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前夕,軍事題材電影《戰狼2》通過一部電影、兩位退伍的中國軍人角色,將大胸懷和大氣魄的中國軍人展現給了世界觀眾。
作為一部軍事動作題材的電影,動作、戰爭場面是《戰狼2》中的重頭戲:馬達加斯加洋流下打海盜、非洲貧民窟吉普車追擊戰、非洲工廠坦克漂移等畫面,給觀眾制造了不小的驚喜,更展現了華語電影,甚至世界電影界打斗場景的創新。
但電影出彩的不僅是打斗場面,其中的情節設計與價值指向,更引起不少觀眾的共鳴與思考。比如,因為非洲某個被叛軍攻陷的地區的中國工廠工人數量過多,聯合國救援直升機卻無法容納所有滯留人員。于是電影中出現了這樣的一幕:工廠監工要求工人按照中國人和非洲人分開站隊,中國人可以乘坐直升機,非洲人卻要被遺棄。
這是一個有明顯歷史關聯性的情節。不禁讓人聯想起,中國近代的屈辱歷史中,列強在中國的土地上將中國人按照三六九等區分,一旦發生戰爭,租界區安然無恙,而一墻之隔的中國百姓卻要遭受戰火洗劫。但電影中,演員吳京扮演的中國退伍軍人冷鋒,恰恰與此相反,作出了要帶領所有工人一起離開淪陷區的承諾,不問國籍,不論膚色。最終,冷鋒的承諾得以兌現,電影所力圖表現的中國軍人的國際主義和人道主義精神,勇于承諾并敢于擔當的精神,被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
需要注意的是,電影中兩位中國軍人都是退伍軍人,但“脫下軍裝,職責猶在”的中國軍人精神,使得影片中的他們在同胞和非洲民眾生命安全受到威脅之時,毫不猶豫地肩負起軍人的職責,令觀眾對有擔當、救人無國界的中國軍人肅然起敬。
作為一部國際動作電影,《戰狼2》沒有回避商業大片中常用的“主角光環”套路,但卻深入一步,把“光環”上升為一種精神象征;槍法精湛、精通戰術,甚至會玩坦克漂移,在槍戰現場以一敵百的主人公在現實世界中并不存在,但《戰狼2》依舊能夠打動人心。因為,我們透過“冷鋒”看到了中國軍人群體形象:會流血,會倒下,但氣節和意志永遠不會被打倒。