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無關
用手機對著紅包一掃,就跳出一個騎著鳳凰的“大內總管”,伴著喜慶音樂“萌萌噠”拜年。年還沒到,頤和園的一款創意紅包就火了,一度賣脫銷。記者前往頤和園,實地小紅包”。十七孔橋“金光穿洞”奇觀或將成為下個頤和園網紅文化產品。
探訪 創意源自老文物與新技術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位于頤和園仁壽殿前的頤和園“原創設計產品集合區”,精致的“昆曲娃娃”、絹絲折扇、木窗欞名片盒、“摸摸它”回形針書簽、拼插蹴鞠玩具等大小玩意兒讓人看花眼。
“以前逛景點,除了看、玩,能帶走的很少,很多紀念品千篇一律,還貴得要死,今天到頤和園看到這些古色古香又能實用的紀念品,孩子們很喜歡,關鍵還不貴。”一位正在購買紀念品的女士告訴記者,特別是孩子們手里拿的紅包,特別可愛、新奇。
記者看到,紅包除了古典的花紋與一般紅包不同,樣式看起來沒有大的不同。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記者用手機一掃,一位“大內總管”模樣的公仔騎著鳳凰飛在半空中,在歡快的音樂中拜年。
據頤和園工作人員介紹,這款紅包近日推出后一度賣斷貨,多次緊急補貨。實際上網紅紅包是引入了AR技術,使真實環境和虛擬物體實時地疊加到同一畫面或空間,用手機加載APP后掃描,就能呈現出電影里“召喚神獸”的效果。
“文創產品不能簡單的‘炫技’,整體設計也要融合頤和園這座世界文化遺產的豐富內涵。”頤和園副園長周子牛表示,紅包上的“福疊”、“連喜”、“旺財”等圖形來自頤和園館藏文物“紅地粉彩花蝶開光龍鳳紋圓盒”、“粉彩纏枝番蓮紋方瓶”以及頤和園排云門前十二生肖石,并結合頤和園楹聯文字設計而成,一組九枚紅包分為三種圖案配以九句吉祥文案,寓意狗年有福有喜有財運。
規劃 結合游客熱點 將推“金光穿洞”
從2016年下半年起,頤和園陸續推出了多款文化創意產品。目前,推出的有8個系列1100余款文化創意產品,都為頤和園自主研發,分為國禮系列、創意文玩、生活潮品與旅游印記8個系列,價格分為10元以下、50元、100元以下、300元以下及高檔禮品等5個區間。包括十七孔橋御尺,蹴鞠和吉祥獸回形針書簽,十七孔橋紅木書簽、古畫時裝包和荷花鳥絲棉披肩等。
據悉,頤和園在淘寶、京東、網易嚴選等電商平臺上都開設了“頤和園皇家生活館”,最受歡迎的是十七孔橋御尺。
十七孔橋是頤和園最具特色的景點之一,而在去年,它也在網上“大火了一把”。 每年冬至前后,十七孔橋會呈現出“金光穿洞”的奇觀,每年冬至前后,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時的日落點上,金黃色的余暉恰好照射在了十七孔橋所有橋洞的側壁上,美輪美奐。這一現象在頤和園園史上并無記載,為近年熱愛古建園林的游客觀察發現的新景觀, 一開始只在攝影發燒友間出名,去年冬至,依靠社交網絡的傳播,“十七孔橋金光穿洞”頻刷屏,甚至引來每日數萬游客在附近圍觀、拍照。
“線上游客的反應是最敏捷的。”周副園長表示,今年將結合“金光穿洞”等熱點,再推出游客喜聞樂見的文創產品。
專訪 文化創意讓文物活起來
頤和園的年游客量在1600萬人次左右,位居全市景點前列。如何通過文化創意讓龐大的游客群真正沉浸體驗、享受世界文化遺產、古典園林內涵的魅力,是頤和園管理處面臨的大課題。
周副園長介紹,在前兩年的基礎上,今年頤和園除了做好以仁壽南店、仁壽北店為代表的線下文創旗艦店,還要突出頤和園特色,將兩個店做到“一店一特色”。
“頤和園為開放園林,有山水亭臺、摩崖石刻等多種形態景觀,不能都封起來讓游客隔著玻璃看。”周子牛表示,將積極探索線上和線下結合,通過文創商品與公園布局、游覽路線、相關導游講解及大客流的疏導結合起來,真正做到互聯網+N,讓游客體會到先進科技與古老園林融合的增值服務;同時“化堵為疏”,引導游人更好地欣賞歷史文化與大自然結合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