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央社”5月7日報道稱,蔡英文近日在接受電視專訪談及兩岸關系時表示,若兩岸不接觸、不坐下來談,只在遙遠的角落里猜對方的意圖,是很危險的事情。她希望“兩岸在對等、相互尊重、不設政治前提的情況下坐下來談。”
有輿論認為,蔡英文這一系列的言論看似有緩和兩岸關系之意,但仔細分析就能發現其中隱藏若干“魔鬼”條件。這些條件不僅對兩岸關系的發展沒有積極作用,同時也將觸碰大陸的底線。
“不設政治前提”本身就是前提
蔡英文在接受訪談時,反復提到“不設政治前提”的字眼。事實上,此前蔡英文本人及其幕僚都曾多次提及這一說法。在學者看來,這看似“平等”的條件,卻是民進黨不守政治承諾的表現,所謂“不設政治前提”,本身就是民進黨當局單方面提的最大前提。
▲在外界看來,蔡英文的意圖其實很明顯。(臺灣“中央社”)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兩岸關系研究所所長朱松嶺在接受參考消息網記者采訪時說,蔡英文的“不設政治前提”中的“前提”指的是兩岸達成的“九二共識”,即一個中國的基本原則。朱松嶺說,“九二共識”早已得到了國際的廣泛認同,這是兩岸發展的基礎和根本,是大陸與臺灣共同做出的歷史選擇。“九二共識”也不會因臺灣當局執政黨的更換而遭受動搖。
朱松嶺說,蔡英文當局拒認“九二共識”,是對臺灣當局政治承諾的褻瀆,影響臺灣當局的公信力,拖緩兩岸正常的往來,不利于臺灣自身的發展,最終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朱松嶺認為,在長久以來的兩岸關系中,只有民進黨執政之時,才會不斷地和大陸提出各種政治前提和條件來處理兩岸關系,所以蔡英文口中的“不設政治前提”大有賊喊捉賊之意。
▲資料圖片:2015年11月7日,兩岸領導人會面在新加坡舉行。
而且,蔡英文不應該忘記,就在她上任前的2015年,兩岸領導人還在新加坡進行了歷史性的會晤。為什么當時可以做到而現在不行?這顯然不是空談“對等”就能解決的。
到底誰在關閉兩岸接觸的大門?
蔡英文聲稱“如果兩岸不接觸、不坐下來談,只是在遙遠的角落里面去猜對方的意圖,是很危險的事情”,這句話也暴露了其說一套做一套的本質。因為,關閉兩岸接觸大門的不是別人,正是民進黨當局。最近的事例是,臺灣教育主管機構發函公立大學,要求徹查各高校2019年度因公外派及赴大陸的相關計劃,就被輿論質疑是打壓兩岸之間的學術交流,是對大陸31項惠臺政策的“反制”。
朱松嶺說,大陸一直對臺態度明確清晰,從沒有猜測之意。相反是蔡英文當局,頻繁懷疑大陸的意圖,故意抹黑大陸的形象。同時還刻意拉攏美國,大搞軍事儲備和演習,為兩岸關系增添不必要的麻煩。
此外,蔡英文在各種場合口口聲聲說“希望兩岸和平”、“希望通過好的渠道推行兩岸政策”云云,但卻縱容其下屬高舉“臺獨”牌子大放厥詞。朱松嶺說,這種上下級的“矛盾”,一方面可以被解讀為民進黨本身對大陸立場的表現,是蔡英文當局有意而為之的政治舉動:借助輿論,在臺灣渲染敵對大陸的氣氛;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民進黨內部如今的混亂。由于執政不利,民心流失,黨內各派系間的博弈加劇,為了各自的利益各懷鬼胎,因此發出了對大陸不同的聲音。
▲資料圖片:4月19日,中國空軍多型戰機連續“繞島巡航”檢驗實戰能力。(微博“空軍發布”)
朱松嶺最后強調說,民進黨上臺兩年來兩岸關系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如果蔡英文當局一意孤行,不承認“九二共識”及一中原則,造成兩岸僵局積重難返,恐怕將迫使大陸最終使用非和平的方式解決臺灣問題。
就像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說的,任何倒行逆施都阻擋不了兩岸關系發展的大勢。誰在打壓阻隔兩岸交流,誰在促進交流、增進兩岸民眾福祉,民眾心里都有桿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