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醫保局取消居民醫保的個人賬戶,這只是我國醫保體系全面改革的開始,未來幾年,醫保體系的深度改革,和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
最近,國家醫保局宣布將在2年內取消居民醫保個人賬戶,此舉引發廣泛關注。由于我國醫保體系略顯復雜,所以很多人并不明白這一改革對自己到底意味著什么?
這次改革的文件出處來自《關于做好2019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實行個人(家庭)賬戶的,應于2020年底前取消,向門診統籌平穩過渡;已取消個人(家庭)賬戶的,不得恢復或變相設置。”
圖 | 視覺中國
要理解這份通知到底是什么意思,首先需要弄清楚我國的醫保體系。我國的基本醫保主要分為三大類,一是城鎮職工醫療保險,主要針對上班的職工和退休人員,這部分人群大概3.2億人,二是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主要針對沒有工作的成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等,三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新農合),主要針對農村居民。最近幾年,后兩者,也就是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逐漸統一整合為城鄉居民醫保,覆蓋人口大概為10.3億人。
這一次醫保局取消個人賬戶,只針對城鄉居民醫保,主要是農民以及城鎮里沒有工作的人群,而城鎮職工醫保并不在此次改革之列。也就是說,目前還在上班的在職職工和退休人員,并不受此次改革的影響,醫保個人賬戶暫時不會取消。
在弄清楚了我國的醫保體系之后,下一步需要理解的就是何為個人賬戶。和我國的養老保險類似,我國的醫保也分為個人賬戶和統籌賬戶,統籌賬戶由政府統一支配使用,而個人賬戶則由參保人自己掌握,個人賬戶主要用于支付日常門診小病,大病或者超過一定金額之后,則通過統籌賬戶來報銷。
圖 | 視覺中國
從我國的醫保體系來看,我國的城鎮居民醫保從2007年開始已經不設個人賬戶,只有城鎮職工和部分新農合還有個人賬戶,這一次取消城鄉居民醫保的個人賬戶,更準確的說法其實是取消新農合的個人賬戶,按照有關方面的承諾,個人賬戶取消之后,醫保待遇不會下降。
如果只是針對新農合,看起來似乎并沒有太大的影響,但事實并非如此,這次改革只是我國醫保體系全面改革的開始,遵循的是“先易后難”的策略。到了2020年,在城鄉居民醫保前改革到位之后,下一步改革的將是城鎮職工醫保,職工醫保的個人賬戶也有可能被取消,到時候將對更多人產生影響。
今年6月初,國務院發布《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其中就已經提到“制定改進職工醫保個人賬戶政策文件”。
為什么我國醫保體系里的個人賬戶需要取消呢?表面上看,是因為個人賬戶具有很多不足之處。作為保險資金的一部分,個人賬戶里的資金只能被參保人本人以及部分家屬使用,而不能進入整個醫保體系的大池子里,被更多有需要的人使用,所以,個人賬戶的資金就失去了醫保共濟的功能,這是個人賬戶最大的弊端。
圖 | 視覺中國( 樊甲山 攝)
取消城鄉居民醫保的個人賬戶相對壓力較小,因為這部分醫保的個人繳費不多,主要依靠財政補助,所以將個人賬戶全部納入統籌基金,并沒有太大爭議和阻力。但是城鎮職工的醫保與此不同,醫保費用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并不享受政府補貼,如果取消個人賬戶,意味著參保人要將個人賬戶中的資金被強制繳納保險,這可能會遭遇較大的阻力,或者使得職工繳納醫保的積極性下降。
和居民醫保不同的是,職工醫保個人賬戶當中的資金相對較多,一般來說,個人繳納工資的2%進入個人賬戶,單位一共繳納8%,其中6%進入統籌賬戶,2%進入個人賬戶,這也就意味著,個人賬戶中的資金大概有工資的4%,這已經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雖然大多數城市規定醫保個人賬戶的資金只能用于看病買藥,在使用上有一些限制,但即便如此,在很多人看來,這筆錢在心理上還是歸自己所有,即使只能用于買藥,最終還是用在自己身上,總還是好于被強迫納入統籌賬戶。而且,在很多地方,個人賬戶的資金還是可以有各種辦法套現,部分城市的個人賬戶甚至沒有任何限制,比如北京,醫保個人賬戶里的資金可以隨意取用,所以,一旦將來被取消,對很多人而言還是不小的沖擊,意味著每年要損失大幾千甚至上萬元。如果這樣,還不如用這筆錢去為自己購買商業醫保。
醫保改革之所以要取消個人賬戶,表面上是因為個人賬戶沒有實現共濟功能,存在諸多弊端,但更深層次的原因還在于醫保基金的開支壓力越來越大,需要想辦法開源節流。雖然目前我國的醫保基金尚有結余,但從開支的速度來看不具有可持續性,去年我國職工醫保基金的收入增長了8.7%,而支出增長了11.5%,城鄉居民醫保基金的收入增長了27%,但是支出增長了29%,兩大類醫保基金的支出速度都高于收入。尤其是隨著中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支出大于收入可能將成為常態,按照這樣的發展趨勢,醫保基金出現虧空也就只是時間問題。
我國醫保的覆蓋面已經很高,截止去年年底的參保人數達到了13.44億人,通過人數來提升收入已經沒有空間。在經濟壓力之下,為了減輕企業負擔,最近我國的社保繳費率都在下降,總量難以提升,也就唯有通過結構性改革,才能有效改善醫保基金收入,在這樣的背景下,所以改革指向了個人賬戶,如果大量沉淀的個人賬戶資金能夠有效盤活,將可以極大緩解醫保基金的壓力。
對于面臨資金壓力的醫保基金,在推進收入端改革的同時,成本端的改革也在同步進行。最近兩年,國內醫院已經開始了大規模的醫保控費,還記得2017年年底,當時就有很多醫生吐槽因為耗材不夠用,三甲醫院給病人手術都做不起了。
在醫保基金的虧空壓力之下,打擊過度醫療當然勢在必行,但是不能因此損害了患者們的正常醫療需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福格爾曾經說,“在醫療保健上的開支不斷提高并不是災難,而是我們這個社會明顯進步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