8月12日,在連江縣一家海帶食品加工企業車間,工人在加工海帶。
福建省連江縣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全縣海域面積3000多平方公里,有“中國海帶之鄉”“中國鮑魚之鄉”的美譽。近年來,當地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持續發展海洋養殖等產業,走出一條特色鄉村振興路。
新華社記者 周義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