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節期間,京城人不僅白天可以觀看各類文藝演出、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更可在月色下體驗豐富多彩的“夜中秋”,在賞月、拜月等活動中享受、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資料圖。新華社發
夜游賞月度中秋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賞時。”今年,北京景山公園、北海公園、頤和園等皇家園林聯袂推出夜游活動,市民可在北京中軸上最高和最佳的觀景點——萬春亭,憑欄“中軸賞月”;在北海公園泛舟湖面觀荷賞月,體驗皇家御苑歡度中秋的場景。
孩子們還可在玉淵潭公園月下賞花燈,參與制作櫻花小兔燈籠、自制各式月餅等;在月壇公園月色中拜兔爺兒、猜燈謎。
中秋之夜,長城腳下,人們將把酒拜月,并共同品嘗月餅;長城之上,市民可利用專業天文設備觀測月亮,并有專業人員進行科普講解,了解“月亮那些事兒”。
晚會“爭奇斗艷”話中秋
中秋晚會今年“爭奇斗艷”。記者了解到,中秋節當晚,中央電視臺推出的中秋晚會不僅在山東曲阜設立主會場,今年首次走出國門,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與澳大利亞悉尼設立兩個海外分會場,展現全球華人共賞一輪明月、天涯共此時的畫面。
朗誦《中秋月,中秋月》、歌曲《但愿人長久》……中秋之夜,北京衛視與東方衛視、陜西衛視、鳳凰衛視四臺聯合播出“漢風秋月—2018年中秋晚會”。這臺晚會飽含中華傳統文化基因、具有漢風文化特色,晚會的關鍵字是“漢風”,更將“大”與“小”結合,既有“中國夢”“一帶一路”這樣大的家國情懷,也有小家庭里花好月圓、溫馨感動的親情畫面。現場,明月、湖景、樹木等自然生態元素將與燈光相結合,繪制出一幅月落平湖、秋水長天的漢風秋畫。
文化+科技“酷”玩中秋
人臉識別、AR(增強現實技術)等技術,讓市民尤其是“宅男宅女”酷玩中秋節。記者了解到,北京屬地28家網站結合平合自身特點推出豐富多彩的網上節目,以圖片、視頻、文字的形式呈現中秋佳節的歷史、文化、民俗、美食等內容。
其中,千龍網策劃“月滿人間德耀中華”中秋公益詩會,將把網友帶到詩會現場;新浪網發起#中秋月圓#攝影大賽,讓網民曬出中秋月亮、月餅、家宴以及有關中秋的回憶、思念等;優酷、愛奇藝等視頻類網站則以視頻的形式展現賞月、拜月、吃月餅、飲桂花酒等傳統節日習俗;快手、抖音等直播短視頻類網站運用人臉識別、AR等技術,帶動年輕網民分享、體驗一個有情感濃度的節日,更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據悉,中秋節期間,京城以“月圓京城 情系中華”為主題,開展圖書閱讀、文藝演出、非遺展示等各類活動千余項。其中,重點文化活動380項、749場,預計參與人數達120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