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時政雜志《Sapio》報道稱,越來越多中國人不惜重金到日本求醫,這些中國富裕階層即便是一人住院,也有10來個親屬“陪醫”。一位吉林富商陪同其60多歲父親赴日治療晚期喉癌,病人住院一個月的費用(包括治療費在內)高達2000萬日元(約合120萬人民幣),而這位中國商人以現款付賬的行為更是讓醫院工作人員瞠目結舌。
根據上述報道,中國富人到日本接受一次體檢的費用至少要100萬日元(約合6萬人民幣),相當于一般日本人的三倍。一些高級配套的內容還包括打高爾夫球、入住五星級酒店等。
《日本經濟新聞》去年年底披露的數據顯示,2015年日本發放的醫療簽證約有950例,是4年前的13倍,其中九成來自中國。位于千葉鴨川市的龜田綜合醫院去年就接待了200個中國體檢觀光團。這家醫院特地修建了豪華的候客廳,廳里擺放著高島屋百貨公司的禮品冊子,方便客人結束體檢后直接去商場購物。
日本只是中國“海外就醫熱”的典型目的地之一。對于中國的富裕階層甚至是中產階級而言,上日本體檢、去新加坡篩查腫瘤、到美國治療癌癥重疾都已不是難事。
今年5月,攜程發布的《2016年在線醫療旅游報告》顯示,2016年通過攜程報名參加海外體檢等醫療旅游的人數是前一年的5倍。而胡潤百富在《2016中國高凈值人群醫養白皮書》報告中也提到,資產上千萬的中國富豪們普遍對中國醫療機構的服務質量不滿意,其中約10%嘗試過海外就醫,且滿意度較高。
中介公司和海外醫療機構也感受到了海外就醫需求的迅猛增速。
北京海外醫療中介厚樸方舟公司透露,去年一年該公司共幫助1000多名中國病人赴海外就醫,這一數字是前年的兩倍。它的競爭對手盛諾一家2015年服務的患者數也接近一千, 而這個數字在2011年還是個位數。美國高端醫療代表梅奧醫學中心國際事務負責人Stephanie L. Hines也表示:“中國是近年來我們所看到的(病人來梅奧診所就醫)增長最迅猛的國家之一。”
全球新藥在中國的上市仍然滯后,特別是在腫瘤這一研發密集的領域。此外,美國等醫院普遍采用的綜合會診方式,相較于國內“一個科室一個科室掛號,一套一套方案糾結”的模式,被認為更加科學高效。
除了收入水平提高帶動的需求,越來越多人赴海外就醫背后,也離不開各類海外醫療機構的推波助瀾。
國際頂尖的醫院正采取措施,主動吸引患者前往就醫。梅奧醫學中心早在2015年與香港醫療投資集團麥迪舜醫療(Medisun)建立了合作關系,以吸引中國患者前往美國就醫。而美國權威腫瘤專科醫院MD安德森癌癥中心也已和多家國內中介機構合作,介紹中國大陸患者出國就醫。今年4月,英國唐頓國際集團作為首家英國政府認證許可的咨詢機構落戶中國,向中國客戶打開了英國高端醫療資源的大門。
中介市場也變得日益擁擠。目前已有厚樸方舟、盛諾一家、康安途、遠洋健康、春雨國際等不下50家,其中,盛諾一家和春雨國際已分別獲得紅杉資本和華耀資本的A輪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