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21日訊 農產品價格,一頭連著“菜籃子”,一頭連著農民收入。農產品價格的不穩定,給農戶種植帶來了很多風險,不利于農民持續增收。
“價高傷民,價賤傷農”,這個怪圈如何破?如何保持農產品價格相對穩定,避免出現大起大落?濟南市濟陽區在玉米收入保險上做了一次嘗試。
省內首次整縣制開展收入保險
8月21日,由濟陽區人民政府主辦的濟陽區整建制玉米收入險(保險+期貨)啟動儀式在濟陽區政務服務中心召開。
濟陽區“玉米收入保險縣域覆蓋”項目預計承保40余萬畝,總保費約2660萬元,覆蓋農戶約6.5萬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019戶),提供風險保障3.8億元。濟陽區玉米收入保險是山東省首次整縣制開展收入保險,標志著山東省的農業保險從成本保險全面普及,邁入了收入保險試點的階段。
既保產量又保收入
濟陽區政府高度重視農民的種植風險保障,在所需補貼資金沒有列入當年區財政預算情況下,多方籌措400多萬元用于玉米收入保險保費補貼之用,支持該項目在濟陽區落地。
據了解,濟陽區政府本次支持開展的玉米收入保險,就是普通種植保險的“升級版”,既保產量又保收入,兼顧了農業生產中價格和產量兩個核心要素,提供的保險保障更為全面,能更有效地滿足農民多層次風險管理需求。農戶每畝只需交11塊錢,就可以獲得每畝950元的自然風險保障和市場風險保障。
為農業產業注入金融“活水”
玉米收入保險在濟陽整縣制實施,可以說是對于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實踐,有著很好的示范意義,收入保險給予種植農戶收入保障,也是破解土地撂荒現象,促進土地流轉,助力社會化經營的一個有益探索。
收入保險的簽定,提升了種植農戶的積極性,保障了他們的收益,也對其他金融相關行業跟進起到了示范作用,為破解農戶融資難問題找到了一個路徑,為農業產業注入金融“活水”,推動了鄉村產業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