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西省全南縣人民法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設立“全心護苗”未成年人保護品牌,進一步強化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為社會各界人士關心關愛未成年人架起了法治橋梁,“全心”呵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全南縣木金小學師生參觀全南法院“全心護苗”少年家事綜合審判中心。 李巧玲 攝
融合:筑牢少年權益保護陣地
近日,全南法院正式成立并運行集“圓桌審判、心理矯治、糾紛聯調、普法宣傳”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全心護苗”少年家事綜合審判中心。該中心堅持“心理咨詢﹢心理矯治﹢情感修復”的心理疏導模式,探索建立受侵害未成年人“一案一心理救助”機制,從全面貫徹保護性、修復性司法理念入手,推動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走深走實。
“謝謝你們,結案之后還來關心我小孩的情況,小玉現在情況更好了,重拾起對生活的信心。”日前,全南法院刑庭干警撥通回訪電話,電話那頭傳來被救助人小玉母親的誠摯道謝。
小玉是全南法院辦理的一起校園霸凌案件的未成年被害人,鑒于小玉受到霸凌時僅8歲,承辦法官決定專程上門回訪慰問,并開展相關的司法救助銜接工作。
看到干警到來,小玉眼神中充滿著一絲恐懼,一個人躲進房間,“你們別見怪,孩子受欺凌的時間長,在案發后變得性格內向敏感,不愿與人接觸交流,甚至出現了輕生的念頭。”小玉的父母在談話中表示。
如何幫助這個可憐的孩子?全南法院刑庭積極聯合贛州市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在征得小玉及其父母同意后,啟動了“心理救助危機干預”機制,為其提供心理治療服務,幫助其走出困境。
“‘全’代表保護的全過程,‘心’指全心全意,‘護苗’則為關愛、護助未成年人。我們處理涉未成年人案件始終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在審理案件的同時更加注重心理矯治、判后回訪,真正做實全心全意、全過程地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盡最大努力幫助受侵害未成年人重新融入社會。”全南法院刑庭庭長譚夢薇說。
近三年來,全南法院引導更多社會力量關注和加入幫助服務受侵害未成年人的行動,爭取未成年人司法救助金32萬余元,幫助9個困難家庭得到相應救助,對因家庭暴力、校園霸凌引發的未成年人損傷問題,開展家庭教育指導,發出人身安全保護令9份、制發司法建議2份、教育和培訓200余人次。
溝通:柔性巧斷涉少家事糾紛
依托“全心護苗”品牌,全南法院聯合民政、婦聯、教育、團委等職能部門,構建了一套定期溝通、糾紛研判、信息共享的糾紛聯調體系,在反家暴、兒童救助、回訪幫教等方面形成合力。
一起拖欠10年的撫養費糾紛能成功化解,就得益于充分發揮了少年家事審判中心的糾紛聯調功能。2014年,邱某與劉某華因感情破裂離婚,雙方約定婚生男孩由男方劉某華撫養,邱某需承擔孩子每月300元撫養費,但劉某華因犯故意傷害罪在監獄服刑,無法履行撫養義務,邱某也因改嫁未按協議約定支付撫養費,婚生男孩一直由爺爺撫養。2024年1月,爺爺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要求邱某支付拖欠10年的撫養費,共計3.39萬元。
陂頭人民法庭庭長藍鈺了解案情后,立即聯系邱某及雙方當事人親屬,邀請縣政協駐點執行局委員、婦聯干部、司法局調解員等人,一同前往邱某在信豐縣的家中調解案件。
在邱某家中,藍鈺闡明拒不履行生效判決的法律后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耐心釋法析理,婦聯干部從未成年人成長教育的“柔和”話題切入,以“拉家常”的方式緩和當事人情緒。
“作為孩子的父母,你們都不愿意承擔撫養責任,孩子的爺爺70多歲,已經沒有撫養能力。”“孩子還在上學,你確定他能擔起生活的重擔嗎?”聽到這里,邱某陷入了沉思。
“法官,我想清楚了,雖然我們兩個離婚了,但是孩子是無錯的,我愿意支付撫養費。”在“剛性﹢柔性”的聯動調解下,邱某主動履行了長達10年未支付的撫養費。
全南法院充分發揮糾紛聯調、柔性解紛優勢,選派11名優秀法官組建基層“巾幗親情服務隊”,探索“溝通修復四步法”,把調解工作做到極致。他們堅持將心理干預和親情修復前置,在家事糾紛中引入專業心理咨詢師為當事人提供心理疏導,并在心理輔導過程中注重答疑釋惑與提醒指導相結合,幫助消融“情感堅冰”,挽救了大量瀕臨破碎的家庭。
“作為一名基層法院少年家事審判法官,我要做的就是秉持‘如我在訴’情懷,通過推心置腹的溝通讓當事人產生‘共情’,重溫家庭的美好,用心守好一個個‘小家’,護好我們這個‘大家’,為千家萬戶的幸福安寧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貢獻力量。”全南法院民庭庭長陳麗娟說。
共治:法治引領 “護苗”新風尚
“家是兒時的無憂,家是青春的萌動……”在參觀“全心護苗”少年家事綜合審判中心時,孩子們認真地讀著墻面上“家和”理念標語,若有所思。
2024年以來,全南法院為轄區學校、青少年量身定制普法套餐,提供菜單式、嵌入式普法,邀請學生參觀法院、旁聽案件審理,“沉浸式”感受司法審判,舉辦模擬法庭、法院開放日、法治講座等110余場次,覆蓋未成年學生8000余人。
“打卡法院,讓我發現了新大陸,將來我也要成為一名法官,做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少年。”在參加完全南法院組織的一次活動后,一名同學表示。一系列普法宣傳活動,讓法治信仰的“種子”悄悄在孩子們的“心田”生根發芽。
2024年3月,全南法院不斷延伸司法觸角,選取具有代表性和針對性的未成年人保護典型案件,大力開展巡回審判、現場調解、普法宣傳等“圩日法庭”活動,面向老師、家長開展以案釋法,通過法治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向社會傳遞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正能量。
“第二次起訴一定會判決離婚嗎?”“男方不支付撫養費,我該怎么辦?”“離婚后,我還能要求退還彩禮嗎?”……
在全南縣漢江路五星農貿廣場的“普法小攤”前,全南法院民庭干警認真傾聽前來咨詢群眾的法律問題,引導群眾用法律手段妥善化解矛盾糾紛,弘揚“和為貴、調為先、重修復、扶弱勢”的家事審判理念。
好家庭培育好少年,好少年成就好家庭。為使青少年有一個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全南法院在婚姻家事審判中隨案發放法官的“一封信”,引導家長參與共治,讓涉訴家長加強對未成年子女心理的關注,減少訴訟過程中對其心理造成的創傷,加大對未成年人的保護。一組數據展示了豐碩的成果:近三年來,全南法院共受理離婚案件651件,訴前調解結案301件,訴中調解、撤訴423件,調撤率65%,遠高于其他民事案件的調撤率。
“青少年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國的希望,我們將持續深化推進少年和家事審判工作方式,在法理與情理之間架起一道平衡木,最大限度保護未成年人利益,為社會發展鋪好堅定基石。”全南法院黨組書記、院長辛士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