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AI社區智能食堂亮相上海長寧區虹橋社區, 記者2日探訪該食堂時發現,其智能化、數字化的生活場景正吸引眾多上海市民近悅遠來。
這家食堂可數字化模擬烹飪中餐八大菜系,自動分菜、自動打包,并可根據算法調節菜品的溫度和濕度。早餐品種超過30款,以中式早餐為主、西式早餐為輔,為顧客提供豐富多樣的選擇。食堂的AI系統還能提供菜品的營養分析,為老年人、白領等不同的人群提供參考。

上海市長寧區商務委副主任朱虹對 記者表示,長寧區將“早餐工程”納入2021年度政府民心工程和“為民辦實事”項目,以“數智轉型”為亮點,積極推動早餐服務提質升能。虹橋社區AI食堂是全國首家AI社區智能食堂,政府大力支持這樣的新型早餐解決方案,將進一步推廣這一數字化社區服務新業態。
記者現場看到,在食堂的自助生產區,機器人將中央工廠配送的凈菜放入對應的智能烹飪系統中,系統會自動根據當日菜單識別食材并進行煎、烤、蒸、煮等操作,一次可以同時完成100份菜品烹飪;無人面檔區提供各種面食,用餐者只需要將碗放在“取面位”,機器人便能“感知”訂單來了,去壓面機前取面放入湯簍自動烹飪,將面倒入碗內后,面碗自動運至面湯龍頭前加湯,并自動出餐,同時,還配有十多種自助澆頭可供用餐者自行選擇;結算的時候,用餐者通過智能結算臺自助進行菜品識別、菜品價格計算,在收銀臺進行支付,支付方式包括人臉識別、刷卡、掃碼、數字人民幣等。

此外,食堂還設有集儲藏、接單、生產、打包等功能于一體的智慧小吃機,可24小時現制現售各種面食,掃碼下單,立等可取。
食堂的運營方及技術提供者上海熙香藝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是一家“互聯網+文化+餐飲+人工智能”的企業,致力于通過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將研發的菜譜轉化成機器語言,通過智能化設備,呈現出口味更標準、美味,品質更有保障的餐品。該公司首席執行官李明說,傳統食堂用餐人員和工作人員的比例大約在35比1至100比1之間,即一個食堂工作人員服務35至100位就餐者,運用AI系統后,該比例可以提升至200比1。

目前,虹橋社區AI食堂已經成為附近市民甚至更遠地區消費者慕名前來打卡的網紅食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