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山大橋效果圖
10日上午,在上海鐵路局組織下,由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鐵大橋院”)設計,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世界上最大陸地深沉井——連(云港)鎮(江)鐵路五峰山長江特大橋北錨碇超大沉井,在鎮江市丹徒區高橋鎮成功下沉到位。
施工現場
五峰山長江特大橋北錨碇沉井長100.7米、寬72.1米、高56米,建成后重量達133萬噸,相當于186座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重量,或13艘世界上最大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之和,論體積和重量都是“世界第一井”。沉井下沉到設計標高后,依靠自重拉起大橋懸索,支撐起橋面。
“沉井體量巨大,下沉施工是連鎮鐵路建設的重大難點之一。”中交二航局副總經理、五峰山長江大橋一標項目經理吳維忠介紹。這座特大橋是中國第一座公鐵兩用懸索橋、世界首座高速鐵路懸索橋,航道不設橋墩,一跨過江,按照一線鐵路載荷相當于6車道高速公路推算,大橋相當于32車道的高速公路橋,這要求沉井有足夠大的體量,才能保證穩定和行車安全。
施工現場
大橋總設計師、中鐵大橋院副總工程師徐恭義表示,北岸錨碇所處位置是類似于沼澤地的水塘魚池環境,其下都是松軟的淤泥河灘沙土,承載能力很差,其設計非常具有挑戰性。采用特大平面尺寸的沉井結構,既能應對不利的建橋環境,又解決了結構受力安全和工程經濟問題。
建設這座世界級大跨度重載高速鐵路兩用懸索橋,國際上沒有現成經驗可供借鑒,超大沉井下沉施工也無先例,項目設計方和施工方利用最新科技成果,結合以往經驗,邊科研邊實踐,攻克多項施工難題。
經過反復的研究和嘗試,建設者們采取了十字槽開挖下沉、數字化下沉、空氣幕、三維聲吶探測立體成像等技術,確保了五峰山大橋沉井下沉平面誤差控制在10厘米以內,精度遠高于設計和規范要求。
施工現場
據了解,連鎮鐵路是國家快速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長三角城市群區域快速鐵路的骨干線路,預計2020年8月全線建成。五峰山長江特大橋是連鎮鐵路和京滬高速公路南延的關鍵控制性工程。大橋全長6409米,采用單跨懸吊鋼桁梁懸索結構,上層為8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每小時100公里,下層為4線高速鐵路,設計速度每小時250公里。
五峰山大橋資料
五峰山長江特大橋位于泰州長江大橋和潤揚長江大橋之間,其北岸位于鎮江市丹徒區高橋鎮,南岸位于鎮江新區五峰山腳下。
五峰山長江特大橋擁有四項世界紀錄: 一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公鐵兩用懸索橋(1092米);二是世界最大平面設計尺寸的北錨碇沉井(長101米、寬72米、高56米);三是世界荷載第一的懸索橋;四是世界設計速度第一的鐵路橋(250公里每小時)。
工程完工后,該橋將成為中國第一座鐵路懸索橋,也是世界上荷載和速度第一的鐵路懸索橋,將超過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公鐵兩用懸索橋——日本瀨戶大橋中的南備贊橋(其跨度為1100米,上層為四車道公路,下層為運行時速180公里的雙線鐵路),成為世界上荷載和速度均為第一的公鐵兩用懸索橋。
在距離沉井136米處,有一座上世紀60年代建設的110千伏跨江高壓電塔,距離沉井180米處是長江大堤,沉井吸泥下沉,極易造成周圍地基沉降,一旦發生沉降,將嚴重威脅電塔和江堤的安全,后果不堪設想。在沉井下沉過程中,二航局項目部立即采取實時監測的手段,密切關注周圍蛛絲馬跡的變化,精確控制下沉速度,確保了過江電塔和長江大堤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