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 id="ydtpl"><meter id="ydtpl"><bdo id="ydtpl"></bdo></meter></label>
    <label id="ydtpl"><meter id="ydtpl"></meter></label><span id="ydtpl"><optgroup id="ydtpl"><xmp id="ydtpl"></xmp></optgroup></span>

      1. <li id="ydtpl"><mark id="ydtpl"><strong id="ydtpl"></strong></mark></li>

        <thead id="ydtpl"><optgroup id="ydtpl"></optgroup></thead>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環保 > 行業熱點
        投稿

        廢棄礦山荒溝開出“清水花谷”

        2020-09-17 05:59:04 來源: 北京青年報 作者:魏彤 蒲長廷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

         

          于克明在花谷田里敲鑼驅鳥

          8月末的清晨,從城區沿109國道盤山蜿蜒向上,行駛近90公里后,就來到了京西深處坐擁“清水花谷”的村莊——下清水村。藍天白云下,青山環抱中,300余畝花田目前已進入盛花期,百日草、硫華菊、荷蘭菊、向陽花、雞冠花等二十多種各色景觀花卉,層層疊疊、相互簇擁,健身步道和休閑涼亭交織其中,陣陣花香隨風飄散。走在花谷中,讓人有種“人在山水間,如在畫中游”的感受。

          打造“清水花谷”

          靠綠水青山增收

          對于如今靠著綠水青山增收的低收入戶于克明來說,近幾年的生活與這七彩花谷一樣“繽紛幸福”。北青報記者見到于克明時,他正頂著烈日在花谷田園中“鳴鑼驅鳥”。他一手提著10多斤的銅鑼,一手舉起手中的木槌使勁地猛敲,很快,原先還躲在谷子地里找食吃的“家雀兒”聽到刺耳的銅鑼聲一下子飛了出來。“現在生態環境變得越來越好了,鳥兒們都回歸了,每天能有上千只鳥飛來覓食。”于克明告訴北青報記者,“清水花谷”為了打造生態田園花卉綜合體,特意開辟出幾十畝的地種上了谷子、藜麥、高粱、油葵等農作物,為了保護花谷中寸土寸金的莊稼地,每天都要鳴鑼驅鳥。花谷田園不僅秋收有收成,這些農作物也給花谷添色彩,秋收時藜麥的緋紅、油葵的黃澄澄、谷子的金燦燦,色彩斑斕。

          “清水的藜麥遠近聞名,營養豐富,口感獨特,有淡淡的堅果清香。到收成時很多買家都上門求購。”他告訴北青報記者,種植的50畝地的藜麥,每年秋收的產量都能達到6、7千斤。現在的于克明一心撲在花谷中,他說現在正是秋收前要緊的時候,每天需要觀察莊稼的長勢,并及時除草、澆灌、驅鳥。通過在花谷田園務農,他每天能有100元的工資。加上年底時村集體收入分紅,他收入可達2萬元。

          廢棄煤礦變生態觀光區

          解決80名低收入戶就業

          生活在安逸鄉下田園,每天與百花為伴,這對于于克明來說,早在5年前“想都不敢想”,更不會想到如今能靠著“綠水青山”增收致富。曾經在村里礦上的生活,讓他不僅沒有安全感,并且生存環境惡劣。清水村,在遼代已成村,明代分為上、下清水村,村里生態資源優厚,煤礦資源豐富。八十年代初正是清水鎮煤炭開采最盛產,村里村民家家戶戶都做起了煤炭運輸生意。而于克明也是其中一員,每天起早貪黑將原材料煤送往周邊的蜂窩煤場,全家人都靠著他的收入過活。

          “那時候的村里,刮風都是黑的。煤礦上走一圈,衣服、鞋子都是黑的。“于克明告訴北青報記者,那時山體被開采得光禿禿的幾乎沒有植被,空氣中都彌漫這刺鼻的煤粉塵味道。

          2009年,于克明的生活有了新的變化,村里“小煤礦”被關,昔日的“金山”不見了,靠著這些黑色金子生存的當地人,轉而走上一條生態發展的道路。起初,于克明外出打打零工,靠低保收入過活,每年收入不足5000元。直到2015年,村里開發了“清水花谷”,他的生活也有了“質”的變化。

          為了恢復飽受開采摧殘的礦山,下清水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王進生與村“兩委”集思廣益,采取土地流轉的方式,整合小流域治理、“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等項目資金,打造出集賞花、攝影、休閑、觀光為一體的“清水花谷”生態觀光園區,讓廢棄礦山荒溝變身花海,同時還解決了80名低收入村民的就業問題。

          通過生態致富,于克明也獲得了“第一桶金”,看到了希望。“我們這土生土長的莊稼人,總靠低保生活,總覺得不好意思。”花谷建成后,他主動找到村里請纓想出力幫忙。整地、播種、間苗、除草……整個5月都在忙碌中度過。看著自己開墾的土地上,長出第一片色彩斑斕的花朵,他心里感到充實、滿足。不僅如此,通過自己的勞作,2015年他的年收入從原來的不足5000元,達到1萬元。

          開發紅藜麥種植

          線上、線下雙通道銷售

          然而清水花谷的建設并未止步于觀光旅游,村里也開始種植工作,打造生態田園花卉綜合體。2019年,村里嘗試種植的50畝紅藜麥喜獲豐收,產量達到7000斤,獲利50萬元。于克明不僅參與了種植,還加入了收割的加工、包裝隊伍中。村委會積極與對口幫扶單位進行協商,定期收購藜麥。同時充分運用微信平臺,實現線上、線下雙通道銷售。于克明的年收入也提高了1.8萬元。

          如今,村民們守在家門口就能輕松掙錢,整地、播種、間苗、驅鳥、看護、澆地……村民們靠著花谷過上了富足、美好的日子。文/本報記者 蒲長廷

            延伸

          冬賞冰瀑夏游花谷 打造精品農業田園綜合體

          “煤礦關停后,我們一直以生態旅游作為增長點。近些年,通過特色種植,轉變村里的發展和生活方式。未來,我們的種植農業將會更加‘精品化’。”下清水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王進生說,將打造以花卉為主的精品農業田園綜合體,種植紅土豆、黑土豆、蘆筍等“小而精”的農作物。此外,村里還種植了遼五味、白芍等中草藥。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為了解決冬季旅游淡季的問題,王進生利用本村海拔高、天氣冷的地理優勢,帶領村民沿國道打造冬季“冰塑”景觀,助推鄉村旅游,促進旅游接待業和農產品銷售。“冬賞冰瀑帶動經濟發展,夏游花谷招攬八方客源”下清水村村委會墻上,掛著這樣一面錦旗。截至2019年底,下清水村低收入戶143戶262人實現全面脫低,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154元。

          

        責任編輯: 孫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今日報道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今日報道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不良信息舉報信箱 網上投稿
        關于本站 | 廣告服務 | 免責申明 | 招聘信息 | 聯系我們
        今日報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魯ICP備16043527號-1

        魯公網安備 37010402000660號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爱情岛永久地址www成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不卡| 一二三四日本高清社区5| 成人av免费电影|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国产香蕉 | 久久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2019mv中文字幕免费看| 亚洲区与欧美区| 日韩av激情在线观看|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欧美乱| 我和室友香蕉第二部分|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果冻传媒| 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 久草视频福利资源站|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免费看| 天堂√在线中文最新版8| 99爱在线精品视频免费观看9| 国产精品免费在线播放| 91av在线导航| 国产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3| av无码av天天av天天爽|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八戒 | 成人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下樱桃视频入口在线观看| 小东西几天没做怎么这么多水|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人妻 |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妞干网手机视频| 一边摸一边揉一边做视频| 国外bbw免费视频| 1000部羞羞禁止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日韩欧美亚欧在线| 色妞www精品视频观看软件| 国产免费无遮挡精品视频| 色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啊灬啊灬啊灬快灬深用力|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