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十五周連降的豬肉價格,進入6月后,止跌反升。截至6月8日14:00,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40.12元,比上周五微漲0.8%。
對此專家分析,由于此前豬肉價格下跌,多地出現壓欄不售供給減少,學校復產復課豬肉的需求增加,正好臨近中國傳統佳節端午節,豬肉價格出現季節性反彈,在供給和需求雙方面作用下,豬肉價格呈現反彈。
豬肉價格這根杠桿,一邊連著消費者,一邊連著生豬養殖業,牽一發動全身。“價高傷民,價低傷農”的怪圈,似乎成了生豬養殖逃不掉的魔咒。從去年開始的這一輪“超級豬周期”到底何時結束?為此,新京報記者采訪到中國農業大學經管學院喬娟教授,解析特殊時期中國的豬肉經濟學運行軌跡。
中國農業大學經管學院教授喬娟。受訪者供圖
超級豬周期要結束?專家:為時尚早
在過去幾十年中,和宏觀經濟與各類大宗商品一樣,豬肉價格一直呈現出周期性波動的特點:當豬肉價高時,生豬供應增加,豬肉價格隨之下降,母豬過剩被淘汰,生豬供應隨之減少,導致豬肉價格上漲,這就是人們所說的“豬周期”。
生豬價格大幅度周期波動一般為3-4年,分為上行期和下行期,從豬肉價格的最低點進入上行周期,升至最高點,再到下一個低點為一個完整周期。去年非洲豬瘟疫情暴發,讓本輪豬周期漲價潮來勢洶涌,價格上漲幅度為歷次豬周期之最,被業內專家稱為“超級豬周期”,隨后,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發,豬肉價格繼續產生波動。
豬場里剛出生不久的小豬。
據農業農村部監測顯示,2020年第7周(2月10日-2月16日),豬肉批發市場周均價每公斤50.18元,達到高點,隨后豬肉價格開始下降。到第22周(5月25日—5月31日),豬肉批發市場周均價每公斤38.71元,環比跌0.3%,為連續15周小幅下跌。
但在6月份的這輪上漲前,是豬肉價格15周連降,持續時間長,幅度大。那么,超級豬周期到底是否臨近尾聲了?
從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看,目前生豬生產恢復勢頭不錯,自2019年10月份開始,能繁母豬存欄止降回升,已經連續7個月恢復增長,到4月,比去年9月增長了18.7%;生豬存欄也連續3個月增長,同時年出欄500頭以上的規模豬場新生仔豬數量,自2019年9月以來首次環比增長。
豬場里母豬。
但價格波動并未結束。十五周連降的豬肉價格,進入6月后,止跌反升,連續三周上漲。據農業農村部最新數據顯示,6月1日-5日,16省(直轄市)瘦肉型白條豬肉出廠價格總指數的周平均值為每公斤40.89元,環比漲7.5%,同比漲89.5%;6月8日-12日,16省(直轄市)瘦肉型白條豬肉出廠價格總指數的周平均值為每公斤42.20元,環比漲3.2%,同比漲94.0%;6月15日-19日,16省(直轄市)瘦肉型白條豬肉出廠價格總指數的周平均值為每公斤44.95元,環比漲6.5%,同比漲89.8%。截至6月22日14:00,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44.02元,比上周五上漲1.8%。
喬娟表示,從各項指標來看,我國生豬生產正在恢復,供求關系將逐步得到改善,但僅依據這幾個月的豬肉價格漲跌就判斷本輪“豬周期”已經結束,還為時過早。
喬娟指出,本輪“豬周期”的主要原因是,非洲豬瘟疫情導致生豬供應量減少,豬肉市場供不應求,豬肉價格大幅提高。必須認識到,目前生豬生產徹底恢復的難度還很大。養豬場戶恢復養殖或者持續進行養殖活動,與非洲豬瘟疫情發生之前大不一樣了,只有在防控好非洲豬瘟的前提下才可以進行。防控非洲豬瘟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必須讓生豬養殖經營的生物安全水平達到要求,這會導致生豬養殖經營成本大幅度增加,這也是很多退出的養豬場戶即便在去年生豬價格很高的獲利誘惑下,仍然不敢貿然恢復養殖的原因之一。
生豬生產目標能實現嗎?
“養豬吃肉是大家的事。”2019年,各級政府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恢復生豬生產的扶持政策,為生豬生產恢復創造了有利條件。
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在5月份明確表示,按照目前勢頭走下去,實現今年生豬生產恢復目標,也就是恢復到基本接近常年水平還是很有希望的。
喬娟教授認為,盡管受非洲豬瘟和新冠肺炎疫情雙重疊加,生豬產業受到一定影響,但隨著政策及時調整,養殖場戶能夠買到相應的生產資料,活豬能夠銷售出去,新建和擴建豬場正在逐步開工,屠宰場、飼料廠、獸藥廠基本復工復產,生豬生產經營秩序目前是正常的。
目前,豬肉市場行情較高,受獲利誘惑,生豬養殖經營主體積極性也很高,養豬投資在增加,新建豬場多,補欄增養快。此外,大型養豬企業集團、生豬產業鏈中的大企業集團等,紛紛擴大經營規模,進軍生豬養殖領域。喬娟認為,大型企業的投資沖動,也是生豬生產恢復的重大利好因素,實現今年生豬生產恢復目標任務完全可以期待。
養殖戶初探行情 從十多頭開始
官員、學者、大型企業對生豬生產恢復抱以期待和信心,那么普通的養殖戶呢?從去年非洲豬瘟暴發直到現在,梁振金都在觀望,最多進行小規模養殖試水。他在等一個合適的時機,重新入手一批種豬,重新開始規模化養殖。
“現在種豬太貴了,一頭良種二元母豬要6000塊錢,不敢買,也不敢養。”梁振金擔心,如果現在投入很多錢養豬的話,到時候又碰上了低價周期,“還是不敢冒那么大的風險,我想等豬價下來,便宜之后再養。”
二元母豬。
梁振金是廣西百色德保縣城關鎮的生豬養殖戶,原本在香港打工的他,由于父母年老,2009年回到老家開始從事生豬養殖。盡管具備十多年的養殖經驗,梁振金還是沒能逃過非洲豬瘟這一劫,2019年5月份,梁振金養的豬幾乎全員覆沒。
梁振金的養殖場,在當地算是中等規模,最多的時能達到600多頭豬。對于梁振金來說,去年5月份的那場非洲豬瘟來得快,而且來得十分猛烈。“從聽說周邊養殖場出現非洲豬瘟,到我的養殖場出現豬瘟,幾乎不到一周的時間。”低價拋售、直接撲殺……梁振金損失慘重。
去年12月,看著高位運行的豬肉價格,梁振金再次從朋友那里購進了12頭豬。由于經朋友轉手,9萬塊錢買了12頭豬。入手前,梁振金做出了自己的判斷,“當時我們這邊幾乎沒有養豬的了,因為非洲豬瘟是接觸性傳播,周邊沒有非洲豬瘟的源頭,也不會進到自家養殖場,疫情就能夠得到抑制。”
梁振金還把自家的豬圈,用高溫殺菌液化氣噴過,撒上生石灰,用各種消毒水消毒,“經過五六次的消毒,我就不怕了,現在也沒有什么問題,一個月消毒一次就可以了。”為了做好防疫,梁振金沒有急于配種,后來采取一定防疫措施后才進行的配種。目前,20多頭育肥豬已經有180斤了,再過一段時間就能出欄了。
“家里大的養殖場已經轉讓出去了,現在只能利用自家地,從事小規模養殖。”經歷過這次打擊后,梁振金目前對于增加養殖規模持謹慎態度。別看是小養殖戶,梁振金同樣對“豬周期”這個經濟術語了解得明明白白,他甚至根據自己多年的養豬經驗分析,這波豬周期,正常的話差不多還得有六個月才能結束,“我個人觀察,明年六月份差不多能到低谷,如果可以的話,我計劃明年6-7月份的時候再入手。”
中國人“碗里不缺肉”還得靠自己
近期,美國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響,許多肉加工廠無法正常運營,導致美國國內肉制品供應緊張。隨之,中國的豬肉進出口貿易,也開始受到輿論關注。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豬肉消費國,僅2017年,全球豬肉消費總量為11058.8萬噸,中國就占了一半,為5493.5萬噸。國內生豬存欄下降,中國加大了豬肉進口力度。在農業農村部發布的1-4月我國農產品進出口情況顯示,豬肉進口了131.8萬噸,增1.8倍;豬雜碎進口42.9萬噸,增29.3%。
但需要特別提出的是,中國不僅是豬肉消費大國,還是最大的豬肉生產國。2018年全國豬、牛、羊、禽肉產量為8517萬噸,其中豬肉產量高達5405萬噸。
“國內已經基本形成豬肉‘自給自足’的市場格局,我們要時刻認識到國際豬肉市場可供貿易量其實是有限的。”喬娟表示,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仍然嚴峻,多國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導致包括豬肉等各種肉類制品的進出口限制,國際貿易有所削減。喬娟強調,國際市場上可供中國進口的牛羊肉,數量也非常有限,牛羊養殖經營的特殊性,也決定了依靠進口牛羊肉替代豬肉是不可行的,在當前背景下,滿足中國居民豬肉消費需求,只能更多依靠國內生豬生產供給的恢復,才能徹底解決,中國人“碗里不缺肉”不能指望國際市場,要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