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杭州灣艷陽高照,晴空萬里。日前,由中鐵十四局集團承建的杭州錢塘過江隧道建成通車,川流不息的車輛呼嘯而過。從今往后,穿越錢塘江,最快只需4分鐘。這是目前錢塘江底最大直徑市政工程盾構隧道,對提高過江通行能力、保障杭州亞運會、促進跨江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面對“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的錢塘江,很難想象,這條下穿錢塘江、全長四千多米的隧道,駕駛的車輛就這樣輕松通過。而這便利交通的背后,是中鐵十四局建設者們歷時三年的堅實付出和不懈奮斗。
科學施工 安全運營
錢塘過江隧道布置為雙洞雙向六車道,設計行車時速80公里,隧道全長4616米,其中盾構段3210米,最大埋深位于水下45米,采用兩臺超大開挖直徑15米的盾構機施工。
過江隧道采用了三層的獨特設計。其中,上部分主要布置排煙道,中間部分為行車道層,車道為雙向六車道。下部為服務層,左側為疏散滑道或樓梯,中間為疏散通道和電纜通道、右側為綜合倉。

過江隧道橫斷面布置圖
自2019年5月開工以來,中鐵十四局的建設團隊依靠信息化、智能化、科學化施工,先后克服了超大直徑盾構機小凈距始發及接收、全斷面黏土層等多種地層變化、錢塘江潮汐水位變化、隧道上跨運營地鐵一號線等施工難題,確保了安全順利穿越。2021年12月,錢塘過江隧道實現雙線全線貫通。
中鐵十四局項目負責人趙合全介紹說:“隧道建設采用了一些新技術。路面采用降噪瀝青,比傳統瀝青降噪達5到10分貝,隧道內行車明顯感覺安靜了許多。”

“藍天白云”的隧道頂部設計
隧道頂部采用“藍天白云”圖案噴繪,可有效緩解駕駛過程的視覺疲勞,駕駛過程的舒適度大大提升。燈光采用可調節亮度,達到良好節能效果。逃生通道的科學化、人性化設計,連接處采用滑梯和樓梯兩種方式,適應了不同人群快速逃生需要。
“只要發生火情,監控系統會第一時間將畫面傳回總控室,值班人員能夠快速判斷準確方位,同時隧道內的逃生通道也會自動打開。”錢塘過江隧道項目書記胡浩介紹說。“這個逃生通道,我們也是充分考慮了不同人員的不同需求。在每隔80米設置了一個樓梯型的步道,再隔80米設置一個滑梯型的通道。青年人步梯同行約5秒可以安全到達逃生通道。老人和小孩通過滑梯4秒可以到達安全通道。這樣交替設置來保障所有人員能夠順利同行。”

矗立在藍天下的風塔
遙望隧道口,有座藍白相間的風塔矗立在碧空下,與杭州這座美麗如畫的城市和諧地融為一體。風塔高37米,主要起到內外空氣交換的作用。風塔內部裝有自動感知設備,在隧道內空氣較差時會強制排風,如果遇到火災,也會自動將煙塵通過風塔排出。
磨刀立馬,砥礪前行
2020年6月10日,為錢塘過江隧道量身定做的15.06米的超大直徑盾構機“錢塘先鋒號”成功下線交付。“錢塘先鋒號”盾構機將作為開路先鋒,率先服務于杭州錢塘過江隧道工程。

“錢塘先鋒號”盾構機下線交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錢塘先鋒號”盾構機的下線交付,為盾構隧道施工提供了有力保證,標志著錢塘過江隧道項目取得階段性勝利。
面臨工期緊,任務重,地質條件不利等一系列難題,建設者們不等不靠,迎難而上。他們本著創一流工作、一流服務、一流業績、一流團隊的“先鋒號”精神,先后克服疫情影響、自然災害、工期緊張等困難,如期完成盾構始發工作井。磨刀立馬,砥礪前行。先鋒號盾構機于7月中旬陸續下井進行工地組裝。
2020年10月28日上午10點,在杭州錢塘過江隧道工程現場,“錢塘先鋒號”盾構機徐徐啟動,向著下沙12號大街始發掘進,開啟了穿江之旅。

“錢塘先鋒號”盾構機順利始發
2021年2月23日右線隧道“錢塘先鋒號”盾構機首次成功穿越大堤。3月15日,左線隧道“錢塘吉祥號”盾構機成功穿越錢塘江東岸大堤,雙線順利進入江中段快速掘進階段,標志著這項宏偉工程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錢塘江防汛大堤對保護兩岸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盾構穿越大堤時控制地表沉降、保證大堤安全是施工的重中之重。”錢塘過江隧道項目工程部長張恒旭說。
在后期掘進過程中,他們根據試掘進情況,適時調整掘進參數,加大注漿量,優化注漿配比,并堅持信息化施工,加大監測頻率,及時測量地表沉降情況,嚴格控制對地表的擾動,確保沉降滿足規定要求。最終,兩條隧道均順利穿越大堤,沉降成功控制在2mm以內,構筑物沉降控制良好。
2021年12月28日,備受關注的錢塘快速路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錢塘先鋒號”和 “錢塘吉祥號”兩臺盾構機相繼抵達接收井,這標志著錢塘過江隧道勝利貫通,錢塘快速路錢塘段建設實現了節點目標。作為錢塘快速路的重要組成部分,錢塘過江隧道的建設,為杭州亞運會的召開提供道路支持。

“錢塘先鋒號”勝利貫通現場
攻堅克難,奮勇爭先
面對項目緊張的工期和復雜的內部結構施工,建設團隊研究開發了內部結構全面同步施工工法,實現了隧道貫通、盾構拆解30天內完成全部內部結構施工的目標。
秉承著“辦法總比困難多”的強大意念,建設團隊為此量身打造了相應的解決方案。首先在盾構機設計階段將雙側管道位置抬高,滿足同步施工邊箱涵、防撞墻的空間條件;其次優化通風設計,將風帶和配套設備布置于同步箱涵內與盾構機相銜接,進一步優化電纜和燈具等布置,優化其與盾構機的連接方式。同步施做煙道板牛腿,特制臺車在不影響隧道通行的同時同步安裝煙道板,成為業內首例。
經過設計優化和改造,項目團隊最終實現了中間箱涵內部管廊分倉同步現澆、邊箱涵同步現澆、車道板找平層同步現澆、防撞墻同步現澆、牛腿同步現澆、煙道板同步安裝、機電設備同步安裝、防火板同步安裝等,形成了科學有效的隧道內部結構全面同步施工工法,節約工期6個月,目前已在行業內部推廣使用。
同時,潮汐的變化也會讓隧道的水土壓力變化頻繁且波動劇烈,還會帶動著江底泥沙的流動。江面水位變化使盾構機面臨的水土壓力大不相同,如果沒有及時進行調整,稍有不慎,可能會造成涌水、擊穿、坍塌等災難性后果。

操作人員24小時輪班值守,確保盾構機平穩掘進
為此,建設團隊冷靜應對,早在始發前就對江面水位進行測量,紀錄水面高度、目視情況,形成監測日報;查閱有關歷史資料,掌握近年來隧道線路上方的水位變化,還在錢塘江兩側安裝的高清攝像頭,實時觀測江面異常情況。每月大潮之后,指派專人乘船到江面巡視,觀察記錄河床變化情況。根據潮汐變化及時精準調整盾構機掘進參數,使掌子面始終保持平衡狀態,確保穩步掘進,萬無一失。
中鐵十四局的建設團隊以精益求精、安全高效的工匠精神,歷時三年的不懈努力,先后克服了小凈距始發及接收、全斷面黏土層等多種地層變化、錢塘江潮汐水位變化等施工難題。建設者們憑借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真正做到了信息化、智能化、科學化施工,確保地表監測數據準確無誤。

中鐵十四局錢塘過江隧道項目所獲榮譽
錢塘過江隧道雖然是全線招標最晚、難度最大的項目,卻也是完成最早、質量最好的項目之一。2019、2020年,連續榮獲“杭州市快速路網建設立功競賽優勝項目”。2019年榮獲“節能環保先進單位”。2020年榮獲“錢塘新區安全文明施工標準化樣本工地”。2021年榮獲“管理標桿項目”。2021年在杭州市重大交通建設辦公室“五比五強”的評比中始終位列榜首。

央視播出中鐵十四局集團杭州艮山東路過江隧道(錢塘過江隧道)復工復產的畫面
2020年全國疫情形勢嚴峻,對施工生產造成了無可避免的不利影響。然而,中鐵十四局錢塘過江隧道項目積極應對,2月份項目部有序組織復工復產,成為全杭州市第一批開工的項目,被建設局發文表彰。項目復工復產情況還分別在央視、浙江衛視播出。
下穿錢江,高效出行
據悉,錢塘過江隧道是錢塘快速路的重要組成部分。錢塘快速路,是杭州“四縱五橫”快速路系統中最中心的一“橫”,全長53公里,跨越余杭、西湖、拱墅、上城、錢塘5個城區,是杭州目前東西向最長的快速路。

錢塘過江隧道建成通車鳥瞰圖
今后,江東片區的居民只要沿著錢塘快速路一直往西,走環北地下通道,就可以順利進入杭州主城區。錢塘過江隧道作為杭州副城連接主城區的最大過江隧道,直接服務于杭州主城、副城及組團“45分鐘”交通圈。

杭州江東大橋
“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從前,面對遼闊的江面,橫跨錢塘江的江東大橋幾乎就是通往兩岸的必經之路,是江東片區往來市區的最主要通道,因此每日來往車輛的穿梭不息,異常繁忙,交通擁堵的情況時有發生。而今,錢塘過江隧道工程建成通車,標志著江東居民的出行有了更新、更快的選擇。
杭州市錢塘區交通運輸建設發展中心主任李建軍說:“錢塘過江隧道工程建成通車,對于百姓出行帶來很大的便利。這既是一條快速路,也是一條共富路。”

中鐵十四局建設者過江隧道項目部團隊
值此“八一”建軍節之際,作為鐵道兵傳人的中鐵十四局建設者們以他們特有的方式隆重獻禮。即日起,大江東通往市中心,最快只需要4分鐘。這是一首歌的時間,也是“志在四方、艱苦奮斗”的鐵道兵傳人,在“人間天堂”的杭州,書寫的新時代的壯麗篇章。
“逢山鑿路,遇水架橋,鐵道兵前無險阻;風餐露宿,沐雨櫛風,鐵道兵前無困難。”中鐵十四局的建設者們正繼續發揚英雄的鐵道兵精神,奮勇擔當,排除萬難,為錢塘快速路的全面建設、為杭州亞運會的順利舉辦,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建成后的錢塘過江隧道
錢塘過江隧道工程順利通車,有效緩解了江東大橋的交通壓力。同時,隧道的通車對錢塘新區兩岸連接、協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也是杭州擁江發展、跨江融合的代表性項目。(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