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廢綜合利用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新裝備即將在12月27日濟南凱賓斯基酒店舉辦的“2021全國固廢資源化綜合利用技術大會”上登臺亮相。截止目前,包括神華集團、華能集團、大唐集團、中國黃金、泰山石膏、德國艾芭維、芬蘭愛烈集團、美國貝塞爾、英國蒲塔、奧地利RM在內的200多家國內外固廢利用企業報名參會。
本次大會以“循環引領未來 再生助力雙碳”為主題,針對固廢行業技術難點、發展痛點,通過學術交流與技術研討,促進關鍵共性技術開發、產學研深度合作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為廣大企業找到固廢利用真正的發展方向,使更多的固廢新產品、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投入到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中,助力我國“雙碳”目標順利實現。屆時,來自政府主管部門領導、行業專家、企業代表們圍繞固廢資源綜合利用與生態材料政策規范、發展現狀、先進技術及前沿趨勢等,共同探討固廢建材高質量發展。
據大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無廢城市”、“循環經濟”、“雙碳目標”和產業環保政策的倒逼推動下,我國固廢綜合利用逐步從“夯地基”、“補短板”進入到“精細化管理”的縱深階段。中國化學、中國中車、中國鐵建、中國電建、中國建筑、中石化、中國中鐵、中交建等一大批央企跑步入場。數據顯示,截止“十三五”末,我國固廢處理的投資額達到4.5萬億元。建材工業是大規模消納工業固廢與建筑垃圾的主要途徑,利用大宗固廢制成建材,能有效減少開采、運輸、破碎研磨等環節,節約社會資源,也起到節能降碳的作用。例如再生骨料、再生磚作為直接應用于工程建設的建筑材料,完全可以替代現用的天然砂石及普通磚類墻體材料;建筑垃圾中的廢金屬還可重新回爐加工,制成各種規格的鋼材;廢竹木、木屑等可用于制造各種人造板材;碎磚、混凝土塊等廢料經破碎后,用于砌筑砂漿、抹灰砂漿、澆搗混凝土等;工業副產石膏可生產層次更高的抹灰石膏、自流平石膏、高強石膏等建材產品。如果將我國每年產生的35億噸各類垃圾都能通過循環利用變為生態建材,便可創造高達萬億元的經濟效應以及超過1000萬人的就業崗位。從這個角度來看,固廢材料被稱為“金礦”并不為過,只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從市場方面來說,固廢處理只有形成產業鏈,具有一定的市場規模并產生經濟效益,才會有更多企業來投資和發展城市固廢事業,挖掘其潛在價值,激活其蓬勃生命力,才會讓城市垃圾告別不受待見的尷尬,既能破解垃圾圍城的困局,又能歸位于我們寶貴的財富。召開此次行業大會,將進一步推進我國固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營造制造業企業積極納廢的氛圍,不斷提高我國固廢資源綜合利用與生態材料發展水平,為推動工業經濟克服資源環境約束,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建材行業的智慧與力量。
大會同期舉辦由國家建筑材料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中國電建山東電建一公司共同籌成的“固廢物處理(產業化應用)技術研究中心”平臺揭牌儀式,據了解,該平臺依托國家建筑材料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和中國電建集團山東一公司的科研力量和工程項目,探索打造國內第一家布局合理、高效聯動的固廢建材研發和產業化融合服務平臺。在12月8日的簽約儀式上,山東電建一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洪梅表示,國家級固廢物處理(產業化應用)技術研究中心落戶山東電建一公司,為推進我國固廢建材工業化綜合利用的進展,提升固廢綜合利用高質量發展搭建了新平臺、創設了新機制,希望研究中心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公司將充分發揮央企主力軍作用,積極推進固廢資源回收與循環再利用、清潔生產和低碳技術、土壤污染綜合治理、水生態環境修復和治理、綠色建材生產檢測和檢驗等新業務領域的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應用,加快形成支柱產業,提高資源利用率,在致力實現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同時,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貢獻電建力量。
國家建筑材料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所長徐洛屹表示,作為我國固廢建材行業引領者,經過多年發展沉淀,國家建材所在固廢處理領域已然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培育出煤矸石、粉煤灰、礦山固廢、建筑固廢、石膏固廢、市政固廢等建材回收利用“樣本”。希望新成立的固廢研究中心充分發揮國家隊的生態引領作用,為全國固廢行業提供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成果,縱深推進固廢綜合利用邁上新臺階。

圖為國家固廢物處理(產業化應用)技術研究中心合作協議現場
據了解,此次大會由國家建筑材料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國家建筑材料工業技術監督研究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共同主辦,中國電建集團山東電力建設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承辦。大會結束后,主辦單位將優選部分技術成熟、具有落地能力的企業和科研機構入駐由國家建筑材料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中國電建山東電建一公司共同籌成的“固廢產業化示范園區”平臺。未來這里將成為集標準制定、檢測認證、產品展示、行業峰會、產品研發、項目推介、資金扶持、技術轉讓、人才認定、技術共享、成果交易、項目落地的全國性行業高地,使之成為全國固廢行業科研成果孵化、產業展示利用高地和吸引科研院所及上下游產業鏈企業集聚平臺,形成研發、生產、銷售、應用、服務于一體的全新利益共同體,推動固廢材料先進技術成果的高效轉化和投建營一體的高質量發展,共同開啟固廢利用產業發展新時代。(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