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解讀《山東省城鎮體系規劃(2011-2030年)》(于松華 攝)
近日,《山東省城鎮體系規劃(2011-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正式頒布實施,《規劃》積極推動擴權強鎮事權改革,因地制宜建設特色小鎮;到2030年,山東省將形成7000個農村新型社區、5000個中心村、4000個特色村。
據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李力介紹,《規劃》明確一個目標:將山東省建設成為沿海地區國家級城市群、“一帶一路”重要樞紐、中日韓協作先導區、現代海洋強省、中華文化傳承創新高地。到2030年,全省城鎮人口約8000萬人,城鎮化水平達到75%左右,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有機融合,區域差別化、特色化發展格局全面形成,城鄉人居環境更為和諧宜居。
同時,按照“發展新社區、建設新農村、保護老村落”的總體思路,《規劃》對鄉村居住點發展進行統籌安排和布局,到2030年形成7000個農村新型社區、5000個中心村、4000個特色村。新型社區、村的建設,要突出風貌特色,繼承和延續原有歷史脈絡、風俗習慣、文化底蘊,體現風貌與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的和諧統一。進一步推進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強化村落風貌保護,開展空心村治理。
此外,《規劃》重視建制鎮的建設,積極推動擴權強鎮事權改革,對244個國家重點鎮和省級示范鎮進行重點培育,差異化建設特色小鎮,工礦型、旅游型、交通節點型等特殊鎮,強化專業化職能,積極拓展產業鏈;農業型著重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業產前產后服務業,建設支農服務基地和農產品深加工基地;生態敏感型建制鎮,按照“綠色型、低碳型、生態化”的要求適度發展旅游和生態農業,加強生態修復。選取一批人口規模大、發展基礎好、輻射能力強的鎮,按城市標準規劃建設,推動符合條件的有序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