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2019年,全國地表水優良(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同比上升3.9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同比下降3.3個百分點。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年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2%,細顆粒物(PM2.5)未達標城市年均濃度同比下降2.4%。其中,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12.5%,達到42微克/立方米。
2019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生態環境部門與各地各部門一道,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
全面推進藍天保衛戰
持續開展重點區域秋冬季攻堅行動。北方地區清潔取暖試點城市實現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全覆蓋,完成散煤治理700余萬戶。重點區域強化監督定點幫扶深入開展,向地方交辦涉氣問題6.5萬個。大力推進煤電、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大宗物資運輸“公轉鐵”取得積極進展。開展清潔車用油品行動,嚴厲打擊非法黑加油站點和劣質油品。強化重污染天氣應對,取得良好效果。
著力推進碧水保衛戰
持續開展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生態環境問題排查整治,排查出的3626個問題整治完成3624個。大力推動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消除率達96.2%。全面完成長江入河、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持續開展工業園區污水整治專項行動。啟動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點。完成2.5萬個建制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穩步推進凈土保衛戰
完成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重新核定各省份污染耕地治理目標。穩步推進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堅定不移禁止洋垃圾入境,全國固體廢物實際進口量同比減少40.4%。篩選確定“11+5”個城市和地區開展“無廢城市”建設試點。聚焦長江經濟帶開展“清廢行動2019”。深化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專項整治行動。
積極主動服務“六穩”
出臺進一步深化生態環境監管服務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動態調整并持續調度國家、地方、利用外資重大項目“三本臺賬”,對重大項目實施即到即受理評估、即審查批復。全國環評審批時間總體壓縮至法定時限一半左右,80%以上的項目在線備案平均僅需10分鐘。與全國工商聯聯合印發實施關于支持服務民營企業綠色發展的意見。啟用國家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匯集科技成果4000多項。
依法開展督察執法
對6個省(市)和2家中央企業開展第二輪第一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例行督察,共受理轉辦群眾舉報問題1.89萬件,已辦結或基本辦結1.6萬件。聚焦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重要指示批示、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和打贏藍天保衛戰等重點工作,開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督察。推動全國所有市、縣級生態環境部門建立“雙隨機、一公開”制度,進一步規范自由裁量權。嚴肅查處7起生態環境保護“一刀切”行為。按企業環保績效水平優化日常執法監管,重污染預警期間實施差異化管控措施。
落實生態環境改革舉措
組建7個流域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及其監測科研中心。28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印發生態環境綜合執法改革實施方案。排查梳理重點區域固定污染源企業7.6萬余家,推進排污許可證核發。完成“十四五”空氣、地表水、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優化調整。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2019年,全國地表水優良(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同比上升3.9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同比下降3.3個百分點。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年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2%,細顆粒物(PM2.5)未達標城市年均濃度同比下降2.4%。其中,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12.5%,達到42微克/立方米。
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過程中,生態環境部門也探索積累了一些成功做法和經驗,主要是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堅持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堅持落實“六個做到”、堅持不斷強化治理能力建設六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