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在云南省昭通市天麻特產局獲悉,2017年全市天麻種植面積達8.05萬畝,實現總產值39.7億元,其中種植產值25.4億元,加工產值14.3億元;天麻種植區域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4450元以上,均創歷史新高。
昭通位于云南省東北部,地處滇、川、黔三省結合部的烏蒙山腹地,蘊含著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自秦開“五尺道”、漢筑“南夷道”以來,昭通便成為云南通向川黔兩省和文化進入云南的重要門戶,素有“鎖鑰南滇,咽喉西蜀” 和“云南北大門”之稱。這里青山育翠,黑土藏金,有“資源金三角”和“聚寶盆”的美譽,天麻、蘋果等高原特色產品馳名中外。其中昭通天麻就是最具特色的代表,它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應用歷史,在初唐時期就是“貢品”,清朝則是“御膳”之必需。昭通天麻個大、肥厚飽滿、天麻素含量高,稱為“云天麻”,暢銷國內外。
近年來,昭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天麻產業的發展,把天麻產業作為昭通最具特色、最有潛力的高原特色生物產業來培育和推進。先后制定印發了《中共昭通市委 昭通市人民政府關于做優做強天麻產業助推脫貧攻堅的意見》、《昭通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天麻產業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成立了市天麻特產局、市天麻研究院,在7個天麻種植縣單獨設立了天麻產業辦公室,在基地鄉鎮成立了天麻產業技術服務站,在基地村選配了天麻產業專職輔導員。形成了有領導分管、有部門負責、有人抓落實、有資金投入的天麻產業發展組織保障體系,高位推進昭通天麻產業發展。引進和扶持了好醫生集團、世彭匯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永孜堂制藥有限公司等天麻種植、加工、銷售及“兩菌”生產企業22家,組建了市天麻生物產業協會等4個天麻產業協會、100余個專業合作社,帶動了天麻產業基地化、規模化發展,基本形成了“公司+協會+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與中國科學院、云南大學等省內外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陳凱先院士工作站、昭通天麻兩菌中心等研究平臺6個,建立了相對穩定的天麻科研團隊,研制了《昭通烏天麻》10項地方標準、《昭通烏天麻道地藥材標準》;先后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昭通天麻”專用標識和“昭通天麻”證明商標認證,主產區彝良榮獲“國家林下經濟及綠色特色產業示范基地”及“有機產品認證示范縣”等稱號,昭通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中國烏天麻之鄉”稱號。
當前,昭通市委、市政府帶領各級各部門以現代農業發展理念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為引領,以壯大產業和促進農民增收為根本,以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為方向,以園區建設為載體,以合作組織建設為抓手,以現代農業科技推廣應用為支撐,創建新模式、引入新動能、培育新主體、打造新業態,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和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參與,實現產業扶貧目標,扎實推進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信息化建設,構建天麻產業發展新格局。到2020年,全市天麻產業發展新模式基本形成,實現以黨支部主導型為主的專業合作社全覆蓋、良種和“兩菌”全覆蓋。鮮麻產量達3400萬公斤、綜合產值達80億元以上,天麻種植區域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56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